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农业科学
    不同灌溉水量对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损失及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2023, 43(23): 1-5.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01
    摘要 ( )   PDF(2309KB) ( )  
    收集已有的研究结果,定量分析灌溉水量对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循环过程的影响,为我国农田系统灌溉方 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综述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氧化亚氨”“氨淋 溶”“氨挥发”“氮转化微生物”“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反硝化细菌”“灌溉”为主要关键词检索相关的田间试验文献,共筛选出文献578篇。以传统灌溉量为对照组,减少灌溉为试验组,综合分析不同灌溉水量对农田生态系统N0排放、氨挥发、氯素淋溶及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需水量大的水稻,减 少10.8%~57.8%灌溉水量将会导致N,0排放增加0.12~11.54kg·hm-2,氨挥发降低0.05kg·hm2,氮素淋溶 降低1.72~12.4kg·hm2,总氮素损失降低了0.91~1.65kg·hm2;对于其他需水量小的作物,减少10%~ 84.5%灌溉水量将会导致N,0排放降低0.02~2.44kg·hm2,氨挥发增加0.63~1.94kg·hm2,氮素淋溶降低 30~283kg·hm2,总氮素损失降低了29.39~283.5kg·hm2;减少灌溉显著增加了氨氧化细菌(39.1%)和氨氧 化古菌(44.6%)基因丰度,降低了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36.4%~42.3%)。减少灌溉水量不仅可以节省农业 水资源,还可以减少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损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目前关于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氨素淋溶机制的研究较少,今后关于农田氨素损失及微生物的研究方向应当将氮素淋溶与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勒泰地区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引进品种生产性能初探
    2023, 43(23): 6-11.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02
    摘要 ( )   PDF(1700KB) ( )  
    试验旨在研究阿勒泰地区不同秋眠级紫花首蓿的营养品质和产量,以期获得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首蓿品种。选择20个不同秋眠级紫花首蓿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紫花首蓿初花期的营养品质、产量。结果表明,“巨能 7”“MF4020”“擎天柱”“力狮”“佳能”品种的产量和营养品质优于其他品种。研究表明:综合考虑当地气候及首蓿多年生的特性,建议选择“巨能7”“MF4020”“擎天柱”“力狮”“佳能”进行种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温冷害对新疆沙湾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3, 43(23): 12-15.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03
    摘要 ( )   PDF(2025KB) ( )  
    棉花是一种喜温、喜光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光、热、水、肥的需求有所不同,持续低温天气会阻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成熟,进而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2023年春季回寒,持续低温阴雨,夏季阶段性低温天气致使沙湾棉花遭受冷害影响,出现烂种、烂根、死苗,棉田保苗率降低,棉花生长发育出现停滞或延迟。利用沙湾植棉区温度、光照、降水等气象要素日值数据,结合棉花观测数据和大田调查情况,综合评估冷害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合理有效的防御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黔产缬草RAPD-PCR反应体系的优化与建立
    2023, 43(23): 16-21.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04
    摘要 ( )   PDF(3754KB) ( )  
    本研究以贵州不同地区的宽叶缬草和尖叶缬草幼叶为材料,采用试剂盒法提取基因组DNA,筛选RAPD -PCR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建立适合黔产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L)RAPD-PCRD的反应体系,为黔产缬草 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本文从8对引物中筛选出1对适用于黔产缬草RAPD-PCR反应体系的有效引物, 50uL最佳反应体系:2×Tag Master Mix25uL,上下游引物各2L,模板4uL,ddH2017L,其中PCR反应酶选 择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RAPD-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45s,50℃退火1min,72℃延伸 lmin,30个循环,72℃延伸7min。构建的黔产缬草RAPD-PCR反应体系扩增的DNA指纹图谱稳定性好,多态 性丰富,清晰度高,可辨别优质缬草品种,为现代黔产缬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玉米饲料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2023, 43(23): 22-25.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05
    摘要 ( )   PDF(1676KB) ( )  
    本研究以玉米饲料营养成分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不同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的玉米进行种植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玉米饲料各种营养成分不尽相同,由于受温度、光照、水分及土壤等自然环境因子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籽粒玉米和青贮玉米的营养成分都有很大变化。由此可见,通过充分发挥自然环境条件优势,可以大大地提高玉米饲料的营养成分,这对于提高种植业水平,发展养殖业,拉动饲料行业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硅对镍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缓解作用
    2023, 43(23): 26-28.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06
    摘要 ( )   PDF(1745KB) ( )  
    为了探讨硅对萌发期水稻镍胁迫的缓解作用,本试验以水稻种子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硅对镍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mmol·L1镍胁迫下,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胚根长、胚芽长、胚根鲜重、胚芽鲜重、单株鲜重均受到显著抑制,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在镍胁迫下添加不同浓度硅后,水稻种子萌发及胚生长各项指标都呈现显著促进作用,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综合分析表明,添加4mmol·L硅调控作用表现最好,耐镍胁迫能力最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波对不同品种玉米淀粉结构和特性的影响
    2023, 43(23): 29-33.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07
    摘要 ( )   PDF(4961KB) ( )  
    本研究利用超声波处理不同品种玉米淀粉,实验结果表明,淀粉颗粒的形态、结构基本一致;X-射线 衍射图谱显示,淀粉颗粒结晶度下降;分析了处理后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增多,透明度下降,冻融稳定性增强,溶解度增加和膨胀度降低的性质,探究了超声波改变淀粉加工特性的规律,为改性后玉米淀粉的性质变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梧州市主要六堡茶园土壤鲜茶和毛茶中金属等元素的相关性分析及评价
    2023, 43(23): 34-38.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08
    摘要 ( )   PDF(1700KB) ( )  
    采集广西梧州市16个规模典型六堡茶园的土壤、鲜茶和毛茶样品,研究测定了土壤中As、Hg、Pb、 Cd、Cr、Cu、Zn和Ni以及鲜茶、毛茶中As、Hg、Pb、Cd、Cr、Fe、Cu、Zn、Ni和Se元素含量,并对土壤、鲜茶和毛茶中对应的元素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个茶园的土壤样品As含量(71.770mg·kg)超标,所测土壤中8种元素,鲜茶及毛茶中的As、Hg、Pb、Cd、Cr、C山6种元素平均含量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鲜茶对土壤7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为Cd(0.267)>Zm(0.261)>Ni(0.042)>Cr(0.013)>Pb(0.002) >As(0.O01),对Cd的富集系数最高。鲜茶中Cu与土壤中Zm和Ni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 0.516和0.611,其余7种金属与土壤中的金属元素含量之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毛茶中Se与鲜茶中F,毛茶中 Fe分别与鲜茶中Cd、Fe、?m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性;毛茶中Se与鲜茶中Se和?m之间,毛茶中As与鲜茶中Cu 和Ni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毛茶中的Ni与鲜茶中的Pb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毛茶中 Pb、Cd、Cr、Cu、Zm与鲜茶中金属元素含量之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肥料机械深施对玉米的品质影响分析
    2023, 43(23): 39-43.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09
    摘要 ( )   PDF(1959KB) ( )  
    为了研究玉米种肥同播在机械深施下促进作物增产方面的效果和不同肥料在机械深施下对玉米的影响, 在苏北地区进行玉米机械深施试验,分别以尿素加新洋丰万保复合肥(N5-P1s-K5)、富江山复合肥(N9-P5 K。)、凹凯德生物有机肥为供试肥料,研究不同肥料在机械深施下对玉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机械深施组(处理2、处理3、处理4)株高、穗位高、径粗、产量及构成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籽粒品质均优于常规施肥(处理1),其中,处理4(凹凯德生物有机肥)>处理2(尿素加新洋丰万保复合肥)>处理3(富江山复合肥),以300kg·667m2机械深施凹凯德生物有机肥玉米的各项指标表现效果较好,玉米产量为541.94kg·667m2,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达59.7g·kg,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达90.3g·kg。综上所述,机械深施可以增加玉米产量和提升玉米品质,机械深施配施凹凯德生物有机肥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工程
    拖拉机电控液压悬挂系统检测试验台电液压加载系统设计
    2023, 43(23): 44-47.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10
    摘要 ( )   PDF(2814KB) ( )  
    通过分析试验台的模拟工况,确定试验台的总体加载方案,提出了基于电液比例阀与链条-滑轮式相结合的提升力测试加载方案以及基于PD控制的电液比例阀的拖拉机电液悬挂系统控制策略验证加载方案,完成了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设计,为悬挂系统的故障诊断,系统改进,控制算法的优化提供依据技术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分辨率方法在复杂棉花叶片图像的比较研究
    2023, 43(23): 48-50.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11
    摘要 ( )   PDF(2404KB) (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超分辨率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通过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来获取更多的细节信息,对于农业生产中的作物叶片图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复杂环境中,使用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可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本文以复杂棉花叶片图像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当前几种主流的超分辨率方法的性能,为后期的目标提取和特征检测中起到重要作用。实验采用6种方法对棉田图像进行超分辨率重建处理,以比较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基于卷积网络SRFBN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得到的图片的PSNR值较其他方法,性能有明显提升,更适合用于棉花叶片图像的超分辨率重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流域沟道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模式
    2023, 43(23): 51-54.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12
    摘要 ( )   PDF(1670KB) ( )  
    本文研究区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由于植被稀疏、降水集中等原因存在严重水土流失问题,在雨水冲刷下形成若干沟道。为恢复受损生态,提出了适用于小流域沟道的水土保持措施,并重点分析了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和工程措施对位配置的技术要点。植物措施对位配置根据立地类型选择生态适宜度较高的树种,通过提高树种的环境适应能力保证植物的存活率和生长质量,增加植被覆盖率和提升水土保持能力;工程措施对位配置通过在沟道上修筑淤地坝、蓄水池等工程,避免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业科学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动态监测大样地林分断面积对其天然更新的影响研究
    2023, 43(23): 55-57.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13
    摘要 ( )   PDF(1662KB) ( )  
    研究森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对天然更新的影响,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人工措施促进天然更新。本研究以甘 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建立的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动态监测大样地为试验样地,对大样地内的林分植被结构和更新苗进行调查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大样地选择的108个5m×5m更新样格的更新密度、平均基径、平均株高和林分断面积大小依次为11470株·hm2、13.29mm、0.63m和697.89cm2·hm2,对应的变异系数大小为117.54%、49.99%、42.11%和76.68%,大样地内成年树和更新苗水平空间分布均呈明显的斑块性聚集分布。林分断面积与更新苗密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更新苗密度与其平均基径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平均株高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建议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的管理方式进行人为干预,增加林分内更新苗的生长空间,为更新苗的萌发、发育和生长创造生长资源,实现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秦岭困难立地生态修复方案探讨
    2023, 43(23): 58-60.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14
    摘要 ( )   PDF(1665KB) ( )  
    当前秦岭生态系统状况整体向好,但仍存在生态服务功能欠缺的困难立地亟需生态修复,在充分考虑秦岭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科学绿化适宜性分析成果的基础上,将秦岭困难立地分为采石采矿迹地、高陡边坡和石质山地3种类型,提出了秦岭生态空间困难立地生态修复的总体思路与重点任务,以期为秦岭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土高塬沟壑区引种高效水保植物经济效益研究
    2023, 43(23): 61-64.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15
    摘要 ( )   PDF(1667KB) ( )  
    根据黄土高源沟壑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和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尊循适地适树原则,近年来通过引进不同品种忍冬、苦水玫瑰等高效水土保持植物,对高效水土保持植物的的栽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植物栽植后表现良好,生长速度快,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同时这几种树种中既有药用和观赏树种,又可作为生态树种,在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前景广阔。通过研究分析高效水土保持植物的经济效益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振兴黄土高源沟壑区经济提供优质种质资源和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科学
    磷肥减量对春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3, 43(23): 65-68.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16
    摘要 ( )   PDF(1860KB) ( )  
    针对小麦生产中磷肥施用不合理现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大田设计,探讨不同磷肥减量对小麦产量及磷 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常规施磷肥(T1)、磷肥减量10%(T2)、20%(T3)、30%(T4)和不施磷肥(CK)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T1相比,各减磷施肥处理对小麦基本苗和最高总茎数影响不显著;对于收获穗数、茎粗、基部节长、穗长、小穗数和土壤全磷而言,T2与T1处理无显著性差异;T1、T2处理小麦产量比CK高出66.26%、64.92%,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T2处理有助于提高小麦磷素利用效率,与T1处理相比,提高磷素偏生产力10.21%,磷素农学效率8.88%,磷素吸收利用率8.35%。可见,磷肥减量10%(T2)不仅能够维持小麦产量稳定,还可以促进磷素累积转化,有利于提高磷素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吉花25选育与栽培技术
    2023, 43(23): 69-72.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17
    摘要 ( )   PDF(1663KB) ( )  
    花生新品种“吉花25”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利用“唐8252”为母本,“CTWE”为父本通过人工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2019年和2020年2年区域试验荚果平均产量3667.79外g·667hm2,籽仁平均产量2538.96kg·667hm2,比对照品种“锦花15”增产3.11%和2.96%。“吉花25”粗脂肪含量49.54%,油酸含量77.5%,亚油酸含量5.71%,油亚比(0/L)13.57。该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东北区花生新品种联合鉴定,2022年完成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施肥处理对鲜食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
    2023, 43(23): 73-75.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18
    摘要 ( )   PDF(2022KB) ( )  
    为促进鲜食玉米的施肥效果,以河南焦作的“博糯118”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鲜食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施肥处理方式可以显著提升鲜食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当有机肥与复合肥的比例为4:6时,鲜食玉米的各项指标表现最佳,农艺性状可以得到有效改善,鲜食玉米产量可达到13674kg·m2,食 味品质与籽粒营养品质的综合效果最佳。因此,在种植鲜食玉米时,在施肥时可选择40%有机肥加60%复合肥的施肥处理方式,可有效促进鲜食玉米的增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环境
    华南某典型耕地土壤污染源头调查与风险管控研究
    2023, 43(23): 76-79.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19
    摘要 ( )   PDF(3390KB) ( )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传统矿产资源开采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持续下降,且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 造成了严重损伤,主要表现为周边流域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通过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减少污染物排放,可以显著降低土壤环境风险和后期治理成本,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的环境效益。本研究通过对场地内尾矿、土壤和地下水开展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研究区内土壤污染风险。基于研究区内存在土壤、废渣、废水三重污染,下游有河流与农田等敏感受体,属于典型土壤污染源头。本研究通过系统识别研究区内重金属污染问题,制订“风险管控”策略,重点完成现有重金属污水安全处理、积存矿渣、污泥无害化处置,清除地块最为急迫的环境风险源,然后再配套截水渠工程,通过“生态恢复一生态拦截-人工湿地系统”多级生态屏障技术防止重金属向周边环境扩散,实现对地块未来环境的风险管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监控施肥下化肥减施对小麦养分利用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
    2023, 43(23): 80-83.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20
    摘要 ( )   PDF(1694KB) ( )  
    因传统施肥模式的施肥量大,造成化肥利用率低下和土壤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应重视发展监控施肥模 式,监控施肥模式也将成为未来施肥的趋势。本文从监控施肥的角度,论述监控施肥对小麦的影响研究,得出监控施肥是最优的施肥模式。对小麦养分吸收具有促进作用,从而增加千物质积累量:能够降低土壤残留,提高肥料利用率;能够提高小麦根系活力,促进养分吸收,进而提升产量。因此监控施肥应大力推行使用,对发展绿色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可行性,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评价
    2023, 43(23): 84-89.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21
    摘要 ( )   PDF(2863KB) ( )  
    揭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规律,对优化土地利用格局、生态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2000年、 2010年、2020年3期高分辨率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为基础,运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法、克里金插值法等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00一202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并分析时空演变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0一2020年,景观类型主要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面积占比99%以上,耕地、草地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但2020年面积较2000年仍有减少,林地面积持续减少,与之相对的是建设用地面积的持续增加,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呈波动趋势;2000一2020年,林地、耕地、草地为主要转出类型,3个类型分别净转出23.5264km2、27.2186m2、56.3499外m2,转出比例分别为1.05%、0.86%、0.30%;2000一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较大,3个时期,生态风险指数均值分别为0.0932、0.1367、0.1111,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2020年较2000年景观生态风险仍有升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社会资本恢复耕地模式探究
    2023, 43(23): 90-92.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22
    摘要 ( )   PDF(1662KB)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推进耕地恢复工作的实施是广东省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以广东省东源县社会资本耕地恢复项目为研究对象,该地通过政策引导,吸引社会资本以村企合作共建模式恢复耕地,解决耕地恢复及后期种植管护问题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破解乡村振兴背景下耕地恢复资金保障难、后期管护难、群众获利难、配套用地难等困境。在未来,通过耕地恢复工作与乡村振兴紧密融合;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耕地连片建设;产业导入,促进三产融合;村企合作,壮大村集体经济等途径能够加快耕地恢复工作的实施,提高村集体获益,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江大保护背景下长三角地区某城市污水规划编制策略研究
    2023, 43(23): 93-99.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23
    摘要 ( )   PDF(3834KB) ( )  
    在长江大保护与污水提质增效等新形势下,原有污水系统规划标准、设施规模、收集处理水平已无法适 应城市发展新要求。以长三角地区江苏某市污水规划编制为例,在分析现状污水系统关键问题基础上,提出规划指标构建,污水处理系统布局优化,污泥及再生水资源化利用,污水三级管网提质增效和厂网河湖一体化智慧调度等创新编制策略,为城市排水系统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也为其他相似城市污水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产科学
    养殖密度对全州禾花鲤生长性能的影响
    2023, 43(23): 100-103.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24
    摘要 ( )   PDF(2228KB) ( )  
    为了揭示养殖密度对全州禾花鲤(Cyprinus carpio var..Quanzhounensis)生长特性的影响,设置初始密度 为400尾·667m2(A组)、600尾·667m2(B组)、800尾·667m2(C组)、1000尾·667m-2(D组)的4个 稻田养殖全州禾花鲤的密度,对初始体重和体长分别为24.13g、9.28cm的大规格禾花鲤苗种进行60d稻田养殖 试验,严格控制养殖密度为各试验组养殖试验的唯一变量。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全州禾花鲤的生长性能有显著 影响,表现为体长、体质量、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都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A组生长速度最快, 终末体长,体质量最大,存活率最高,D组的各项生长指标显著低于其他密度组。最终养殖效益的分析结果表 明,此阶段的全州禾花鲤稻田养殖的最佳密度为800尾·667m2(C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林园艺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云南省传统村落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3, 43(23): 104-110.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25
    摘要 ( )   PDF(3293KB) ( )  
    为探究云南省传统村落相关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1989一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收录的 “云南省传统村落”相关期刊论文作为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作者、机构,关键词聚类、突现等进行可 视化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传统村落研究领域起步较早,大致经历萌芽、起步上升、稳步发展、快速增长4个 阶段;发文作者总体上呈现整体分散、个别集中的特点,其中几位核心研究作者初步形成各自的合作网络;研究 成果主要集中于各类高校,其中云南4所高校发文量优势显著,起到一定引领作用;云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策 略、文化与遗产价值以及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近几年主要研究方向。未来,乡村振兴、影响因 素、文化景观将成为云南省传统村落研究的主要热,点词。保护路径实践研究,研究方法的创新,加强跨学科合作 值得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梵净山石斛开花特性及繁育系统研究
    2023, 43(23): 111-114.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26
    摘要 ( )   PDF(2443KB) ( )  
    为研究梵净山石斛繁育特性,对其保育提供基础资料,本试验开展了梵净山石斛开花特性观测、人工授 粉以及蒴果发育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梵净山石斛花期为3一4月,开花进程可分为7个时期,中萼片长12.8~ 18.0mm,宽4.0~5.5mm,花瓣长12.1~17.0mm,宽3.8~6.0mm,子房长21.4~31.0mm,合蕊柱长9.2 11.50mm,合蕊柱宽2.2~5.2mm;梵净山石斛自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结实率均为0,异花授粉结实率为 43.24%,表明其异交亲和,自交不亲和;通过人工授粉获得的萌果平均长2.57cm,宽0.92cm,单粒平均0.90g, 种子有胚率平均数可达91.73%,平均种子生活力可达86.92%,表明采用人工授粉方式获得的种子胚发育较好, 生活力较强,适合于作为无菌播种的材料。本试验对梵净山石斛开花特性、人工授粉以及蒴果的发育进行了观 测,为其保育提供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景村融合模式下的乡村公共景观空间探
    2023, 43(23): 115-118.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27
    摘要 ( )   PDF(1678KB) ( )  
    中国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由位于乡村地区的景区承载其需求,处于乡村的景区涵盖着大面积 的乡村地域,“景村融合”趋势愈加明显。本文旨在通过对“景村融合”模式的研究,对影珠山村的具体情况进 行探讨,为乡村公共景观空间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促进乡村公共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教学区外环境景观空间使用行为研究
    2023, 43(23): 119-123.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28
    摘要 ( )   PDF(3025KB) ( )  
    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以河南科技大学公共教学区外环境景观空间为例,主要运用P$PL调研法,通过 环境现状调研、使用者行为调研以及问卷调研,探究出影响教学区使用的5大因素,时间因素、使用者行为、空 间类型及界面、景观要素以及设施水平,并总结分析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规划景观空间、改善基础设 施、打造可识别的景观要素以及倡导使用主体参与景观设计的改进建议,以期为高校教学区的外环境景观设计提 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林水生态保护与建设实践
    2023, 43(23): 124-127.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29
    摘要 ( )   PDF(1668KB) ( )  
    瞻园是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久的古典园林,为“江南五大名园”之一。本文解读了瞻园山水特色和整 体布局,瞻园南北假山与绕山石而行的水域空间形成山水相依、空间变幻的景观格局,重点介绍了瞻园近年来开 展的园林水生态治理实践,并基于项目案例经验,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策略,探究瞻园综合性水生态保护 与治理方案,以期通过园林水景观的生态治理,进一步促进历史园林景观的表达和文化价值的阐释。 关键词:瞻园;园林理水;生态治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
    山地乡村产业发展指数与格局特征研究 以四川省汉源县为例
    2023, 43(23): 128-133.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30
    摘要 ( )   PDF(4121KB) ( )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乡村产业是乡村地区发展的核心要素,研究聚焦山地,对山地产业 转型发展和更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价值。以山地乡村为研究对象,从不同地域视角研究产业发展,选 取基础性农业产值(BAP)、特色农业产值(CAP)、农业机械水平(AM)、农业产业化水平(AI)、农业家庭组 织水平(L$0)、服务业发展水平(S)6个指标评价汉源县产业发展水平,并结合山地特征指数分析山地对乡 村产业的影响性。结果表明,汉源县乡村产业总体发展指数偏低,呈现中间沿河谷分布高、四周低的格局;山地 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影响较大,但对特色农业收入、服务业收入、人口规模组织水平等因子影响较小。这也说明, 汉源县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相对较好,但由于山地限制交通不便,耕地有限等障碍因素导致发展水平不高。但可以 转型发展高山特色产业,打造产业品牌,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农民就业质量的文献计量分析概况、热点与展望
    2023, 43(23): 134-140.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31
    摘要 ( )   PDF(2922KB) ( )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农民就业质量关乎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国家全面现代化的实现。本文运用 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我国农民就业质量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农民就业质量研究的发展演 变。结果显示,自2003年开始,国内有关农民就业质量研究的文献数量迅速增加,但是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合作主要为“学缘关系”,核心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机构分布地理特性明显。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农民工的就业 质量,人力资本与农民就业质量,失地农民的就业质量和农民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对未来农民就业质量研究 趋势进行了展望: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加入新兴群体研究,引入新的模型方法,加强交又学科融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欠发达地区产业品牌建设主体博弈及策略分析
    2023, 43(23): 141-145.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32
    摘要 ( )   PDF(1689KB)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产业品牌是推动欠 发达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在区域产业品牌建设过程中 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不论地区内企业规模是否相同,企业间对于产业品牌创建均存在非合作博弈,双方的策 略选择未达到帕累托效率,导致品牌建设缺乏强劲且持续的动力。而政府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状:政府 主导可以使企业间进行重复博弈从而实现帕累托改进;政府帮扶可以提高各企业参与品牌建设的积极性。因此, 地区政府要充分发挥因势利导作用,统筹协调各方合力推进品牌战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面脱贫背景下贫困村返贫阻断长效发展路径探讨
    2023, 43(23): 146-149.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33
    摘要 ( )   PDF(1664KB) ( )  
    自改苹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解除贫困作为必要且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在党和国家的不懈努力下,我 国完成了全面脱贫的重大任务,随之也进入了相对贫困治理新发展阶段。但全面脱贫不是我国扶贫大计的终,点。 由于贫困户刚脱离贫困状态,返贫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城乡之间的差距日 益拉大。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未曾改变,且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 问题自城市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中国从古至今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农村、农业、农民。本 文结合当前中国扶贫和全面脱贫的相关方针政策,指出阻断贫困村返贫的重要意义,发现现阶段贫困村返贫可能 出现的现状,进一步探明贫困村出现返贫现象的主要原因,探究能解决这一现状的可行路径。进一步稳固脱贫攻 坚阶段的治理果实,并为后扶贫时代的贫困村治理提供政策参考。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从而实现共同富 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资本市场力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研究
    2023, 43(23): 150-152.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34
    摘要 ( )   PDF(1663KB) ( )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以安微省太湖县为例,闸述了资本市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的地方探索与实践,认为资本市场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存在农民及乡村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积极性不高,农 村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苹不够深入,农村资本市场监管相对薄弱等问题,并提出了要加强宣传引导,提升资 本意识普及金融知识;完善农村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体系,减轻企业上市负担;创新金融产品,支持资产证券化: 建设诚信乡村,防范金融风险等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背景下小农户与农业现代衔接的现实困境和策略分析
    2023, 43(23): 153-157.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35
    摘要 ( )   PDF(1694KB) ( )  
    在“大国小农”国情下,小农户因自身“小而散”的特点,难以与现代市场衔接,在市场竞争中始终 处于劣势地位,处于人格依附和市场依附的状态。就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之间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充分探讨通 过不同的衔接介质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能否使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间存在的矛盾得到缓解。研究发现,在农业 合作社或者其他可以将小农户与现代社会衔接的媒介的帮助下,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改变小农户在农业产业 链中的弱势地位,使得小农户与现代农业高效衔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农人主播特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2023, 43(23): 158-163.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36
    摘要 ( )   PDF(2007KB) ( )  
    近年来,电商直播模式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直播间购物。主播特性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 购买意愿。本文基于S-0-R模型,从理论上阐释新农人主播特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的影响,并运用336名 新农人直播观众有效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专业性外,新农人主播特性的3个维度(互 动性、吸引力和形象一致性)均对消费者的心流体验和说服程度影响显著,心流体验和说服程度也对消费者购 买意愿影响显著;在中介效应中,心流体验和说服程度对新农人主播特性的3个维度(互动性、吸引力和形象一 致性)和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中介效果显著,对专业性和购买意项目愿的中介效果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山胡柚经营主体网络营销平台模式选择分析
    2023, 43(23): 164-169.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37
    摘要 ( )   PDF(1718KB) ( )  
    随着电商网络销售平台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水果经营主体选择网络营销渠道销售产品。常山胡柚为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特产,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授权,在线销售时具有较高的溢价空间。运用Multivariate Pobi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常山胡柚经营主体选择网络营销模式的因素,结果表明,经营主体倾向于选择1种以上 的网络营销模式,且各模式之间存在互补关系。经营者特征及其电商认知、经营特征、交易成本、物流运输影响 电子商务应用平台模式、新媒体平台模式、垂直应用平台模式和电商大户上门收购模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烟叶产业综合体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2023, 43(23): 170-172.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38
    摘要 ( )   PDF(1802KB) ( )  
    产业结构单一,禀赋资源浪费,综合生产效率低下是贵州省传统烟叶产业生产模式的主要弊端,也是当 下其他烟叶主产区共同的诟病。新形势下,贵州省烟叶产业综合体成为稳定烟区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的有效载体,其发展要注重集聚资源要素,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烤烟+”多元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综合 效益,形成更稳定更高效的复合型产业结构。本文在深入调研与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出“六位一体”的贵州 烟叶产业综合体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提倡构建产、加、流和销多元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以期对烟叶产业综合体发 展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进一步支撑贵州烟叶产业综合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流园地
    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创新途径探析
    2023, 43(23): 173-176.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39
    摘要 ( )   PDF(1679KB) ( )  
    新时代下,促进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创新发展与深度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 苹的重要举措。科技成果评价对科技创新有着绝佳的的驱动性作用,如今,我国正面临科技成果评价转型的攻坚 时期,积极推动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脚步的深度结合,全力探索新的科技成果评价路径,发挥出科技创新的的核 心驱动力量,是助力社会发展、达成可持续战略的必然之路。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现状,并提 出了以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创新原则与创新路径,旨在为国家科技水平 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农业中三维点云技术应用
    2023, 43(23): 177-180.  DOI: 10.19754/j.nyyjs.20231215040
    摘要 ( )   PDF(1665KB) ( )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焦点。特别是在新疆这样的 辽阔地区,高科技如三维,点云技术的引入,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本文主要研究新疆农业中三维 点云技术的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潜在机遇。概述了三维点云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并探 讨了其在新疆农业中的应用,如作物生长监测与分析,资源与环境评估,农业机械导航和精准作业等。分析了新 疆地区在采用三维点云技术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和实际应用挑战,包括数据收集和处理速度,数据精度与稳定 性,投资成本,技术推广与培训,以及与现有农业管理系统的整合等问题。探讨了新疆地区在农业应用中三维点 云技术的发展机遇,如政策支持,行业需求与市场潜力,以及创新和国际合作。总结来说,三维,点云技术在新疆 农业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应积极利用政策和技术优势,推动新疆农业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