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农业科学
    茶叶标本制作方法研究
    2025, 45(12): 1-6.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01
    摘要 ( )   PDF(2602KB) ( )  
    茶叶标本的制作能够有效保留植物的原有特征,是对茶叶形态结构及品种进行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具 有显著的教学价值。本实验以都匀毛尖茶的成熟枝条为研究对象,采用醋酸铜浸渍法与塑化处理相结合,进行标 本制作。通过单因素实验,利用手持叶绿素仪测定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并进行感官分析,作为评估茶叶 标本的依据。分别探讨了不同浓度的醋酸铜溶液、温度以及聚乙二醇(分子量为400,PEG-400)浓度对茶叶标 本制作的影响,得出各因素的最优单因素值。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茶树标本制作的最佳参数,其中醋酸铜浓度为 40%,醋酸铜温度为85℃,聚乙二醇浓度为70%时,SPAD值最高达到45.9:这时所制得的标本色泽鲜艳翠绿, 塑化效果均匀,质地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其原有特征。通过正交实验SPAD值的极差分析,得出醋酸铜温度对茶 叶标本制作影响程度最高,其次为醋酸铜浓度,塑化剂浓度影响程度最低。本实验为今后都匀毛尖茶叶标本制作 方法、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品种多样性保护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茄梨与库尔勒香梨杂交后代果实若干性状遗传规律初探
    2025, 45(12): 7-12.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02
    摘要 ( )   PDF(2697KB) ( )  
    为了解析梨果实性状的遗传特征与分离规律,为后续梨树杂交亲本选配和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指 导,本研究以红茄梨与库尔勒香梨的种间杂交群体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梨果实性状的遗传规律分析。试验选取 该杂交组合产生的F1代杂种群体的成熟期果实,连续3个生长周期对单果重、果形指数、心果比、可溶性固形 物含量、采梗长及果梗粗共6项核心农艺性状进行系统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红茄梨与库尔勒香梨杂交后代的单 果重、果形指数、果梗长、果梗粗的平均值大于亲中值,并且拥有较高的超高亲率,较亲本有增大的趋势;可溶 性固性物含量、心果比的平均值小于亲中值,且心果比拥有较高的超低亲率,表现为趋小方向的回归。虽然绝大 多数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介于两亲本之间,并且呈现了减少的趋势,但后代表现出了高单果重、小果心、长果 梗、粗采梗等优,点,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该杂交组合的亲本选配在遗传改良和性状整合方面展现出优势,具备 培育优良新品种的潜力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高压辅助表面活性剂工艺在废次烟叶游离茄尼醇提取中的应用
    2025, 45(12): 13-18.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03
    摘要 ( )   PDF(3219KB) ( )  
    以废次烟叶为原材料,采用超高压辅助表面活性剂法提取废次烟叶中的游离茄尼醇。测定烟叶中游离茄 尼醇的总含量,以游离茄尼醇的提取率为指标,筛选最优的表面活性剂,采用单因素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固液比、提取压力、保压时间、循环次数5种不同因素对捉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 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确定捉取溶剂为APG10水溶液,最佳提取工艺为表面活性剂浓度66mg·mL, 固液比1:67,保压时间1mi,提取压力2O0MPa,循环次数3次。在最佳提取工艺下,游离茄尼醇的提取率达 到76.92%±0.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鄂芝9号株型及产量的影响
    2025, 45(12): 19-22.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04
    摘要 ( )   PDF(1942KB) ( )  
    为探究不同类型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芝麻株型及产量的影响,以“鄂芝9号”为试验材料,在芝 麻苗期和初花期喷施甲哌嗡和烯效唑,测定“鄂芝9号”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5种处理下的植物 生长调节剂均能使芝麻株高降低、茎粗增加,其中喷施500倍液甲哌嗡芝麻株高降低最显著,达10.68%;各处 理始蒴部位降低,主茎果轴长变短,单株萌果数、每蒴粒数和千粒重增加:喷施甲哌嗡和烯效唑,与对照相比, 芝麻产量可增加8.16%~20.3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合细菌开发利用研究
    2025, 45(12): 23-25.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05
    摘要 ( )   PDF(1733KB) ( )  
    光合细菌具有固碳、固氨、产氢等功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能源、环境、食品和养殖等领域。近些年, 有关光合细菌的农业、斋牧业、环境卫生研究逐渐增多,已成为业内热,点。本文概述了光合细菌在农业上的开发 利用,总结了光合细菌的分离及配方研究、光合细菌的生产方法,对光合细菌在农业上的实际应用进展进行了综 述,以期为光合细菌在农业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捉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芩主要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025, 45(12): 26-30.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06
    摘要 ( )   PDF(1768KB) ( )  
    黄芩作为传统中药,因其丰富的药理活性成分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化 合物(如黄芩苷、黄芩素)、多酚和多糖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黄芩化学成分捉取工艺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有 机溶剂提取、超声波提取、微波捉取等方法。结合不同捉取技术的优缺,点、提取条件及优化方案进行了比较与分 析,旨在为黄芩活性成分的高效提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本文还探讨了黄芩化学成分在抗炎、抗氧化、抗肿 瘤、抗菌等方面的药理作用,阐明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潜力和应用前景。通过对黄芩捉取工艺及药理研究的系统评 述,为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推动黄芩在药物开发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胶黏剂的研究进展
    2025, 45(12): 31-36.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07
    摘要 ( )   PDF(1868KB) ( )  
    木质素基胶黏剂作为一种可再生环境友好型胶黏剂,以生物有机资源为原料,是近年环境生物领域的研 究热,点,其中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黏剂是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主要梳理了应用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改性木质素基 酚醛树脂胶黏剂的方法,并阐述其在胶黏剂领域的优势与局限性,着重探讨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黏剂在木材、纸 张和复合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为后期发展高效、环保、多功能的胶黏剂提供 新思路和新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藤仓镰刀菌生防菌的分离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
    2025, 45(12): 37-40.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08
    摘要 ( )   PDF(2632KB) ( )  
    通过平板对峙法从中药材吴莱萸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对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i)拮抗效果 强的菌株D-4,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DNA序列分析,将菌株D-4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 (Paenibacillus pol山yya)。该菌株具备广谱抑菌活性,在F.fujikuroi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极高的开发潜力。通过室 内毒力试验测定P.polymyxa菌株D-4发酵液的生防效果,发现其对F.fujikuroi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显著,其 ECs值为1.733×103CFU·mL1,优于枯草芽孢杆菌商品菌株。本研究结果为开发针对F.uoi的新型生物防 治制剂奠定了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工程
    履带式玉米收获机底盘车架轻量化设计
    2025, 45(12): 41-44.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09
    摘要 ( )   PDF(3346KB) ( )  
    针对4YZ-2型履带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质量冗余、在丘陵山地田间操纵性和通过性表现欠佳、油耗相对 较高等问题,对玉米收获机底盘车架进行轻量化设计。利用Soi小oks软件对底盘车架进行参数化建模,基于车 架参数化模型建立了底盘车架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模块对底盘车架进行模态分析和力学性能分析,得到 了底盘车架的应力与变形结果。基于强度冗余量筛选出底盘车架的7个零部件的厚度作为质量优化设计变量,以 满栽弯曲工况下最大等效应力<117.5MP作为约束条件,以车架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进行轻量化设计,经过 对1458(即2×3)个算例运算分析比较,得到优化算例。底盘车架轻量化后,车架质量较优化前减轻30.13kg, 最大变形量仅为0.96m,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对优化后的底盘车架进行了模态分析,其各阶固有频率均高 于柴油发动机和路面的激励频率,避开了低频共振区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灌溉模式下稻田CH,排放的DNDC模型预测
    2025, 45(12): 45-49.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10
    摘要 ( )   PDF(2316KB) ( )  
    为探讨长期不同灌溉模式下稻田CH,排放通量的变化情况,本研究通过常规淹灌(K)、控制灌溉 (C)、间歇灌溉(T)3种处理,分析长期定位试验田5年后,稻田CH排放通量的变化情况,并用DNDC模型 模拟了未来60年CH,排放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K、T、C排放通量的最大峰值分别为68.97mg·m2·h、 48.72mg·m2·h和24.53mg·m2·h,3种处理下的平均CH,通量减少顺序为K>T>C,分别为1.32μg·m2·d、 1.26μg·m2·d和1.17g·m2·d。模型拟合效果使用的决定系数R接近于1,相对均方根误差10%< RRSE<2O%,表明3种灌溉方式下的DNDC模拟效果较好。60年后各处理的稻田CH,排放量,K、T、C模式下 稻田CH,排放量分别为542.28kg·hm2·a、335.42kg·hm2·a和150.69kg·hm2·a,K、T、C处理的稻 田CH,排放量增幅分别79.09%、54.97%、52.07%,说明C处理下有助于减少稻田CH,排放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精播种子计数传感器设计与试验
    2025, 45(12): 50-56.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11
    摘要 ( )   PDF(3385KB) ( )  
    针对国内现有光电式精播种子计数传感器抗灰尘干扰能力弱、小籽粒计数精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 于CAN通信的智能种子计数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分体式架构,分为发射端与接收端。传感器采用增盖可调的 跨阻放大电路设计,结合PS0粒子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PD控制算法,动态调整发射端光强与接收端信号增 盖,实现灰尘环境下的自适应补偿。硬件选用国产GD32F407微控制器,支持CAN通信,确保数据传输稳定性 与多行扩展能力;软件集成光强监控、信号滤波、堵种缺种报警等功能。通过台架试验模拟不同遮挡条件,验证 传感器性能:玉米和大豆在发收端各加2张A4纸遮挡时计数精度仍达99%以上,高粱在单层遮挡下精度保持 91.83%。研究表明,该传感器有效提升了抗尘能力与小籽粒计数精度,为农业机械智能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 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型背包式土壤取样钻机在地表基质调查中的作用
    2025, 45(12): 57-60.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12
    摘要 ( )   PDF(2213KB) ( )  
    背包式土壤取样钻机作为一种小型、轻便的取样钻孔设备,主要用于采集地下土壤层样品。本文以美国 犀牛S1浅层取土钻机为例,介绍其在吉林省松原市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探讨背包式取土钻 机在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进一步捉高其工作效率和查明地表基质层基质类型、 分布、厚度、性状等特征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肃引大入秦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必要性及效益分析
    2025, 45(12): 61-64.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13
    摘要 ( )   PDF(1738KB) ( )  
    为解决甘肃省引大入秦灌区支架渠系破损、灌区设施老化、信息化滞后等问题,促成灌区现代化目标, 需开展灌区系列改造行动。本文在分析灌区工程建设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从粮食安全、工程运行、高质量农业 发展、生态文明及乡村振兴等方面论证了灌区改造的必要性,提出灌区改造的任务及措施,进一步对灌区改造的 工程效盖进行评估分析,以期为本工程灌区改造提供参考借鉴,也为其他灌区实施现代化改造提供成熟的实践样 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业科学
    祁连山北麓浅山区设施葡萄双十字V型架栽培技术
    2025, 45(12): 65-68.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14
    摘要 ( )   PDF(1739KB) ( )  
    本文介绍了祁连山北麓浅山区日光温室设施葡萄“双十字V”型架栽培技术,包括“双十字V”型架 的概述、设施选择、品种选择、优点、构建、葡萄幼株栽植、树体管理、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内容,旨 在为祁连山北麓浅山区设施葡萄高产优产栽培模式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北邯郸君迁子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2025, 45(12): 69-72.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15
    摘要 ( )   PDF(1733KB) ( )  
    君迁子,又称黑枣,是河北邯郸广泛种植的果树之一,其采实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由 于天气变化多样,君迁子病虫害发生频繁,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本文旨在分析河北邯郸市君迁子病 虫害的发生现状,探讨其发生原因,列举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并捉出相应的防治策略,对于保护君迁子资源、提 高经济效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科学
    珠子参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研究
    2025, 45(12): 73-77.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16
    摘要 ( )   PDF(1740KB) ( )  
    为制定珠子参种子种苗质量标准,以8批次种子和15批次种苗为研究材料,根据先前制定的珠子参种 子检验规程,测定珠子参种子长宽高、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等基础数据和种苗根茎重和粒径,对上述指标进 行统计描述、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生产实际制定珠子参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结果表明,珠子参种子质量 要符合以下要求,生活力≥90%,发芽率≥80%,千粒重≥10g;珠子参种苗质量分级要符合以下要求,一级种 苗根茎重≥1.50g,粒径≥12.00g,二级种苗根茎重1.00-1.50g,粒径10.00-12.00g,三级种苗根茎重≥0.50g, 粒径≥7.00ga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丝皇菊脱毒种苗规范化生产技术流程
    2025, 45(12): 78-81.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17
    摘要 ( )   PDF(1742KB) ( )  
    本文阐述了金丝皇菊脱毒种苗规范化生产的技术流程。其中,涵盖了脱毒苗组培工厂化育苗规范生产流 程,即从大田优株选育开始,历经性状鉴定、组培过程无性繁殖体系构建、继代增殖生根、脱毒处理、病毒检 测,最终实现组培工厂化生产育苗并应用于大田种植;同时也包括脱毒组培苗扦插育苗的规范生产流程,利用脱 毒组培苗为采穗母株,进行规模化杆插生产育苗,获得生产种苗后用于大田种植。经过深入研究与实践,总结出 这2套育苗生产技术流程,为金丝皇菊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具备显著的生态与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策初探
    2025, 45(12): 82-86.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18
    摘要 ( )   PDF(1780KB) ( )  
    本文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对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的影响,并强调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口变动而加剧的水 资源管理挑战。分析显示,由于气温升高和人口迅速扩张,水资源供需之间存在显著不平衡。建议采用适应性水 资源管理、捉高分配与利用效率、技术创新及区域合作作为缓解这些挑战的关键策略,包括加强基础设施的韧 性、促进公众和产业节水措施,以及加强区域内合作,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学科视角下白云湖湿地土地利用长时间序列变化研究
    2025, 45(12): 87-93.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19
    摘要 ( )   PDF(1804KB) ( )  
    合理进行湿地土地开发与利用是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白云湖湿地为研 究区,通过跨学科方法探究其土地开发与利用的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和驱动因素。搜集大量地方志、文献资料和 新闻报道等材料,定性阐释白云湖湿地的历史演变;利用1983一2019年5期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对研究区土 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研究;本文建立了遥感影像和调查数据所描述的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以探讨白云湖 湿地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区湿地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多次大规模转变,表明公共政策 对湿地尤其是较小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可能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5, 45(12): 94-101.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20
    摘要 ( )   PDF(3001KB) ( )  
    土壤盐渍化是造成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准确学握土壤盐分的 空间分布是实现土壤科学治理和利用的关键。为此,本文以新疆巴楚县为研究区,以2023年土壤盐分实测数据 和Landsat9OLI、Sentinel-2A、GF-1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取与土壤盐渍化相关的敏感波段及指数,采用基于 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最小二乘法的遥感反演方法和普通克里金、基于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改进的空间插值 方法对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空间分布进行预测,绘制盐分空间分布图,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各澎响因素对土 壤盐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演法相较于插值法有更好的预测性能,以Landsat9OLI为数据源建立的随 机森林模型取得了最高的预测粉度(R2=0.777,RMSE=3.027g·kg,,MAE=2.391g·kg);研究区整体土壤 盐渍化程度南低北高,北部的褓土地盐渍化最为严重;土壤盐分含量主要受气候和植被的影响。研究可为干旱、 半干旱地区土壤盐渍化的预测分析捉供理论支撑,为盐碱地治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呼吸研究慨况
    2025, 45(12): 102-104.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21
    摘要 ( )   PDF(1735KB) ( )  
    土壤呼吸是碳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对温室气体排放及碳平衡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土壤呼吸速率受 温湿度、微生物群落、植物根系及土地管理等多因素的共同调控。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环境因子, 其中温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尤为显著。土壤微生物在有机碳分解中起着关键作用,且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系统对 外部环境的响应各异。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土壤呼吸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呈现复杂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人为 活动对土壤呼吸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陇东黄土区新修梯田土壤肥力限制因子分析
    2025, 45(12): 105-111.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22
    摘要 ( )   PDF(2745KB) ( )  
    本研究对陇东黄土区静宁县2021年新修梯田内外侧与同地区30年梯田理化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对土壤 肥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特征值≥1的选取原则,采用最大方差旋转法捉取主成分,确定主要影响成分; 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从测量指标中选取荷载较高的因子,采用模糊数学方法,通过隶属函数来量化各个指标对 土壤肥力的贡献,明确新修梯田土壤肥力主要限制性因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大同市碳储量时空演变与预测
    2025, 45(12): 112-117.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23
    摘要 ( )   PDF(3524KB) ( )  
    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势必引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而深刻影响矿业城市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究 未来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储量的关系对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增强区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推动区域 碳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2000一2020年大同市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对比2020年,2030年自 然发展和经济獎设情景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都小幅度下降,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尤其在 经济獎设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明显,面积增加135.79m2,增幅达16.86%。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和草地面 积分别增加10.52m2和37.97km2.3种情景下,土地利用保持相对稳定。20年间碳储量损失了2.15×10°t,建设 用地的扩张是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增加了0.19×101,表明生态保护情景更有 助于提高大同市碳储量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内球囊霉与木霉菌配施对排土场复垦效果的影响
    2025, 45(12): 118-124.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24
    摘要 ( )   PDF(4023KB) ( )  
    煤矿排土场土壤养分贫瘠,复垦难度大。微生物复垦技术是矿山复垦研究的热点。为了阐明AF(根 内球囊露)与3种木露菌(哈茨木露菌、绿色木霉菌、长枝木露菌)配施对排土场的复垦效果,设置单施、双 菌配施及对照共8个处理,进行紫花首蓿盆栽实验,测定紫花首蓿生长指标、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 微生物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紫花首蓿的生长指标、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 量,双菌配施处理总体高于菌剂单施处理,单施处理中木露菌效果优于G,其中以V复垦效果最好。各处理 中,G1-TH配施效果最优,与CK相比,生物量显著提高2.35倍。成解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2.39 倍、5.21倍、0.88倍,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显著提升3.50倍、1.05倍、6.09倍,MBC和BN分别显著 提高了2.35倍和1.50倍。综合来说,在排土场复垦中,G与木露菌之间具有显著协同效果,G-H配施对土 壤综合改良效果最佳,可以作为一种用于排土场复垦的微生物改良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畜牧科学
    基于修饰电极测定饲药同源植物草木犀中木犀草素的方法
    2025, 45(12): 125-129.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25
    摘要 ( )   PDF(2546KB) ( )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高效、快速测定饲-药同源植物草木犀中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的方法。为捉高 电极性能制备石墨烯/DF复合膜材料修饰电极,用于木犀草素样品测定,对溶出峰电流与浓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得出在2.0×107-2.8×106mol·L范固内呈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p=0.496x-0.0003(R2=0.9785),用于实 际样品测定也得出较为理想的结果,并对干扰离子进行了研究,为电化学传感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 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产科学
    盐度对日本锦鲤秋季人工繁殖胚胎发育的影响
    2025, 45(12): 130-134.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26
    摘要 ( )   PDF(2476KB) ( )  
    本研究探讨了盐度对秋季人工繁殖日本锦鲤胚胎发育的影响,旨在为北方沿海地区錦鲤苗种的高效生产 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以天津沿海地区红白锦鲤亲鱼的受粉卵为材料,设置0%、1%o、3%、5%0、7%和9%06个 盐度梯度,系统观测了胚胎发育时长、存活率、孵化率、仔鱼体长及畸形率等指标。结果表明:盐度对胚胎发育 时长影响呈非线性,0%知~5%盐度发育时长略有缩短,超过5%后显著延长,且心跳期后尤为显著;孵化率和存 活率在低盐度(0%o~1%)时较高,盐度超过1%后显著下降,9%组孵化率最低(P<0.05);仔鱼体全长在0%0 ~1%时略有增加,盐度超过1%后显著缩短;畸形率随盐度升高递增,1%以上与围心腔有关的畸形占比显著上 升。结论表明,秋季锦鲤胚胎发育的最适盐度为1%,此条件下可兼顾较高孵化率、存活率和较低畸形率。研究 建议,秋季繁殖时孵化盐度应控制在1%以下,并对亲鱼性腺状态及季节管理进行优化,以提升苗种质量与产 量。此结果可为受咸淡水影响水域中开展锦鲤人工繁殖的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林园艺
    三生空间视角下的马关县马洒村景观营建模式
    2025, 45(12): 135-141.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27
    摘要 ( )   PDF(3764KB) ( )  
    本研究以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马洒壮族村寨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解析其“三生空间”营建过程中蕴 含的生态智慧,提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马洒壮族村寨景观营建模式,旨在为西南同类型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景 观营建提供理论参考与实例借鉴。研究采用实地考察、图示分析、历史文献研究、GS空间分析等多元方法,对 村寨空间格局、建筑形制、土地利用及生态观念进行系统性调查与解析。研究表明:马洒壮族村寨形成了“生态 空间一生产空间一生活空间”的圈层嵌套式空间结构,构建了“自然一生态一人文”高度融合的生态系统。具体 表现:生态空间以“万物有灵”信仰为基础,形成对自然崇拜与生态保护意识;生活空间独特的批山面水、错 落有致的村寨格局,干栏式建筑民居和传统民俗,体现人居环境适应性智慧;生产空间采用“坝田-梯田”复合 耕作技术,展现农耕生态智慧。基于此,本研究构建“宏观生态基底一中观空间格局一微观景观设计”三级营建 体系,以塑造美丽乡村景观。马洒壮族村寨景观营建模式深刻反映了壮族“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实现了 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协同演进,为西南民族地区美丽乡村景观构建提供了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秦皇岛滨海地区几种乡土植物叶片色素的年变化动态
    2025, 45(12): 142-145.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28
    摘要 ( )   PDF(2361KB) ( )  
    以秦皇岛滨海地区常见的5种乡土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探究其年 变化动态。结果表明,5种乡土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的年变化规律不同,呈现先升后 降及先升后降再升再降2种趋势;榆树、奥椿叶片胡萝卜素含量呈现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趋势,南蛇藤、山桃、 西伯利亚杏叶片胡萝卜素含量呈现先升后降再升再降再升的趋势:榆树、奥椿叶片叶黄素含量呈现先降后升再降 的趋势,南蛇藤叶片叶黄素含量呈现先升后降再升再降再升的趋势,山桃、西伯利亚杏叶片叶黄素含量呈现先升 后降再升再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榆树、南蛇藤、山桃、西伯利亚杏叶片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含 量,臭椿叶片叶黄素含量,分别与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
    茶产业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发展评测及障碍因子诊断
    2025, 45(12): 146-153.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29
    摘要 ( )   PDF(2278KB) ( )  
    研究聚焦于考察贵州省湄潭县茶产业和乡村产业振兴的互动机理,根据2012一2022年湄潭县茶产业与 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科学构建湄潭县茶产业和乡村产业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两 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并构建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其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湄漳县茶产业综合发展 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且增长幅度较为显著,乡村产业振兴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茶产业和乡村产 业振兴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其中茶产业子系统内部各维度的耦合协调水平相对较高;茶产业子系统的障碍度逐 步减弱,乡村产业振兴子系统的障碍度呈小幅上升趋势。影响湄潭县茶产业和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 因素主要是茶产业子系统中的产业效率和产业贡献,以及乡村产业振兴子系统中的产业融合因素。因此,为促进 茶产业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发展,必须调整优化茶产品结构,实现茶产业提质增效:政府加强投入,龙头企业发 挥带头作用;加强茶旅游发展,促进产业融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碳当量营养当量耦合的盘州市新民镇农业结构调整综合效益研究
    2025, 45(12): 154-159.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30
    摘要 ( )   PDF(1780KB) ( )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贵州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需要实现绿色低碳营养健康的高质 量发展。本研究从生态和人体健康方向出发,结合碳足迹和营养当量2种研究方式,分别计算新民镇农业产业成 功转型部分前后的减碳效益和营养增值效益,论证其在生态和营养方面同步发展的可行性。同时,针对转型中的 不足给出建议,以达到优化产业结构、减排提质两位一体正效应的目的,并为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决策提供一定借 鉴。结果表明:新民镇农业结构调整前后碳排放总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碳减量0.90万tC02,大于碳增量0.77万 tC02,净减碳效果显著;转型后营养当量总量是转型前的6.07倍,营养提质取得突破;但转型过程存在一定问 题函待解决,否则将影响转型产业发挥应有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村企合作促进乡村产业升级的理论逻辑与案例证据
    2025, 45(12): 160-163.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31
    摘要 ( )   PDF(1741KB) ( )  
    本研究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与共生理论,深度剖析村企合作的内在理论逻辑。研究表明,资源互补作为村 企合作的核心前置要素,在合作进程中起着关键的驱动作用。合作形式的差异致使共生模式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其中合同制体现出偏利共生的倾向,而股份制在特定的股权架构安排下则可达成互利共生的理想状态。为进一步 验证理论框架的有效性,选取伍星村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探究,且从政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及民营企业多 维层面凝练启示,旨在为不同地区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进而促进乡村产业升级,有效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 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省茶叶种植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2025, 45(12): 164-168.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32
    摘要 ( )   PDF(2425KB) ( )  
    基于2013一2022年贵州省茶叶种植的面积、产量与产值数据,运用数理统计与地理集中指数,系统分 析了贵州省茶叶种植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贵州省茶叶种植面积与产量稳中上涨,从东北部到西南部整体 呈现“多一少一多”的分布格局;贵州省茶叶种植的集中程度较高,但出现由点向面扩散趋势;贵州省茶叶产 值总体上升,茶产业发展稳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州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5, 45(12): 169-173.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33
    摘要 ( )   PDF(1760KB) ( )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和百县千镇万村工程的重要抓手。广州农业多年来一直将发展都市 型乡村特色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与关键,从生产、生态、生活等方面切入,挖掘特色资源,打造了美丽乡村经济 样板,在保障粮食生产、推动产业融合、打造特色品牌、促进联农带农、助推乡村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但广州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包括产业融合拓展不够、产业经营主体偏弱、要素保障存在制约、特色 产业带动能力有待增强等问题。建议围绕特色产业链打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共同富裕等目标,聚合乡村 产业链条,构建村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建强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机制,打造乡村休闲旅游业精品,打造一批特色 鲜明、市场定位明晰、品牌影响力突出的产业主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流园地
    园艺植物栽培与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5, 45(12): 174-177.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34
    摘要 ( )   PDF(1737KB) ( )  
    农业院校研究生培养肩负着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实施课程思政是落 实立德树人战略任务的重要举措,更是面向国家农业发展战略重大需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有效途径。以《园 艺植物栽培与管理》研究生课程为例,从学校办学理念、专业和课程特点出发,固绕生态文明思想、“大国三 农”情怀、北大荒精神等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环节,是提升研究生育人成效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层兽医实验室消毒方法及效果评价
    2025, 45(12): 178-180.  DOI: 10.19754/j.nyyjs.20250630035
    摘要 ( )   PDF(1728KB) ( )  
    基层兽医实验室作为动物疫病防控与监测的一线技术平台,承担着动物样品检测、疫病诊断及流行病学 调查等核心职能,其生物安全水平直接影响疫病防控效能。本文系统梳理了基层兽医实验室面临的生物安全风 险,包括外部样品引入污染和内部操作暴露的双重挑战,并针对消毒方法及其效果评价展开论述。研究指出,物 理消毒(如高温灭菌、紫外线辐射)与化学消毒(消毒剂擦拭、熏蒸处理)是实验室污染控制的关键措施,其 效果可通过生物指示剂(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培养试验)和化学指示剂(温度敏感变色标签)进行量化评估。 结果表明,科学选择消毒方式、规范操作流程及定期效果验证,可显著降低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率,保障基 层兽医实验室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为从业人员提供系统性消毒管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