农业与技术 ›› 2024, Vol. 44 ›› Issue (12): 75-82.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17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熊虹霞 闵婕
出版日期:
2024-06-30
发布日期:
2024-06-30
作者简介:
熊虹霞(2001-),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乡村地理与土地利用;通讯作者闵婕(1978-),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
土地利用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基金资助:
Online:
2024-06-30
Published:
2024-06-30
摘要: 对乡村“三生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科学而细致的分析,旨在为该领域提供实证研 究基础,并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化。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框架,而且推动了相关科学理论 和方法的发展,彰显了地理学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学科价值和意义。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案例,本 文利用2010年、2020年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和当地社会经济数据,运用叠加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分析、 重心迁移和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探究了山区乡村“三生空间”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在过 去的10年中,秀山县的农村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面积均向生态空间转化,其中生产空间减少了75.778k2,生 活空间减少了16.594km2,而生态空间相应增加了92.372km2。生产空间主要呈条带状分布在生活空间和生态空 间之间;生活空间则集中在县中部,表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尽管与2010年相比,2020年的集聚度有所下降; 生态空间广泛分布,并且各类用地的重心迁移轨迹在方向和速度上均有显著差异。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因素对 “三生空间”的演变产生了显著影响。耕地面积是生产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坡度、高程和劳动力对生活空间 有较大限制作用,而劳动力、坡度、高程以及村集体收入对生态空间的解释力度较强。此外,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对“三生空间”的影响超过了单一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的结论为秀山县乡村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三 生空间”的协调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决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
. 典型山区三生空间动态演化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75-82.
[1]刘继来,刘彦随,李裕瑞.中国“三生空间”分类评价与时空格局分析[J].地理学报,2017,72(07):1290-1304. [2]戈大专,龙花楼。论乡村空间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J].地理学报,2020,75(06):1272-1286. [3]李广东,方创琳.城市生态一生产一生活空间功能定量识别与分析[J].地理学报,2016,71(01):49-65. [4]江曼琦,刘勇.“三生”空间内涵与空间范围的辨析[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04):43-48,61. [5]张红旗,许尔琪,朱会义.中国“三生用地”分类及其空间格局[J].资源科学,2015,37(07):1332-1338. [6]王琦,王梓柔,赵永宏.西安市“三生空间”时空格局演化与功能测度[J1.山地学报,2021,39(05):722-733. [7]焦庚英,杨效忠,黄志强,等.县域“三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特征及可能影响因素分析一以江西婺源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05):1252-1267. [8]江东,林刚,付晶莹.“三生空间”统筹的科学基础与优化途径探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05):1085-1101. [9]Delgado-Matas C,Mola-Yudego B,Gritten D.Land use evolu-tion and management under recurrent conflict conditions:Umbunduagroforestry system in the Angolan Highlands J].Land Use Poli-cy,2015,42:460-470. [10]Steinhauber,Sieber,Steinfuhrer.National and regional land useconflicts in German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 J].Land Use Policy,2015,49:183-194. [11]Browwn I,Castellazzi M.Scenario analysis for regional decision-makingonsustainable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s [J].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14,14:1357-1371. [12]Amaud C,Eage C,Umrongro Jwatthana.Spatial representationsare notneutral:lessons from aparticipatory agent-basedmodelling-processina landuse conflict J].EnvironmentalModelling&Soft-ware,2013,45:150-159. [13]黄鑫,李晓丹,芦倩,等.黄河流域上游城市群三生空间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变化稳定性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23,37(04):184-194,204. [14]刘希朝,李效顺,陈姜全,等.江苏沿海地区“三生”功能空间演化及生态效应[J].生态经济,2023,39(08):156-164. [15]崔家兴,罗静,孔雪松,等.武汉城市圈三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析[C].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2018:10. [16]张扬,陈雨露,张杨,等.成渝城市群“三生空间”时空格局与耦合协调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41(05):119-125. [17]涂雯,马理辉,冯喆.乡村振兴视角下“三生”空间格局演变及优化策略一以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23,43(02):372-380. [18]黄晶,薛东前,董朝阳,等.干旱绿洲农业区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及分异机制一基于三生空间主导功能判别视角[J].地理科学进展,2022,41(11):2044-2060. [19]杨清可,段学军,王磊,等.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一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8,38(01):97-106. [20]谢花林,刘黎明,李波,等.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空间自相关分析一以内蒙古翁牛特旗[J].地理学报,2006(04):389-400. [21]田鹏,李加林,史小丽,等.农村居民点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一以宁波市象山县为例[J].山地学报,2019,37(02):271-283. [22]赵修杰,张仕超,刘竞宇,等.协同视角下乡村“三生空间”演变轨迹与格局重构[J].江西农业学报,2021,33(12):136-142. [23]王劲锋,徐成东.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J].地理学报,2017,72(01):116-134. [24]Zhang Y,Long H,Tu S,et al.Spatial identification of land usefunctions and their tradeoffs/synergies in China:Implications for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J ]Ecological Indicators,2019,107:105550. [25]赵瑞,刘学敏.京津冀都市圈“三生”空间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J].生态经济,2021,37(04):201-208. [26]Jiangsu L,Wei S,Mingyue L,et al.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production,living and ecological spaces and its influencingfactor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m,2021,298. [27]朱媛媛,余斌,曾菊新,等.国家限制开发区“生产一生活一生态”空间的优化一以湖北省五峰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04):26-32. [28]王柱莲,王平,支林蛟.环滇池地区2000-2020年“三生”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J].水土保持学报,2021,41(06):265-273,281. |
[1] | . 贵州烤烟化学特征组分与感官品质典型相关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1-7. |
[2] | . 不同因素对百合鳞茎色泽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8-11. |
[3] | . 青稞烤肉粉在烤五花肉中的应用工艺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12-17. |
[4] | . 茶树CsABF3基因的克隆与低温胁迫下功能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18-21. |
[5] | . 名贵中药川贝母的植物来源之一太白贝母的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22-25. |
[6] | . 根域限制下菌渣还田对土壤肥力及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26-30. |
[7] | . 延边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回顾与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31-34. |
[8] | . 脱落酸的发酵法生产及应用[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35-37. |
[9] | . 作物土传病害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关系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38-40. |
[10] | . 果园运输装置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41-45. |
[11] | . 谷物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46-49. |
[12] | . 基于YOLOⅴ5s的柚子叶部红蜘蛛检测方法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50-53. |
[13] | . 农村牛舍光伏发电方案设计及发电量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54-57. |
[14] | . 浅谈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58-61. |
[15] | . 基于SBE法和SD法的肇庆市水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62-6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