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4, Vol. 44 ›› Issue (12): 22-25.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05
• 农业科学 • 上一篇
张建海 王向平 冯彬彬
出版日期:
2024-06-30
发布日期:
2024-06-30
作者简介:
张建海(1968-),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药用植物种植及开发利用;通讯作者冯彬彬,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药
用植物资源开发。
基金资助:
Online:
2024-06-30
Published:
2024-06-30
摘要: 名贵中药川贝母的植物来源之一一太白贝母入药部位为地下的鳞茎,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主要 从太白贝母的本草考证、加工方法、提取技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鉴定技术及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对太白贝母的临床研究及综合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
. 名贵中药川贝母的植物来源之一太白贝母的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22-25.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 [2]周先建,杨玉霞,胡平,等.太白贝母资源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7):84-85. [3]耿昭,李小红,苟琰,等.QuEChERS法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贝母类中药中53种农药残留[J].中草药,2020,51(20):5337-5347. [4]张建海,王向平,冯彬彬,等.错株种植和增施菌肥对大白贝母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22,31(05):628-639. [5]张建海,冯彬彬,吴翠色.丛枝菌根真菌对太白贝母生长及质量标志物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07):88-93. [6]赵宝林,刘学医.药用贝母品种的变迁[J].中药材,2011,34(10):1630-1634. [7]闵会,吴健,胡江宁,等.不同贝母的指纹图谱鉴别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4):12051-12052. [8]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9]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省中药材标准[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 [10]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中药材标准(1987年版增补本)[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 [11]姚欢,江春阳,王悦珩,等.太白贝母挥发油提取的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J/0L].食品与发酵工业:1-9[2024-03-28].https:/doi.ogy10.13995/j.cnki.11-1802/ts.037522. [12]侯敏娜,刘朝鹏,侯少平,等.不同年限太白贝母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23,42(08):44-47,80. [13]王红博,唐芳,刘美丽,等.正交设计太白贝母粗多糖的不同提取工艺[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01):8-10,22. [14]侯敏娜,侯少平,赵蓉,等.正交试验优选太白贝母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23,38(06):683-686. [15]陈林,唐华丽,韩林,等.响应面法优化水浴提取太白贝母粗多糖工艺[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03):720-724. [16]侯敏娜,侯少平,彭修娟,等.复合酶法优选太白贝母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23,34(10):44-50. [17]王丽.川贝母新资源太白贝母药效及质量标准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18]黎海灵,谷文超,母茂君,等.太白贝母不同部位生物碱类和核苷类化合物含量的比较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10):4042-4050. [19]王计瑞,谭均,王继朋,等.不同初加工方式对太白贝母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J/OL].中国中药杂志:1-11[2024-04-11].https://doi.org/10.19540/j.cnki.cjcmm.20240311.301. [20]梅春梅,陈富贵,赵雨薇,等.不同产地太白贝母中11种核苷与碱基类成分分析及产地差异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4,35(03):411-418. [21]黄林芳,段宝忠,王丽芝,等.川贝母新资源太白贝母中水溶性成分的含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05):585-588. [22]代琪,马珑珂,叶俏波,等.不同基源川贝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0L].亚太传统医药:1-5[2024-03-29].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727.R.20240306.1048.004.html. [23]王安汶.太白贝母化学成分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22. [24]马鹏,王丽,王娅民,等.太白贝母的止咳、祛痰和抗炎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30(01):87-89, [25]沈力,马羚,刘书显,等.太白贝母与暗紫贝母镇咳祛痰药理作用比较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9):784-785. [26]梁惠婵,肖百全,连雪科,等.太白贝母祛痰实验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5):82-83. [27]肖忠华,牟凤林,邓晶荣,等.太白贝母提取物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J].肿瘤药学,2018,8(04):505-511. [28]沈力,周浓,付绍智,等.太白贝母栽培品的生药学研究[J].中药材,2014,37(01):45-49. [29]张田,陈娇,蒋瑞平,等.Taq Man--MGB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太白贝母及其近缘种的研究[J].药学学报,2021,56(09):2577-2583. [30]张文娟,尚柯,魏锋,等.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太白贝母鉴别检验的适用性探讨[J].中国现代中药,2015,17(09):905-910. [31]郑良敏,张忠喜,申明亮,等.太白贝母栽培技术[J].中药材科技,1984(06):6-8. [32]衷维纲,刘素珍,杨观梅.太白贝母鳞茎切片的组织培养[J].中草药,1982,13(09):40-42. [33]刘玉红,王善敏,王淑强,等.太白贝母的快速繁殖试验[J].中国中药杂志,1996(01):15-17,63. |
[1] | . 贵州烤烟化学特征组分与感官品质典型相关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1-7. |
[2] | . 青稞烤肉粉在烤五花肉中的应用工艺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12-17. |
[3] | . 茶树CsABF3基因的克隆与低温胁迫下功能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18-21. |
[4] | . 城市化对紫茎泽兰生长及化学防御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1): 1-5. |
[5] | . 昆虫性诱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诱导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1): 6-10. |
[6] | . 不同强弱筋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1): 11-15. |
[7] | . 岱岳区小麦有机肥替代化肥效果试验[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1): 16-19. |
[8] | . 黑木耳新品种延农科2号DUS自主测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0): 1-7. |
[9] | . γ一氨基丁酸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0): 12-14. |
[10] | .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微型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9): 1-4. |
[11] | . 不同品系藜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对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9): 9-15. |
[12] | . 秋海棠种子表皮微纹饰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9): 16-18. |
[13] | . 超临界萃取甘草黄酮工艺研究及主要成分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9): 19-22. |
[14] | . 不同处理方式对吊钟花种子萌发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9): 76-78. |
[15] | . 不同颜色粘虫板对百香果田间蓟马防控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8): 7-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