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44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4-07-01
    上一期   

    农业科学
    农业工程
    林业科学
    资源环境
    园林园艺
    农业经济
    交流园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农业科学
    贵州烤烟化学特征组分与感官品质典型相关分析
    2024, 44(12): 1-7.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01
    摘要 ( )   PDF(1807KB) ( )  
    以贵州烟叶主产区(铜仁、黔南、毕节)主要品种“云烟87”为材料,对其上、中、下部烟叶的化学 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测定,并使用SAS软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糖和还原糖与香气质、香气量、 吃味呈负相关,与杂气呈正相关;多酚物质中隐绿原酸和新绿原酸含量对感官质量中香气质、香气量和吃味起决 定作用。隐绿原酸含量升高,新绿原酸含量降低有助于提升烟叶香气质,但不利于提升香气量和吃味;糖醇类物 质中丙三醇和木糖醇含量对感官质量中香气量、吃味和杂气起决定性的作用;氨基酸中缬氨酸和苯丙氨酸对感官 质量中香气质、香气量、吃味和杂气起决定性的作用;烟碱、假木贼碱、新烟草碱对香气质、香气量、吃味和杂 气起决定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通过调节化学成分促进感官品质提供了证据和新的思路,提高还原糖含量 和降低总糖含量以增加香气质和降低杂气;平衡隐绿原酸和新绿原酸含量以改善烟叶协调性,提升烟叶感官质 量;平衡糖醇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以促进烟叶感官品质;提高烟碱、假木贼碱、新烟草碱含量,以提升香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因素对百合鳞茎色泽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4, 44(12): 8-11.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02
    摘要 ( )   PDF(1777KB) ( )  
    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作用,但同时也具备药用及食用价值。百合在润 肺止咳、清心安神、补中益气等方面有着显著功效。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食用百合被越来越多的人 所熟知,因此对食用百合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百合鳞茎的色泽是评价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往往在百 合贮藏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鳞茎色变的问题,因此研究百合鳞茎色泽变化的机制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百合鳞茎 色泽变化的变化机制、控制方法及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稞烤肉粉在烤五花肉中的应用工艺研究
    2024, 44(12): 12-17.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03
    摘要 ( )   PDF(1800KB) ( )  
    为研究发酵青稞粉在烤肉中的应用工艺,以五花肉为应用对象,色差、质构特性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 标,基于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并进行综合评价,正交设计优化应用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 腌制时间120min、烤制温度180℃、烤制10min,在该工艺条件下烤肉的食用品质最佳,成品色泽红亮,口感软 硬适宜,大众接受程度较高。该研究可以为发酵青稞类调味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茶树CsABF3基因的克隆与低温胁迫下功能分析
    2024, 44(12): 18-21.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04
    摘要 ( )   PDF(2221KB) ( )  
    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茶树ABF3基因,利用在线软件ExPASy-ProtParam分析理化性质,利用 SMART分析基因保守结构域,通过同源克隆获得CsABF3基因全长,并进行RT-PCR分析低温胁迫下基因的表 达情况。结果发现,茶树ABF3基因长度1O99bp,基因克隆显示长度几乎一致,SMART基因结构分析显示Cs- ABF3氨基酸结构高度保守,氨基酸序列显示CsABF3和拟南芥ABF3同源性44.30%,同源性较差,说明在功能 上可能与拟南芥具有较大的差异。而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也表明,CsABF3受低温诱导表达显著下降,在恢复 后表达恢复正常。本研究通过实验分析初步认为该基因可能参与植物低温胁迫信号调控通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名贵中药川贝母的植物来源之一太白贝母的研究进展
    2024, 44(12): 22-25.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05
    摘要 ( )   PDF(1770KB) ( )  
    名贵中药川贝母的植物来源之一一太白贝母入药部位为地下的鳞茎,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主要 从太白贝母的本草考证、加工方法、提取技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鉴定技术及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对太白贝母的临床研究及综合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域限制下菌渣还田对土壤肥力及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4, 44(12): 26-30.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06
    摘要 ( )   PDF(1780KB) ( )  
    以根域限制栽培“夏黑”葡萄为试材,通过将腐熟后的菌渣还田至根域限制栽培器中,研究不同用量 菌渣还田对根域限制栽培葡萄土壤肥力及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菌渣用量15t·hm2(TI)、30·hm2 (T2)、45t·hm2(T3)、60·hm2(T4)、75t·hm2(T5),以及不施菌渣(CK)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 相比,菌渣还田使0~20cm和20~40cm土壤pH降低2.78%~4.80%和2.01%~4.77%,有机质含量增加5.02%~ 48.33%和68.05%~103.55%,碱解氮含量增加19.54%~95.38%和34.63%~137.32%,有效磷含量增加9.79%~ 95.20%和17.16%~81.78%,速效钾含量增加63.30%~90.68%和122.97%~164.42%;与对照相比,菌渣还田使 0~20cm和20~40cm土壤中细菌数量提高60.86%~213.04%和85.71%~242.86%,真菌数量提高45.78%~189.00%和 44.73%~115.79%,放线菌数量降低41.18%~67.64%和34.62%~61.54%;与对照相比,菌渣还田使葡萄产量提 高20.35%~43.55%;与对照相比,菌渣还田使葡萄果实纵径提高2.16%~15.81%,横径提高2.69%~12.93%;与 对照相比,菌渣还田使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2.92%~22.83%,可滴定酸含量降低4.42%~19.89%, 固酸比提高18.12%~48.93%。综上,菌渣还田可以提高根域限制栽培葡萄产量,改善葡萄品质,降低土壤H, 提升土壤肥力和提高土壤质量,还田量为60t·hm2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延边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回顾与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4, 44(12): 31-34.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07
    摘要 ( )   PDF(1761KB) ( )  
    本文回顾了我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单产、产量、品种选育、脱毒种薯应用、加工 业、种植模式等发展历程,概述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科研 成果转化、加工业发展、监管机制、肥料使用、机械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科研投入、育种方法创新、产学 研相结合,制定和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和细则,加工业分层次布局,加强展示及示范引领、普及绿色高效生产 技术、加强机械化薄弱环节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马铃薯产业的健康、绿色、 有序发展提供参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脱落酸的发酵法生产及应用
    2024, 44(12): 35-37.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08
    摘要 ( )   PDF(1752KB) ( )  
    植物激素脱落酸(ABA)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对植物生长周期、应对农业灾情以及提高作物产量有重大 影响。本文探讨了天然ABA的生物合成机制,并针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ABA的技术现状进行了详细解析,涉及 酵母菌种选择、发酵原材料及其处理,以及提取纯化等关键环节。同时,还揭示了天然ABA发酵过程中所面临 的难题,提议优先筛选优秀菌种,深化探究ABA生物合成过程中关键酶的催化性质,以及引入创新的发酵与提 纯方法,并对脱落酸发酵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系统论述,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土传病害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关系研究
    2024, 44(12): 38-40.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09
    摘要 ( )   PDF(1868KB) ( )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结合B0l0g技术研究了施用生物有机肥防治番茄青枯病的效果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 微生态调控结果,并探讨了Biolog手段以及AWCD等指标与作物发病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生物有机肥的施 用能有效防治番茄青枯病,不同处理间防病效果无显著差异。Biolog指标AWCD和Shannon index与番茄青枯病的 防治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研究作物土传病害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关系的指示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工程
    果园运输装置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024, 44(12): 41-45.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10
    摘要 ( )   PDF(3040KB) ( )  
    我国果园种植面积和果品产量不断增长,使得果园运输装置略显不足,结合不同地区的果园种植特点和 人力资源情况,研发和改进各个地区的果园运输装置,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运输成本,从而提高果农的经 济效益。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果园常见的运输装置类型及特点,并对我国果园运输装置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 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利于果园运输装置的研发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谷物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2024, 44(12): 46-49.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11
    摘要 ( )   PDF(2140KB) ( )  
    清选装置是谷物联合收获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对整机的工作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分析谷物联合收获 机清选装置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谷物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的结构、清选装置清选室内气场流、 脱出物的运动状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就现阶段我国谷物联合收获机存在的问题,从提升清选效率、提高清 选质量、提高清选智能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清选装置的发展趋势,推动农机制造业发展,增强谷物装备产业化水 平和装备保障能力,为我国谷物联合收获机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YOLOⅴ5s的柚子叶部红蜘蛛检测方法研究
    2024, 44(12): 50-53.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12
    摘要 ( )   PDF(3142KB) ( )  
    柚子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然而在柚子的种植生产期间,红蜘蛛在柚子的栽培养护管理过程中会造成严 重的危害。红蜘蛛对叶片的叶绿素破坏性极大,导致叶片败色,严重影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造成叶片的变色剥 落和果实畸变早落,对柚子产量有一定影响。由于红蜘蛛体积小、繁殖速度快,人工使用药物喷洒的工作量大、 效率低,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大规模农业生产对虫害预防工作的需要。随着目标检测的发展,通过YOL0算法对红 蜘蛛进行检测识别,YOL0v5s网络模型省去人工特征选择与数据挖掘的图像预处理工作,对体积小的红蜘蛛有着 优良的识别效果,可以及时、准确、有效地识别并科学防治害虫,保证了柚子健康生长,同时有效减小药物喷洒 范围,改善柚园的生态环境,对抽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牛舍光伏发电方案设计及发电量分析
    2024, 44(12): 54-57.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13
    摘要 ( )   PDF(1757KB) ( )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国家鼓励推广的发电方式,对调节能源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农村牛舍光伏发电 不占用土地,不变更土地使用性质,节约了土地资源,减轻了养殖户用电成本。本文以农村牛舍光伏工程为例,通过 光伏组件类型选择、光伏阵列运行方式、串并联设计等内容阐述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农村养殖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谈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4, 44(12): 58-61.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14
    摘要 ( )   PDF(1759KB) ( )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以及面临 的挑战,指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措施,探讨了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业科学
    基于SBE法和SD法的肇庆市水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2024, 44(12): 62-68.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15
    摘要 ( )   PDF(3406KB) ( )  
    以肇庆市水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选取12张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景观照片, 运用SBE法进行美景度评价,采用SD法分解、量化景观要素,利用SPSS24软件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景观质量 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水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质量总体一般,朴树+凤凰木+铁冬青+银合欢+构树+苦楝+海南菜 豆树一土蜜树+澳洲鸭脚木+龙船花+鸡蛋花+光叶子花一鬼针草+乌蔹莓+铺地黍等乔灌草配置形式的美景度值最高。 水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主要受绿视率、层次感、水面倒影的景观要素影响,景观质量评价模型为Y=-49.214+ 22.876X2+26.618X。+37.176X10,根据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结果及景观要素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为肇庆市 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环境
    恩施州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
    2024, 44(12): 69-74.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16
    摘要 ( )   PDF(3232KB) ( )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2个系统的协调发展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恩施州城镇化讲程不 断加快,研究快速城镇化是否对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以及二者间发展关系可为其长远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对城镇 化选取12个指标,对生态环境选取11个指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度 模型,对2010一2020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恩施州城镇 化发展呈增长态势,但近年来出现小幅度下降趋势;恩施州生态环境水平呈起伏上升趋势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区 域间仍存在不平衡现象;恩施州整体以及各县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间的耦合关系整体较高,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关 系密切;协调度相对较低,达到并稳定在中级耦合阶段,离优质耦合还有一定距离,为城镇化滞后型,且区域间 存在一定差异。如何加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二者间的协调性以及减轻各县市间的区域差异是该地区接下来需要解 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典型山区三生空间动态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2024, 44(12): 75-82.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17
    摘要 ( )   PDF(4165KB) ( )  
    对乡村“三生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科学而细致的分析,旨在为该领域提供实证研 究基础,并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化。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框架,而且推动了相关科学理论 和方法的发展,彰显了地理学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学科价值和意义。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案例,本 文利用2010年、2020年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和当地社会经济数据,运用叠加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分析、 重心迁移和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探究了山区乡村“三生空间”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在过 去的10年中,秀山县的农村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面积均向生态空间转化,其中生产空间减少了75.778k2,生 活空间减少了16.594km2,而生态空间相应增加了92.372km2。生产空间主要呈条带状分布在生活空间和生态空 间之间;生活空间则集中在县中部,表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尽管与2010年相比,2020年的集聚度有所下降; 生态空间广泛分布,并且各类用地的重心迁移轨迹在方向和速度上均有显著差异。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因素对 “三生空间”的演变产生了显著影响。耕地面积是生产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坡度、高程和劳动力对生活空间 有较大限制作用,而劳动力、坡度、高程以及村集体收入对生态空间的解释力度较强。此外,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对“三生空间”的影响超过了单一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的结论为秀山县乡村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三 生空间”的协调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OMI数据的中国北方臭氧柱时空特征分析
    2024, 44(12): 83-86.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18
    摘要 ( )   PDF(3226KB) ( )  
    利用2005一2022年的0数据对中国北方13个省份年均总臭氧柱浓度的时空特征分布进行分析。针对 数据出现的缺失现象,通过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进行数据的填补,进一步获取18年来中国北方年均总臭氧柱 浓度分布模型。分析得出,臭氧浓度最高值分布在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最低值主要集中于新疆南 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地区。利用Theil--Sen与Mann-Kendall方法,探讨了中国北方地区l8年来年臭氧柱总 量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年总奥氧浓度变化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中甘肃南部以及陕西 中南部地区臭氧显著增加,只有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地区以及黑龙江中南部部分地区呈不显著减少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中和视角下昆明市乐居村净碳排放估算与减碳增汇研究
    2024, 44(12): 87-90.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19
    摘要 ( )   PDF(1772KB) ( )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乡村旅游地作为碳中和旅游实践发展的重要场所, 蕴藏巨大的减排降碳潜力和碳中和能力。以昆明市传统村落为案例点,运用数理分析、定性与定量结合等研究方 法,统计分析2022年乐居村碳源排放与碳汇吸收之间收支状况。结果显示,乐居村内部陆地生态循环系统的碳 汇吸收量无法满足景区内碳源排放需求。因此从减碳、增汇2方面提出建立低碳社区、构建绿色交通网络等更新 策略实现途径,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地低碳景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炭的制备与改性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进展
    2024, 44(12): 91-94.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20
    摘要 ( )   PDF(1777KB) ( )  
    生物炭是一种新型修复环境污染的材料,可用于修复土壤、水体等污染。研究针对生物炭的制备方法, 如慢速热解、快速热解、水热碳化、气化技术以及微波热解等及生物炭改性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生物炭在 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讨论。对生物炭改性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生态修复措施下非煤矿山废弃地土壤特性研究
    2024, 44(12): 95-98.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21
    摘要 ( )   PDF(1756KB) ( )  
    本文采用不同土壤培肥和植被栽种生态修复措施,通过测定48个盆栽实验样品土壤的电导率、有机质、 有效磷、速效钾、全氨5大指标,分析不同生态修复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混合施用无机肥 和有机肥可以促进紫花首蓿和鼠茅草的生长,提升植物吸收土壤中盐分的能力从而降低电导率值,并促进植物吸 收土壤中富余的有效磷,维持土壤中速效钾的平衡,提升土壤全氯、有机质含量。混合施用有机肥无机肥,搭配 栽种紫花首蓿和鼠茅草生态修复方式成本低廉、简单便捷、效果明显,对于非煤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 的工程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IS的土地整治适宜性分区研究
    2024, 44(12): 99-103.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22
    摘要 ( )   PDF(2893KB) ( )  
    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是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但对于土地整治适宜性分区的研究较少,本文 研究区域为济南市章丘区,区域内各镇街在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其开展土地整 治工作的适宜性程度也就存在差别,随着以镇街为单位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开展,未来全域土地综合 整治将成为土地整治工作重要形式。本文建立了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土地整治适宜性等级及标 准,并利用GIS技术提取处理指标信息,建立以镇街为单位的适宜性等级分区,为下一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庆市生态农场发展技术路径及对策建议
    2024, 44(12): 104-106.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23
    摘要 ( )   PDF(1752KB) ( )  
    生态农场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推动农业生态化转型发展的重要实施载体和有效抓手,是新形 势下农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以重庆为例,分析重庆发展生态农场 的优势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动农业生产资源内循环与高效利用;整合农业 扶持政策,推动农业绿色生态转型发展;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提升生态农场产品社会公信力;丰富农业功能,促 进生态农场高质量发展;加快共享信息平台建设,推动生态农场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推动一批示范场建设,引 领全市生态农场快速发展;加强技术帮扶,为生态农业健康发展提供新动能;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发 展氛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VORS模型的关中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2024, 44(12): 107-111.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24
    摘要 ( )   PDF(2903KB) ( )  
    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大,开展关中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工作,对 保护与修复区域生态,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土地利用为核心的多源遥感数据为基 础,利用V0RS模型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关中地区2000一2018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时空变化特 征开展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耕地是关中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总面积的40%以上,其次是草地和林 地,耕地呈现出明显减少的趋势,建设用地呈现显著增加趋势;2000一2018年关中地区生态系统健康均值分别 为0.6626、0.6838、0.6674,整体处于健康水平;关中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北部 陕北高原与西部、南部秦岭山脉健康水平较高,中部关中城市群健康水平较低,呈现“整体稳定,中部降低” 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林园艺
    城市公园多元业态转型
    2024, 44(12): 112-114.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25
    摘要 ( )   PDF(1752KB) ( )  
    城市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公园的转型升级,与最开始出现的公共园林有所不同的是,现代城市公园更 注重在钢筋水泥中融入公园“一抹绿”,仅强调城市公园生态性和观赏性,而忽视其功能性,传统的管理模式和 功能设计与时下城市发展方向相悖,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笔者通过剖析城市公园发展现状问题,分 析国内外先进案例,总结相关成功经验,从管理模式、融资运营、功能业态等方面提出适用于目前中国城市公园 更新改造建设的模式方法,旨在为今后城市公园的多元业态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有机更新视角下古树名木保护及多重价值利用的景观设计策略
    2024, 44(12): 115-119.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26
    摘要 ( )   PDF(4387KB) ( )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由增量建设向存量提质转变,实施城市有 机更新逐渐成为解决城市问题,激发发展潜力的主要工作方向。这一趋势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工作提出更高要 求,同时也是告别粗放式保护,向高标准高水平发展的契机。本文以济南市大视树广场等3处古树园为例,探讨 在有机更新的背景下,有效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及综合利用工作的景观设计策略及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美学在江阴黄山湖公园中的没计应用
    2024, 44(12): 120-122.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27
    摘要 ( )   PDF(1747KB) ( )  
    城市公园是城市的自然景观区域,以其独有的资源和地理优势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认识自然,放松 身心,缓解压力的愿望。生态美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认识在审美纬度上的反映,是美学研究对现代 化所带来的种种灾难、危机的反思,对当前环境问题的关注,对人类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进行反思。本文根据生 态美学的理论,以“生态美学”为切入,点,对城市公园的生态美学理论内容及生态美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并就如何营造符合生态美学审美观的城市公园展开讨论,明晰城市公园的生态美学特征及生态美学评价方法,并 构建体现城市公园生态美学特征的规划理论框架,本文以江阴黄山湖公园为例,分析验证理论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子细胞遗传学在甜瓜属物种中的研究进展
    2024, 44(12): 123-125.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28
    摘要 ( )   PDF(1762KB) ( )  
    历经了30余年的发展,以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为代表的植物分 子细胞遗传学研究工具日益完善,具备高精度和分辨率、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是目前植物遗传学研究领 域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主要对分子细胞遗传学在甜瓜属物种中的发展和应用进行综述,包括早期的染色体分带 技术和近年发展起来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现状、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技术在甜瓜属物种种质创新和起源进 化中的应用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
    外部环境技术认知生计资本与棉农数字技术采纳意愿
    2024, 44(12): 126-130.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29
    摘要 ( )   PDF(2090KB) ( )  
    揭示棉农农业数字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对棉花生产数字技术从试,点到大范围普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昌吉市、玛拉斯县及呼图壁县的棉农调查数据,运用S-0-R理论和可持续生计理论,从外部环境、技 术认知与生计资本3个层面,运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棉农农业数字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 现,52.78%的棉农不愿意采纳农业生产数字技术,不了解数字农业技术,缺乏相关的信息培训,操作存在一定 难度,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是棉农不愿意采纳数字农业技术的原因;外部环境、技术认知及生计资本对棉农数字 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存在不同程度影响。棉花经营利润,政府支持程度,技术效果认知,技术风险感知,棉花种植 面积,家庭收入水平,继续教育经历,信息获取渠道显著正向影响棉农数字农业技术采纳意愿。进一步提高棉农 数字农业技术采纳意愿,还需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持续提升棉农科技文化素养,积极制定落实相关发展 规划,多途径加大农技推广的宣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民宿集群新内生发展的路径与模式研究
    2024, 44(12): 131-136.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30
    摘要 ( )   PDF(1961KB) ( )  
    乡村民宿集群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以清远市布坑村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借鉴新内生发展 理论,从“人一地一业”视角切入探究乡村民宿集群新内生发展的演化路径和运作模式。研究发现,乡村民宿 集群新内生发展是在外生干预下,吸纳城归精英、外来精英、守土精英与在地村民协作,重构以乡村民宿为主导 的生活-生产复合空间和以游憩活动为主导的生态一生产复合空间,实现乡村民宿产业的纵向延伸融合和横向交 叉融合的动态演化过程:乡村民宿集群人口、土地和产业3大要素存在互馈关系,乡村民宿集群内外动力的融合 联动是新内生发展的可持续运作模式。研究为新内生发展理论研究提供中国乡村民宿集群的情境支撑,为乡村振 兴提供可借鉴的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市场发展何以促进共同富裕
    2024, 44(12): 137-140.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31
    摘要 ( )   PDF(1760KB) ( )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技术市场发展对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有着深远的现实影响。根据 2011一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纳了熵值法来构筑共同富裕的评价体系,并从多方面验证了技术市场进展与 共同富裕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主要的结论可以归纳为3点:技术市场的发展显著推动了全民的共同富裕;经过 稳健性检验,技术市场发展仍然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本文的结论进行区域异质性研究表明,技术市场的发展 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有着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技术市场的发展如何促进共同富裕的 过程,从而为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创业现状问题及策略
    2024, 44(12): 141-144.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32
    摘要 ( )   PDF(1952KB) ( )  
    基于503份调查数据,结合全球创业观察(GEM)创业生态系统评价模型,指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农村创业存在创业氛围不浓厚,政策扶持不到位,创业人才缺失,创业教育不完善,投融资方式单一,以及缺乏 中介服务支持等问题。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文化,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吸引多元群体返乡创业,加强创业教育与培 训,扩展投融资渠道,完善创业服务环境,是有效推进农村创业活动开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粮食作物的供给价格弹性分析
    2024, 44(12): 145-149.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33
    摘要 ( )   PDF(1977KB) ( )  
    探索不同粮食作物供给价格弹性,为国家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依据2001-2020年主产 区面板数据,采用Nerlove适应性预期理论模型和GMM方法测度小麦、玉米和大豆3种粮食作物供给反应驱动因 素。相较于大豆,小麦、玉米的产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预期价格对粮食供给具有显著影响,3种粮食作物弹性 水平为:大豆>小麦>玉米,且在短期内均缺乏弹性;相较于2001-2010年,2010-2020年小麦、大豆的供给价格 弹性变小,而玉米的供给价格弹性增大;短期内3种粮食作物生产均具有一定惯性。建议加大粮食价格支持政策 补贴力度,充分发挥价格市场指导作用,注重研发推广农业技术,以保障粮食作物有效供给,促进粮食生产高质 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南民族地区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问题剖析及对策建议
    2024, 44(12): 150-155.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34
    摘要 ( )   PDF(1810KB) ( )  
    为更快、更准地推进西南民族地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融合发 展,基于波特一劳勒综合激励理论模型设计深度访谈调查问卷,对滇黔桂三省14位小农户进行访谈,同时发放 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04份,梳理发现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存在动力不足、产业化水平低,经济效益不 突出、社会化服务体系缺失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调整和优化生态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分步、分区”发展模 式建设,健全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等,提高小农户抗风险能力的对策措施,同时要从顶层设计进行全盘布局,加强 立法、完善生态农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加强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投资保障引导,有利于西南民族地区生态农业主体 实现共同富裕,对促进民族和谐、边疆稳定,实现我国东中西部均衡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与实践路径
    2024, 44(12): 156-159.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35
    摘要 ( )   PDF(1767KB) ( )  
    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因素。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之间既互融 共促又相互制约。宁锡常接合片区城乡融合试验区建设肩负着探索城乡融合发展创新经验的重要使命。在剖析试 验区建设具备的现实基础上,从统筹城乡规划,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资源整合,完善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等 方面提出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流园地
    黔南州茶叶感官审评现状与建议
    2024, 44(12): 160-163.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36
    摘要 ( )   PDF(1758KB) ( )  
    茶叶感官审评是茶叶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感官审评技术在黔南州茶产业中的运用,在提高和稳定都匀 毛尖茶品质,指导茶叶的加工和生产,合理定级和定价,提高生产效益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指导和促进作 用。本文就黔南州茶叶感官审评现状进行闸述,对如何提高审评准确度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在线网络平台分析四川境内动物药流通现状
    2024, 44(12): 164-168.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37
    摘要 ( )   PDF(1781KB) ( )  
    动物药应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但被用于临床使用的动物药种类却不断减少。为充分了解动物药在四 川境内的流通现状,本文以数字本草网为在线检索媒体,以四川境内流通动物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线查询与实 地调研的方式,收集整理四川境内动物药主产地及流通现状。结果发现,主产地位于四川的动物药有21味,在 四川流通的动物药有28味,未在四川流通的动物药有40味,未有确切登记信息的动物药有105味;主产地在四 川,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的动物药仅有3种。在入药方面,四川主要流通的是鳖甲、蝉蜕、九香虫、全蝎、蜈 蚣、水蛭等动物药。由于动物药自身受保护与利用的制约,可使用动物药品种进一步缩减。但可通过分类引导, 大力发展人工驯养,可提升动物药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精神富有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4, 44(12): 169-173.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38
    摘要 ( )   PDF(1778KB)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足、精神 富有的统一,精神富有是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乡村振兴不仅要塑性,更要铸魂,应当实现物质与精神双丰收, 实现农民精神富有是亿万农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深切共鸣。当前,农民主观意识困顿和农村客观环境制约等问 题构成了实现农民精神富有的现实困境。应当以增进农民农村物质富足为基础,以价值引领凝聚农民精神力量为 旗帜,以文化激发农民内生动力为途径,激活农民精神富有旺盛生命力,充盈农民精神力量,调动农民自觉、主 动地参与到共同富裕事业中和乡村振兴实践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理人培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4, 44(12): 174-176.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39
    摘要 ( )   PDF(1760KB) ( )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经理人的角色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其不仅要具备传 统的农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拥有现代管理理念和技能。但目前广东省农业经理人培育模式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晰,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系统性、针对性不强,课堂灌输与农民需求相脱节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经多 年的实践探索,构建了“3+5”农业经理人培育模式,这一模式的目标就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民,储备一批高 水平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为系统化的培养农业经理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林省农业科普宣传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4, 44(12): 177-180.  DOI: 10.19754/j.nyyjs.20240630040
    摘要 ( )   PDF(1755KB) ( )  
    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农业科普宣传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越 来越重要的角色。吉林省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农业省份,其农业科普宣传发展对于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业科普宣传现状的深入分析,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适 合吉林省特,点的农业科普宣传发展路径,以期为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