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农业与技术 ›› 2024, Vol. 44 ›› Issue (12): 75-82.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17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典型山区三生空间动态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熊虹霞 闵婕   

  1. 1.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401331;2.重庆师范大学GS应用研究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
  • 出版日期:2024-06-30 发布日期:2024-06-30
  • 作者简介:熊虹霞(2001-),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乡村地理与土地利用;通讯作者闵婕(1978-),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 土地利用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071277);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KJQ201800519)
  • Online:2024-06-30 Published:2024-06-30

摘要: 对乡村“三生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科学而细致的分析,旨在为该领域提供实证研 究基础,并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化。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框架,而且推动了相关科学理论 和方法的发展,彰显了地理学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学科价值和意义。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案例,本 文利用2010年、2020年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和当地社会经济数据,运用叠加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分析、 重心迁移和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探究了山区乡村“三生空间”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在过 去的10年中,秀山县的农村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面积均向生态空间转化,其中生产空间减少了75.778k2,生 活空间减少了16.594km2,而生态空间相应增加了92.372km2。生产空间主要呈条带状分布在生活空间和生态空 间之间;生活空间则集中在县中部,表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尽管与2010年相比,2020年的集聚度有所下降; 生态空间广泛分布,并且各类用地的重心迁移轨迹在方向和速度上均有显著差异。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因素对 “三生空间”的演变产生了显著影响。耕地面积是生产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坡度、高程和劳动力对生活空间 有较大限制作用,而劳动力、坡度、高程以及村集体收入对生态空间的解释力度较强。此外,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对“三生空间”的影响超过了单一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的结论为秀山县乡村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三 生空间”的协调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决策支持。

关键词: 乡村“三生空间”;空间演化;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