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农业科学
    甘薯对氮磷钾吸收及利用的研究进展
    2023, 43(4): 1-3.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01
    摘要 ( )   PDF(1758KB) ( )  
    氨磷钾肥在甘薯的整个生育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甘薯茎蔓的生长和块根的形成与膨大。但仅靠土壤中氨、磷、钾的含量往往不能满足甘薯整个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必须通过施肥补充。本文通过分析氨、磷、钾的生理作用,氮、磷、钾吸收利用规律以及氨、磷、钾对甘薯生长光合特性、生长发育以及甘薯品质等影响,以期为甘薯生产过程中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稻蟹综合种养的半干旱区水田水分管理模式对比研究
    2023, 43(4): 4-8.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02
    摘要 ( )   PDF(1780KB) ( )  
    为进一步提升吉林省稻蟹田节水灌溉研究与应用的科技含量,提高稻蟹田灌溉水有效利用效率、土地利用率及产出率。在吉林省半干旱地区选择具有典型区域代表性的水田试验区进行稻蟹综合种养水分管理模式对比试验,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稻蟹产量及收益影响,分析水分管理模式与稻蟹田灌溉水量及灌溉水生产率的响 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水稻产量和显著性、河蟹成活率和产量、收益率和灌溉水生产效率等角度与农户稻蟹田进行综合对比,浅水淹灌10m水分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使水稻增产率为1.38%,河蟹增产8.62%,收益率提高 7.36%,田间节水率15.06%,灌溉水生产效率提高20.03%,各项指标表现良好,故较为适合在吉林省半千旱区稻蟹综合种养区进行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工工艺对贵州绿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2023, 43(4): 9-12.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03
    摘要 ( )   PDF(1764KB) ( )  
    贵州是我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冷凉多云雾条件的原生态茶区,茶树种质资源丰富。绿茶是我国消费第1大茶类,也是贵州生产和消费最多的茶类。在此背景下,优化绿茶加工工艺进而提升贵州绿茶品质,为提高贵州绿茶生产现代化水平,提升知名品牌带动效力,改善劳动力现状,促进加工业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因此,本文阐述了绿茶的初加工原理,介绍了初制绿茶加工工艺中萎调、杀青、揉捻和干燥4个绿茶品质形成的主要加工工艺,并从这4个工艺入手,对贵州绿茶品质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优化贵州绿茶加工工艺,提高贵州绿茶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麦种植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2023, 43(4): 13-16.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04
    摘要 ( )   PDF(2543KB) ( )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及时、准确地探明小麦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提高荆门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荆门市Landsat影像数据和高分一号影像数据,运用决策树分类方法,统计并分析荆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显示:2005一2021年荆门市小麦的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荆门市2005一2021年小麦的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钟祥市和荆门市市辖区,京山县分布较少。对小麦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分析为相关部门监测研究区的小麦时空变化情况提供了经济、高效的数据支撑和技 术支持,为更好地制定农业政策,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用菌的研究进展
    2023, 43(4): 17-19.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05
    摘要 ( )   PDF(1755KB) ( )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不再是为了填饱肚子和美味,更多的是对于营养均衡和健康价值的考虑。目前,食用菌被认为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可靠来源,并具有抗菌和抗氧化的特性,而且味道鲜美,由于高百分比的膳食纤维、易消化的蛋白质和类似肉的质地,食用菌也可以替代盐、磷酸盐、蛋白质和肉制品等。这使得食用菌不仅在中国和亚洲广受欢迎,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根据最新的统计,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种植蘑菇,在过去20a里增长了3倍以上,2016年达到了1080万t,中国是 产量最高的国家,占全球产量的70%,也是最早对食用菌有所认知的国家,有几种食用菌已经被称作老百姓的“菜篮子”,如平菇、香菇、双孢菇、杏鲍菇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高通量测序卷柏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2023, 43(4): 20-23.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06
    摘要 ( )   PDF(2344KB) ( )  
    植物的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的影响极为重大,据研究显示,内生真菌对植物的次生代谢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本论文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卷柏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在高通量测序技术中通过α多样性、B多样性以及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差异显示出卷柏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种类,本研究从chaol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 指数和ACE指数4个多样性指标变化可知,Simpson指数多样性呈负相关,其余三者呈正相关。从B多样性三维坐标图可更加直观显示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性与整体相似性,在0U水平上,PC1的解释度为66.296%,PC2的解释度为16.768%,PC3的解释度为8.479%。本研究基于披碱草内生真菌在小麦抗旱性有影响的研究下,旨能够在九死还魂草(卷柏)中筛选出抗旱基因提供条件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涂布液浓度对再造烟叶内在感官质量的影响
    2023, 43(4): 24-27.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07
    摘要 ( )   PDF(2090KB) ( )  
    探索涂布液浓度对再造烟叶产品内在感官质量的影响,通过将涂布液浓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来保证产品内在感官质量,为实际生产中涂布液浓度工艺控制提供参考。在定量、涂布率一定的条件下对不同浓度下的再造烟叶产品进行理化检测、内在感官评价、分析研究浓度与涂布液使用时间关系,找到合理的浓度工艺控制范围, 最后对该参数进行实际生产论证。涂布液浓度对再造烟叶内在感官品质有直接的影响,为了保证再造烟叶产品的内在感官质量实际生产中涂布液循环使用时间小于70mi为宜;涂布液浓度在56%~65%为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凤仙花属植物研究进展
    2023, 43(4): 28-32.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08
    摘要 ( )   PDF(1785KB) ( )  
    凤仙花属(Impatiens)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针对凤仙花属植物的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凤仙花属植物的潜在价值,促进凤仙花属植物的开发和利用,运用文献综述法和演绎分析法,从种质资源及分布、栽培要点、病虫害防治、价值及利用等方面对凤仙花属植物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凤仙花属植物共有352种,主要分布于西北和西南地区,播种繁殖为主,具有观赏、药用、食用、经济价值以及天然色素利用等,以期为凤仙花属植物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工程
    通透肋式拱梁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2023, 43(4): 33-38.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09
    摘要 ( )   PDF(5427KB) ( )  
    根据有限元动力分析原理,利用Abaqus软件对龙瀑通透肋式拱梁隧道进行工况模拟,在静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地震响应分析,通过改变地震波的幅值获得了加速度、隧道衬砌动力、边坡安全系数响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地震波幅值的增加,加速度放大系数随之而减小,衬砌加速度放大系数与围岩应力出现截然相反的分布,边坡加速度放大系数呈现鞭梢效应。隧道整体呈现为左侧偏压隧道,随着幅值增加,偏压侧应力增幅速率显著高于右侧通透拱梁侧,但应力增幅程度最大处位于衬砌的拱顶与仰拱处,最大可达5.5倍。边坡安全系数在随着地震动震幅增加显著降低,最低达到1.05,边坡破坏模式由静力状态下的出现塑性贯通区形成滑动面失稳,转为围岩-衬砌挤压错动出现大变形失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人机遥感影像监测棉花旱情应用研究进展
    2023, 43(4): 39-42.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10
    摘要 ( )   PDF(2203KB) ( )  
    棉花水分状况的实时监测和快速诊断对提高农业水分利用效率和棉花产量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低空无人机遥感影像在农作物长势监测中的技术愈发完善,利用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大田尺度棉花旱情信息也逐步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无人机遥感影像监测棉花旱情的原理、方法和诊断水分指标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无人机遥感影像技术监测棉花的应用研究趋势,阐述了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监测棉花旱情今后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展望,以期在理论上为无人机谣感影像监测棉花旱情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吉林一号的梨树县主要农作物提取研究
    2023, 43(4): 43-47.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11
    摘要 ( )   PDF(5121KB) ( )  
    本文旨在充分利用吉林一号系列卫星数据的高分辨率特征和农作物不同生长期表现出来的不同光谱特 征,选择一种合适的分类方法实现梨树县主要农作物的精准分类。通过建立农作物分类样本库,联合像元谱段信 息与空间结构特征,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为基准,利用多层感知卷积神经网络对吉林一号多源多时相影像 进行农作物分类,获取精细化的梨树县玉米、水稻、大豆和其它作物的分类产品。经过精度验证表明,梨树县2022年主要农作物遥感监测成果总体精度为96.00%;玉米、水稻、大豆和其它作物的生产者精度均大于90%; 玉米、水稻和其它作物的用户精度大于90%,大豆用户精度小于90%,主要是由于大豆与其它作物(花生)易发生混分造成。通过综合利用吉林一号多光谱数据与亚米级高分辨率数据,实现了精准的农作物品种分类。经过 对比分析,利用亚米级高分辨率数据可以很好的区分玉米、水稻和其它作物,但是大豆影像特征与其它作物(花生)类似,单独运用亚米级高分辨率数据无法区分大豆与花生,要结合具有短波红外波段的吉林一号多光谱 数据,可较好地区分大豆与花生,但其精度受到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水足迹的引黄灌区水土肥资源匹配程度研究
    2023, 43(4): 48-51.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12
    摘要 ( )   PDF(2159KB) ( )  
    为了研究引黄灌区水土肥资源匹配程度,本研究基于水足迹理论利用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和基尼系数分析水土资源和土肥资源的匹配程度。研究时段内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呈现增大的趋势,表明水土资源匹配程度逐年升高。土肥资源匹配基尼系数历年平均为0.042,处于高度匹配的水平,各地区灰水足迹和种植面积占比相对 合理使土肥资源匹配程度较为平均,研究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灌区资源匹配情况,为水土肥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业科学
    土壤碳的影响因素及凋落物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2023, 43(4): 52-55.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13
    摘要 ( )   PDF(1783KB) ( )  
    调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碳从植被到土壤的主要途径,其产生和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输入和养分循环的主要驱动因素,同时对森林生产力也造成影响。本文通过对影响土壤碳储存量因素相关文献的查阅,从土地利用、气候因素、植被类型以及森林凋落物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土壤碳储存量的因素。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温度、降水、植被类型以及凋落物的输入都会对土壤碳储存量造成影响,添加凋落物对土壤无机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土壤易氧化有机碳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储量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香榧主产区叶片黄化症相关营养元素初探
    2023, 43(4): 56-58.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14
    摘要 ( )   PDF(1760KB) ( )  
    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经济干果树种,近年来其产业在贵州发展迅猛,是部分种植地区的重要经济来源,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黄化问题日趋突出,产业健康发展受到挑战。本文对贵州香榧3个主产区及贵州省植物园栽培示范基地黄花叶片营养元素进行对比研究,发现N、P、K、Mg、F、Zm、B是影响贵州香榧黄化的主要营养元素, 不同地区营养元素缺失不尽相同,需根据当地叶片营养元素缺失情况合理搭配施肥方案。本研究初步探明了贵州主产区香榧的营养元素丰缺状况,为生产中香榧的栽培管护和科学施肥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思路
    2023, 43(4): 59-63.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15
    摘要 ( )   PDF(1780KB) ( )  
    林木种质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本文通过论述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总结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工作的经验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现状,提出林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具体思路,为林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科学
    不同施肥处理遮荫薮北种茶树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分
    2023, 43(4): 64-67.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16
    摘要 ( )   PDF(1771KB) ( )  
    为明确茶树的最佳施肥模式,本研究以薮北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施肥处理遮荫薮北种茶树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分析研究。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肥的空白对照(CK),茶树专用肥(T1),有机肥(T2),有机肥加茶树专用肥(T3),茶树叶面肥加有机肥(T4),新型缓释肥加有机肥(T5)。对茶树顶部嫩叶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等茶树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能增加咖啡 碱、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降低茶多酚的含量,使酚氨比降低。单施茶树专用肥茶树叶片中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降低,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增高,增强茶鲜叶品质,因此单施茶树专用肥有利于遮荫薮北种茶树品质的提 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秋延后阳光玫瑰葡萄土肥水管理技术
    2023, 43(4): 68-71.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17
    摘要 ( )   PDF(2112KB) ( )  
    南方地区葡萄栽培面积约为266667万m2,其中“阳光玫瑰”葡萄近年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国的主栽 葡萄品种。在湖南地区,通过错季熟期调控技术,对“阳光玫瑰”进行秋延后或二次果栽培,使优良果产值达 到1500kg·667m2以上,可以实现果实在11月一第2年1月错峰上市,减少了7一8月集中上市的销售压力,同时可提高葡萄价格,增加果农收入。本文主要从土壤管理、肥料的施用与水分管理等方面,分述了“阳光玫瑰” 的秋延后二次果的技术,以期为广大中部地区、相近南北纬度的国内外葡萄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延胡索种植技术现状与菌根种植技术应用分析
    2023, 43(4): 72-75.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18
    摘要 ( )   PDF(1767KB) ( )  
    延胡索是一种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中药材。由于种植理论和研究技术发展缓慢,种植过程中仍存在田间管理混乱、连作障碍、品质不佳等问题。近几年,菌根种植技术在中药材种植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探讨延胡索种 植技术的发展及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菌根种植技术,尤其是丛枝菌根在中药种植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进行概述,以期为延胡索种植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环境
    乡村休闲旅游地及其配套设施空间特征分析
    2023, 43(4): 76-83.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19
    摘要 ( )   PDF(6096KB) ( )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而这需要对乡村休闲旅游地及其配套设施的合理布 局。目前已有研究多关注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布局状况,但对旅游地及其配套设施空间关系的关注不足。本研 究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基于POI数据,利用空间分析相关方法,对乡村休闲旅游地及其配套设施的空间特征及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云区乡村休闲旅游地聚集性分布,但空间上不均衡,融合性不足;乡村休闲旅游地中,自然观光类和康养娱乐类呈现正相关性,其他类型之间为负相关,配套设施之间在空间上呈现正相关性,而休闲旅游地和配套设施的空间相关性差异较大;乡村休闲旅游地和不同配套设施的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 LISA聚集图显示,“高-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古北水镇和城区东北部地区,“低-低”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低-高”和“高-低”聚集区的分布较为分散;密云区乡村旅游的空间发展应立足于不同资源的优势,在空间上实现互补和相互促进。餐饮类和购物类配套设施要加强在北部区域的建设布局,而交通类和服务类 配套设施重在提升品质。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密云区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 供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河晋陕峡谷临县段河流阶地剖面元素分布特征分析
    2023, 43(4): 84-90.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20
    摘要 ( )   PDF(2166KB) ( )  
    化学元素在河流阶地土壤中的分布可反馈沉积信息。本研究通过密集采样法采集黄河晋陕峡谷临县段河流阶地剖面土样,运用X-荧光光谱仪对阶地剖面样品进行了全量元素测定,采用Mastersizer20O0激光粒度仪测定河流阶地剖面样品的粒度组成,进行粒径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黄河中游临县段河流阶地剖面中常量 元素Si02的相对含量最大,Al203和Ca元素的含量次之,在剖面中Si02、K20元素与Al203、Ca0、Fe203、N20、Mg0元素含量呈现相反变化趋势,SiO2、K,0元素含量升高,其它元素含量降低。常量元素中Mg元素变 异系数最大(38%),其余常量元素变异系数均不超过20%。Ti元素和Cl元素是微量元素中相对含量最大的2个元素。根据元素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将元素分为3大类:I类元素(SiO2、Mg0、Fe2O3、Ca0、K20、Th、Hf、 Nb、Zr、Y、Br、As、Zn、Cu、Ni、Mn、V、Ti、Sc、P、Ba、Co、W)在剖面内相对含量呈现明显变化,在一定时期含量较稳定,在另一时期含量变化强烈;Ⅱ类元素(Na、Al、U、Nd、Ce、Pb、La、Sr、Rb、Ga、S、Cr) 在剖面内相对含量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无明显极值;Ⅲ类元素(C、M0)在剖面内变动频繁,在个别深度出现明显峰值。土壤粒径在浅层(0~300cm)变化剧烈,在深层(300~700cm)变化微弱。元素之间的相关性不 同,常量元素中Ca0、Fe,O3、Mg0相关性强,微量元素中Co与Ba、W、Ce、Sr相关性强,可以作为指示洪水 和来源的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熟市地膜土壤残留现状与可降解地膜发展思考
    2023, 43(4): 91-93.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21
    摘要 ( )   PDF(1968KB) ( )  
    地膜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农资,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传统的聚乙烯(PE)地膜在土壤中很难降解,易造成农田白色污染。常熟市是苏南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地膜使用量和产生量均较大。2018年开始,常熟市积极开展地膜回收利用工作,试,点应用可降解地膜,但是成效未知。 通过对近4妇开展地膜残留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直观呈现了常熟市地膜土壤残留量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地膜土壤残留影响因素,提出了可降解地膜发展思考,为常熟市更好地开展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和推广应用可降解地膜提 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凯里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研究
    2023, 43(4): 94-97.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22
    摘要 ( )   PDF(2071KB) ( )  
    国家经济增长离不开城镇化的发展,且促进了城镇化迅速发展,但也产生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寻求城镇 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主要焦点。城镇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可以预测城镇与生态系统的发展关系,避免城镇过度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本文以贵州省凯里市为研究对象,对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分别选取共14个指标和10个指标,运用耦合度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2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11一2017年凯里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从2011年的0.1260 增高到了2017年的0.7491;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由2011年的0.2419逐步提升到了2017年的0.7687;耦合 度由2011年的0.1746提升到了2017年的0.7588,实现了两系统在2011年的高度失调到2017年的中级耦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其权衡与协同特征研究
    2023, 43(4): 98-105.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23
    摘要 ( )   PDF(5326KB) ( )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福祉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键纽带,是人类为满足自身发展而从自然生态中获得的惠利,着力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事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关系民生福祉的最大化。本文以广东省作为研究对象,对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权衡协同关系展开研究,以期为广东省国土空间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呈下降趋势,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外,其它3种服务呈下降趋势;同时,广东生态系统服务存在空间分异性,总体上呈北高南低的趋势;产水服务与其它3种服务呈显著权衡关系,而碳储存和 生态供给及生境质量3种服务的两两关系则表现为显著协同关系;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关系存在空间分异性,权衡强度上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林园艺
    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视角下古丈英妹子茶园研学旅游发展对策
    2023, 43(4): 106-110.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24
    摘要 ( )   PDF(1921KB) ( )  
    研学旅游是茶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有效途径。古丈英妹子茶园品牌具有丰富的文化和生态资源,但缺少对其文化资源整合及生态保护利用的相关研究。本文从资源现状、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制作技艺4个方面分析英妹子茶园茶文化遗产资源构成,归纳出3类核心价值即生态保护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产业经济价值,以此 构建出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科普教育、生态康养4大类研学旅游服务项目,并提出深挖文化特色、优化生态环境、建立长效监测机制、引导多方协同合作的对策,为国内同类型茶园研学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
    2023, 43(4): 111-114.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25
    摘要 ( )   PDF(1769KB) ( )  
    乡村景观特征有着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时代的产物,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其中的风貌可以具体化为乡村景观的特征。城镇化的快速扩张与发展导致传统乡村景观衰败与消退,景观特征出现弱化、多样性降低、文化符号消失等问题。本文通过解读与整理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景观特征保护与更新策略、可行方法,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发展的现状,提出适用于我国乡村景观特征保护与更新的方法途径。以期对我国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规划建设有所启 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RP模型的产业型特色小镇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驱动力研究
    2023, 43(4): 115-119.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26
    摘要 ( )   PDF(2421KB) ( )  
    本研究以产业型特色小镇一温州市望里镇作为研究单元,基于SP概念模型,结合研究区域实际特 征,针对性地选取了15项评价指标来构建望里镇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引用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对区域生态环境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并根据脆弱程度的不同将研究区划分为相应的5个生态脆弱区。同时运用地理 探测器模型中的因子探测分析,挖掘镇域生态脆弱性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望里镇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生态脆弱性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建设用地密度较高的地方,而生态脆弱性较低的区域主要位于生态环 境本底条件较好的山区之中;通过因子探测分析的运算结果可知,再生棉纺产业对于望里镇的生态脆弱性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但是相较于人口的过度聚集而言,后者对于生态脆弱性的影响力更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文脉传承的老旧小区景观提升实践
    2023, 43(4): 120-128.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27
    摘要 ( )   PDF(4634KB) ( )  
    在城市发展和更新的过程中,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部分小区的景观提升设计存在大面积同质 化、模板化等问题,景观设计如何体现自身独特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以洛阳华林居住小区为例,从空间结构、服务功能、道路系统、景观绿化、精神场所等方面分析研究小区人居环境的现存问题和突出矛盾。基于文脉 传承理念,采取有机更新的景观优化设计手法,在满足小区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激活场地空间、补齐功能缺失、重塑道路交通、提升植物景观、调动居民文化参与性等措施,将文化和历史的记忆延续,保留居民的情感记 忆,促进老旧小区景观提升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
    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评价研究
    2023, 43(4): 127-131.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28
    摘要 ( )   PDF(1774KB) ( )  
    以新疆县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由目标层、系统层和指标层组成的农村 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评价体系,采用AHP-熵值法确定综合权重,并运用算数平均值求得M县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综合得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县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一般,得分仅为0.4742:县 域内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存在区域间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中部村域的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相对较高,北部、南部地区建设质量较低,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各类型村域之间的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存在一 定的差异。基于此提出拓宽资金引进渠道,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提升整体规划水平,实现可持续化发展;推动全域整体发展,缩小区域间不平衡;探索区域差异化特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等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胜任力评价研究
    2023, 43(4): 132-136.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29
    摘要 ( )   PDF(2029KB) ( )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激活农业生产、带动农村发展、维护农民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云南省7 家合作社为例,基于胜任力模型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胜任力的评价指标,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核心素养3个维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被调查合作社中94.7%的理事长胜任力评分能够达到良好以上水平,从事 经营管理的时间长短及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高低对理事长胜任力的表现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研究
    2023, 43(4): 137-140.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30
    摘要 ( )   PDF(1761KB) ( )  
    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振兴,而乡村体育具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创设生态宜居环境,改善村民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群体交 流,提升文明乡风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现乡村有序发展的价值意蕴,从此出发来说,乡村体育对于推动 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乡村体育助力乡村振兴仍存在方式不够多样、内容不够综合、程度不够深入、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发挥先进带头作用,营造体 育运动良好氛围;采用多种方式,提高体育参与意识是解决其困境的有效之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打造国际农都
    2023, 43(4): 141-144.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31
    摘要 ( )   PDF(1770KB) ( )  
    驻马店围绕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坚持集群聚链、开放招链、创新强链、龙头带链、会展引链、融合延链,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全力打造“国际农都”。驻马店的探索和实践对河南省培育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供了聚焦特色明确定位、聚焦优势培育品牌、聚焦园区深化融合和聚焦龙头延伸链条的经验启示。为加快河南省农村 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推进科技创新与模式创新协同、推进终端消费产品开发与优质原料基地培育联动、推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业态融合和推进落地企业与本地企业融通的思路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愁视角下宁夏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3, 43(4): 145-148.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32
    摘要 ( )   PDF(1863KB) ( )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乡村旅游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国内乡村旅游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解乡愁是乡村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也是其精神需求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从乡愁视角满足 乡村旅游者的精神需求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对乡愁的概念进行简单梳理的基础上,概括乡愁与乡村旅游的关系,并结合实地调研以宁夏西吉县龙王坝景区为例,从乡愁的视角分析当下龙王坝景区乡村旅 游发展的现状,找出其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愁视角下龙王坝景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农业碳排放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2023, 43(4): 149-153.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33
    摘要 ( )   PDF(3168KB) ( )  
    运用CiteSpace对2010一2021年我国农业碳排放的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农业碳排放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科学核算、与农业经济的脱钩效应、农业碳排放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农 业碳减排的困境及实现路径等。其中,2010一2013年是研究的萌芽期,从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到农业碳排放;2014一2017年是成长期,对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脱钩效应及影响机理研究日渐深入;2018一2021年是热潮期,前沿已经转移到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农业碳减排上。未来应深入研究“双碳”目标下农业碳排放的精准核算、影响机理,以及精准化、差异化农业碳减排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农村就业的现实困境与纾解
    2023, 43(4): 154-156.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34
    摘要 ( )   PDF(1751KB) ( )  
    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得到拓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更好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从而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社会、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农村就业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面临着现实困境,需要采取有效手段进行解决。针对此,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农村就业的现实困境及相应的解决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院校应用型农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3, 43(4): 157-159.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35
    摘要 ( )   PDF(1751KB) ( )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乡村振兴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而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目前,懂农业经营管理、掌握农业科技应用和推广的应用型农业人才是农业农村最为匮乏的。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发展实际的人才需求,农业院校应加大对应用型农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本文分析了农业院校培养应用型农业人才的意义,并针对其问题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3个方面,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思考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干部直播带货创新策略
    2023, 43(4): 160-162.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36
    摘要 ( )   PDF(1754KB) ( )  
    基层千部直播带货兴起于2018年,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快速发展,其解决了农村地区因疫情影响 造成的农产品滞销问题,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基层干部直播带货不仅要以促进农产品销售为目的,更应该考虑到如何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以及如何为实现乡村振兴赋能。本研究为将基层 干部直播带货价值发挥到最佳,从主播形象、产品展现、技术引用以及保障体系提出创新策略,以期助力乡村经济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优化策略
    2023, 43(4): 163-167.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37
    摘要 ( )   PDF(1775KB) ( )  
    生鲜农产品是易腐、一般需冷藏或冷冻保存、未经加工过的初级农产品,是提高农民、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了解决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存在的流通率低、腐损率高等问题,以共享经济等理论为依据,提出应科学合理地设置始末两端的集配,点等角度优化冷链物流网络、构建冷链物流共享信息平台并促进参与主体主动上传和反馈物流信息,以及普及应用物联网、“智能+”等现代技术实时监控生鲜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关键数据。为了解决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策略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矛盾,以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为基础,吸引出身于农村的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提高针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的普及率、针对 性,解决冷链物流运行、升级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流园地
    民族旅游村寨流动空间的地方意义构建及其机理研究
    2023, 43(4): 168-172.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38
    摘要 ( )   PDF(3120KB) ( )  
    在“流动性转向”思潮影响下,地方意义的流变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空间流动理论, 以西江苗寨为例,探讨民族旅游村寨流动空间的地方意义的建构及其机理。研究发现:芦笙场作为流动空间构建的引力场在不同文化情景下呈现功能异化的特性;芦笙场的原生空间与旅游建构空间为地方居民与旅游者营造互动交融的空间,并塑造多重社会关系;多重社会关系交织而成的流动空间是集生活、旅游为一体的“多元同心嵌套结构”场域;旅游流所衍生出的多元主体的凝视和作用形成了“流动的网络空间”。民族旅游村寨流动空间 中居民的身体实践促成社会角色分配与社会关系塑造的变迁,推动流动性地方意义的感知与建构,研究也可为民族旅游地区地方意义流变与地方原真性维系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宇宙视域下农业气象科普与公共服务协同创新探赜
    2023, 43(4): 173-176.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39
    摘要 ( )   PDF(1768KB) ( )  
    元宇宙基于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而形成,既是平行于现实世界的未来虚拟社会,又是现实社会关系的延展运动,具有虚实融合、去中心化及创造性强等特性。解决农业气象科普与气象公共服务二者存在数字化、智慧化、个性化水平低等问题,利用元宇宙特性以数字技术推进二者协同创新,内在机制在于二者目的趋同、互动协 调性增强、创新组合增多。加快推进二者协同创新政策措施包括,加强统筹协调、政策支持、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民对农业气象服务创新参与度。从而逐步实现“精英创新”与“草根创新”有机结合,形成农 民大众“参与农业气象服务创新的科普”模式,加快推进农业气象科普与公共服务数字化、智慧化、个性化发 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日常维护及真空泄露排查
    2023, 43(4): 177-180.  DOI: 10.19754/j.nyyjs.20230228040
    摘要 ( )   PDF(1756KB) ( )  
    本文以实验室日本岛津单重四级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20)为例,详细闸述了载气系统 进样系统、色谱质、真空系统和离子源的日常维护,真空泄漏排查和故障解决的具体操作方法。旨在为广大仪器使用者在日常使用中提供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