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农业科学
    光质对鲜切菊瓶插寿命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2025, 45(11): 1-6.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01
    摘要 ( )   PDF(2275KB) ( )  
    为探究不同光质对鲜切菊瓶插寿命及相关生理的影响,本研究以“科隆香水”鲜切菊为试材,对其进 行不同光质处理(白光、红光、蓝光、紫外光),并测定瓶插寿命、花径大小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结果显 示:不同光质处理对鲜切菊瓶插寿命(以失去观赏价值为标准)的影响为红光(29d)>蓝光(27d)>白光 (26d)>紫外光(2ld);不同光质处理对维持花径大小的排序为红光>白光>蓝光>紫外光,红光能较好地维持花 径大小,其他光质处理下,花径均呈现先增加后缩小的趋势;鲜重变化显示,红光处理的花枝鲜重最高,衰老速 度最慢,其次为蓝光、紫外光和白光处理组;水分平衡分析表明,红光处理能够有效缓解水分胁迫,维持较好的 水分平衡状态,有助于延长瓶插寿命:衰老相关生化指标分析结构显示,红光处理组的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最 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紫外光处理组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最低。综上,红光处理能够 延缓鲜切菊衰老进程,有助于维持花枝的生理活性,延长瓶插寿命,而紫外光处理则加速衰老进程,显著缩短切 花寿命。本研究可为鲜切花采后保鲜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苹果梨大果芽变品系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2025, 45(11): 7-10.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02
    摘要 ( )   PDF(1666KB) ( )  
    本研究比较不同苹果梨大果芽变品系果实品质,旨在选出品质优良的苹果梨大果芽变品系。本文收集了 6个苹果梨大果芽变品系(YB-1、YB-2、YB-3、YB-4、YB-5、YB-6)为试验材料,观测测定苹果梨大果芽 变品系果实品质,最终选育品质优良的苹果梨大果芽变品系。结果表明:6个苹果梨大果芽变品系总体表现性状 为果实形状差异较大,果实底色大多呈淡红色或粉红色,部分着色,着色类型为片红,果点明显。总体数量形状 为平均单果重257.90~377.00g:果实硬度最高达到7.50kg·cm:可溶性固形物最高达到16.03%:平均总酸度 范围为0.1%~0.2%;平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11.95%,最低为5.10%;平均石细胞含量最低为0.39g·100g; 平均蛋白质含量最高为0.09%:平均淀粉含量最高为11.86%。YB-5的抗氧化性最强,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最 高分别为24.44mg·100g和82.06mg·g。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贮藏时间茶树花内含成分差异分析
    2025, 45(11): 11-14.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03
    摘要 ( )   PDF(1922KB) ( )  
    茶树花作为一种新资源食品,越来越受市场重视。为明确茶树花在贮藏过程中的内含物质变化,以不同 年份采收并贮藏在同一条件下的信阳群体种茶树花作为试验材料,进行感官审评并测定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 基酸、可溶性糖、黄酮、儿茶素组分等化学成分的含量。结采表明,不同贮藏时间的茶树花样品感官审评存在差 异。不同样品间水浸出物含量为34.85%~43.03%、茶多酚含量为6.79%~8.06%、氨基酸含量为4.32%~ 4.85%、可溶性糖含量为26.03%~30.39%、儿茶素含量为20.26~36.02mg·g1,并呈随贮藏时间增加而含量减 少的趋势;不同样品间黄酮含量为1.41%~1.57%,呈随贮藏时间增加而含量增加的趋势;咖啡碱的含量为 0.49%~0.50%,随贮藏时间的增加其含量基本无变化。结果阐明了同一贮藏条件下不同贮藏时间的茶树花茶的 内含物质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玉米肽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对油脂抗氧化研究
    2025, 45(11): 15-18.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04
    摘要 ( )   PDF(1968KB) ( )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通过酶解处理获得玉米肽,将其与壳聚糖、淀粉进行复配制备可食膜,并对复合型 可食膜配方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以烘干温度、成膜液高度、淀粉配比为影响因素,膜完整性为指标,通过正交试 验,得出最佳的优化方案:烘干时间为6h、成膜液高度为0.6cm、玉米肽与淀粉配比为1:6时,成膜效果最好。 将复合膜应用于玉米油的保存,测定其对玉米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添加了玉米肽的复合膜抗氧化效果良 好,能抑制油脂过氧化值的增高,抑制油脂丙二醛的产生,可代替PE膜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延安地区玉米适宜密度及高产品种筛选
    2025, 45(11): 19-22.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05
    摘要 ( )   PDF(2048KB) ( )  
    为筛选适宜延安地区的玉米种植密度以及高产栽培品种,本研究以“大丰26”“延科368”“万瑞168” 等10个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2个不同种植密度(4500株·667m2、5500株·667m2)为处理,对各品种产量 构成要素以及产量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盖农2020”在种植密度4500株·667m2条件下,产量最高 为770.48kg·667m2,适宜推广;“延科368”“科河669”“均隆1217”在种植密度5500株·667m2条件下表现 良好,可作为高产品种在延安市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白菜型春油菜在甘南高原地区适宜播种期的试验初步报告
    2025, 45(11): 23-26.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06
    摘要 ( )   PDF(1650KB) ( )  
    对甘南高原海拔2800m地区在4月8日一5月6日种植的5个不同播期的白菜型春油菜,在生育特性、 经济特性和产量表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甘南6号”作为试验品种,得出了甘南高原适宜的播种期结论。 尤其在4月15日、4月22日2个播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全生育期83~109d,属中熟品种,平均 产量121.8~128.3kg·667m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尾菜秸秆与猪粪不同配比对气流膜发酵质量影响试验研究
    2025, 45(11): 27-30.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07
    摘要 ( )   PDF(2190KB) ( )  
    本试验以尾菜、秸秆与猪粪的不同配比,设置4个处理进行气流膜发酵试验,每天观测堆体上层、中层 和下层温度变化,根据温度变化情况,每隔10d利用风机调节堆肥温度,堆肥整个发酵时间3个月,每个处理选 择3个采样点,从堆肥上层、中层、下层各取500g混合样品,用100目筛细筛后用于测定理化性质。结果表明: T2处理(50%稻草秸秆加40%猪粪加10%尾莱)为最佳气流膜发酵堆肥的最适比例,T2处理(50%稻草秸秆加 40%猪粪加10%尾菜)高温期温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高温期更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有机物的降解, 生产上建议应用50%稻草秸秆加40%猪粪加10%尾莱物料配比堆置有机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花生离体培养中高效植物源灭菌剂的推广与应用
    2025, 45(11): 31-33.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08
    摘要 ( )   PDF(1648KB) ( )  
    本研究系统评估了2种植物源灭菌剂(植培灵、植培净)在花生种子及胚小叶灭菌中的效果,并与传 统方法(HgCL2、NaClO)对比。通过方差分析(ANOVA)、主成分分析(PCA)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植 培灵(3.5mL·L1)在种子灭菌中污染率仅6.7%,存活率(86.7%)、萌发率(74.4%),显著优于HgCl2(p< 0.01,Cohen'sd=2.31);植培净(3mL·L)在胚小叶灭菌中褐化率最低(28.0%),存活率达83.3%。通过 构建包含灭菌效率、生理损伤指数和经济系数的三雏评估体系(AUC=0.89)发现,植物源试剂单位存活率成本 较HgCl2降低42%,其苦参碱-黄酮协同作用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R2=0.94)。本研究为花生离体培养捉供 了低毒、可持续的灭菌解决方案,技术决策效度较传统方法提升3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工程
    基于DSSAT的黑龙江省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时空分布研究
    2025, 45(11): 34-38.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09
    摘要 ( )   PDF(2944KB) ( )  
    目前在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下,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种植区黑龙江省需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力 保障粮食产量安全。为此,本研究利用经过校准后的DSSAT(农业技术转移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系统,对气候 变化的效应进行了详细的模拟,对1965一2015年黑龙江玉米蒸腾蒸发量、产量、水资源利用效率WUE的时空特 征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表明,本模型对1965一2015年蒸腾蒸发量、产量的预测准确率均>90%,相对平均误 差(MSE)分别为8.27%、7.98%,证明此模型用于黑龙江玉米生产模拟是可行的。并且通过模型试验表明, 在旱作条件下,玉米蒸腾蒸发量受地域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呈“南大北小”的趋势,在0年间整个省境平均蒸 腾蒸发量由307.44mm增长到378.03mm,从而表明气候变化影响了农田水循环过程。玉米产量分布呈现“南多北 少”,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部。在1965一2015年,全省平均玉米产量提高到8386kg·m2。水分利用效率(UE) 作为衡量作物水分利用有效性的关键指标,在通河、安达等地区达到了2.53kg·hm2·mm、2.55kg·hm2·mm 的较高水平,省均WUE也从2.03kg·hm2·mm增长到了2.16kg·hm2·mm'。可见,尽管在气候变化的背景 下,玉米作物对于水的利用具有一定的弹性。本研究基于DSSAT模型进行分析,揭示和阐明了气候变率对于玉 米蒸散量、产量、UE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解释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效应,还是制定面向 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方案的重要参考。通过对本文结果的分析,农业经营体以及管理部门可以更加精准地调整种植 结构、合理配置灌溉用水,从而更好地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黑龙江省的玉米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水网建设视角下的灌区工程规划设计思考与实践
    2025, 45(11): 39-42.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10
    摘要 ( )   PDF(2083KB) ( )  
    灌区工程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规划设计对国家水网建设具有重要 意义。本文基于灌区规划设计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灌区工程的基本情况,梳理了新时代国家水网建设规划对灌 区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建设“网络型”“生态型”“节水型”“智慧型”灌区的新视角,以广西下六甲灌区为例, 分析了灌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以“水源网”“输水网”“信息网”“服务网”为目标的新思路和具体措 施,本文旨在为灌区规划设计捉供新的思路和实践指导,助力国家水网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保护性耕作垂直耕技术与配套机具
    2025, 45(11): 43-46.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11
    摘要 ( )   PDF(3626KB) ( )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现代农业技术,对土壤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保护性耕作技术 的发源地,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体系和机具装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垂直耕作(Vertical Tillage)作为 保护性耕作的一种新型模式,在美国风蚀严重的冷凉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国内关于垂直耕作的研究相对 较少,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支持。通过深入分析国外垂直耕作相关文献和资料,结合美国农机企业生产的垂直 整地机结构特点,梳理并阐述垂直耕作的技术理念、应用效果及其适应区域。通过这一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保 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入探讨了美国保护性耕作中的 垂直耕作技术及其配套机具,旨在为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介绍了垂直耕作的定义和特点, 详细分析了垂直耕作的配套机具,包括关键部件和结构特点,并总结了垂直耕作技术对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的启示,强调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业科学
    接菌和氮添加对樟子松根际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2025, 45(11): 47-51.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12
    摘要 ( )   PDF(2149KB) ( )  
    基于土壤微生物可增强植物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探究菌根生物技术调控下的根际土壤微生境生态化学 计量特征对外源氨输入的响应规律,为樟子松土壤微生态环境平衡捉供理论参考。设置接菌(+M)和未接菌 (-M)2个处理,以及不施氮(CK,0g·m2·a)、低氮(LN,3g·m2·a)、中氦(MN,6g·m2·a)、 高氮(HN,9g·m2·)4个氦添加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樟子松根际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CK处理下, 樟子松菌根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氨比、碳磷比较非菌根苗显著增加了39.62%和219.03%,樟子松菌根苗 根际土壤酶化学计量碳氨比、碳磷比、氨磷比较非菌根苗显著增加了30.77%、88.89%、50.00%,樟子松菌根 苗根际土壤有效养分碳磷比、氨磷比较非菌根苗显著增加了311.43%、289.29%。LN处理下,樟子松菌根苗根 际土壤有效养分碳氨比、碳磷比较非菌根苗显著降低了47.76%和96.97%。MN处理下,樟子松菌根苗根际土壤 微生物生物量碳磷比、氨磷比较非菌根苗显著降低了81.33%和85.79%。HN处理下,樟子松菌根苗根际土壤酶 化学计量碳氨比、碳磷比、氨磷比较非菌根苗显著增加了70.83%、119.05%、34.15%,樟子松菌根苗根际土壤 有效养分碳磷比、氨磷比较非菌根苗显著增加了62.50%、192.31%。综上,接菌能绕解土壤微生物对碳元素的 限制和增加土壤碳氨相关酶的活性,氯添加能促进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和氨源的获取和积累土壤有效养分。一定范 固内的氮添加(6g·m2·)能增加樟子松菌根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招募效应,超过该范固会打破土壤微生物 生态系统平衡以及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干燥及贮藏方法对锦鸡儿属植物花粉活力的影响
    2025, 45(11): 52-56.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13
    摘要 ( )   PDF(1863KB) ( )  
    本研究以8种锦鸡儿属植物为材料,通过4种不同干燥方式以及4种不同温度贮藏后采用TT℃法测定花 粉活力,探究8种锦鸡儿属植物花粉最佳干燥方式及最适贮藏溫度,为今后开展8种锦鸡儿属植物种间杂交育种 研究和锦鸡儿属的种质资源创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阴干干燥法和恒溫干燥法是8种锦鸡儿属植物花 粉千燥的最佳方式;4℃适于8种锦鸡儿属植物花粉的短期贮藏,-20℃和-80℃适于8种锦鸡儿属植物花粉的长 期贮藏。因此,采用阴干千燥法或恒溫千燥法干燥后短期贮藏于4℃,长期贮藏于-20℃或-80℃条件下,可有效 延长8种锦鸡儿属植物花粉的寿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枸杞负泥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2025, 45(11): 57-60.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14
    摘要 ( )   PDF(1709KB) ( )  
    枸杞负泥虫在甘肃张掖1年发生4~5代,以成虫在被害株树冠下土中越冬。第2年4月下旬成虫出垫, 出垫后的成虫开始取食、产卵,因成虫寿命和产卵期均较长,世代重叠现象明显,主要以幼虫、成虫为害枸杞叶 片、嫩芽。本研究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3种生物农药对枸杞负泥虫成虫、幼虫的田间防效,研究了多种生物 农药对枸杞负泥虫成虫与幼虫的毒力和田间药效差异,以期为防控枸杞负泥虫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低龄幼虫期 采用1.2%烟碱·苦参碱乳油10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94.7%,与防效较差的4%鱼藤酮1000倍液、70%除虫菊素 原药300倍液差异显著:成虫采用1.2%烟碱·苦参碱乳油1000倍液、4%鱼藤酮10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 55%、52%,二者差异不显著,但均与防效较差的70%除虫菊素原药300倍液差异极显著。且各药剂对幼虫的防 效均比成虫的防效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银腺杨84K在临界浓度铬胁迫下的生理响应研究
    2025, 45(11): 61-66.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15
    摘要 ( )   PDF(2666KB) ( )  
    本研究以银腺杨84K(Populus alba×P.glandulosa)为对象,探索其在临界浓度铬胁迫下生理响应。设置 不同浓度的梯度重铬酸钾胁迫溶液,筛选出银腺杨84K对胁迫的临界浓度。利用临界浓度重铬酸钾溶液对野生 型银腺杨84K幼苗分别处理12h和24h后,对根、茎和叶3个组织取样并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0D)、过氧 化物酶(POD)、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以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试验结采表明,与其他物种相比, 银腺杨84K具有较强的铬耐受特性(耐受临界浓度可达3500mg·kg);临界浓度铬胁迫会触发其系统性抗逆响 应,相较于对照组,其叶片总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银腺杨84K根部和茎部S0D活性下降,而叶片中感知氧化 应激信号指标SOD及POD的活性显著上升:与之相反,DA含量显著下降:同时根茎细胞启动防御,导致叶片 蛋白向根茎运输,增强银腺杨84K的抗铬胁迫能力。银腺杨84K具有较强的铬耐受性,而这种耐受力得益于在 铬胁迫下其体内会产生活性氧清除与光合稳态维持的协同防御机制。本研究对银腺杨84K应用于修复重金属污 染土壤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科学
    不同播期与覆盖模式对马铃薯产量效益的影响
    2025, 45(11): 67-70.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16
    摘要 ( )   PDF(1658KB) ( )  
    为探索安徽地区设施马铃薯不同覆盖模式下的适宜播期,优化安徽地区设施马铃薯冬春栽培模式,开展 不同播期与覆盖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效盖的影响研究。结采表明,安徽地区三膜覆盖可稳定 棚内日均气温于10.2~19.5℃,10m地温达7.1~13.5℃,通过12月中旬提前播种马铃薯,提早马铃薯生育期, 净利涧达8075元·667m2,与同期播种二膜覆盖相比产量、商品性与效益均有所提高。综合表明,三膜覆盖通 过温度调控实现播期前移与产量品质协同提升,建议安徽地区优先采用12月中句播种的三膜覆盖模式,具有显 著经济效益,适于规模化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环境
    我国城市化及农村人口减少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 45(11): 71-75.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17
    摘要 ( )   PDF(2722KB) ( )  
    我国正经历着大规模的城乡人口迁移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进程还将持续,给人 地关系带来了不确定性。精细尺度的人口变化研究对于理解、模拟和调控人地系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揭示 我国农村人口减少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究城市化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夜间灯光、人口密度、遥感观 测等数据估计了我国城乡人口密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揭示了综合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变化,从推-拉角度分析人 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探究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0一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提高了76.49%,超过20%的农村 地区人口减少,超过40%的城市地区人口增加。城乡人口迁移以“胡焕庸线”为界,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 稀疏且差异悬殊。运用推-拉理论表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经济、政策、文化等方面。本文研究结果对人地 系统的优化调控,特别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性生物炭对农田土壤中环境雌激素去除的研究进展
    2025, 45(11): 76-79.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18
    摘要 ( )   PDF(1670KB) ( )  
    近年来,农田土壤环境雌激素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以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通过热解法制备的生物 炭,因其高效性、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性等优势,被作为典型吸附剂应用于环境雌激素污染治理领域。针对原始生 物炭存在的表面官能团种类单一、吸附容量有限等缺陷,研究者通过酸成处理、金属盐/氧化物负栽以及微生物 修饰等改性策略,成功调控其理化性质,从而显著提升对环境雌激素的去除效能。本研究系统解析了土壤环境雌 激素的主要来源及其生态风险,综述了改性生物炭在土壤雌激素去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基于技术瓶颈对未 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磷素活化技术的多途径探索
    2025, 45(11): 80-83.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19
    摘要 ( )   PDF(1675KB) ( )  
    随着化学磷肥的大量使用,土壤中的磷含量不断随之升高,但可利用的有效磷含量很低,不仅造成磷资 源浪费,还存在磷矿枯竭和环境污染的风险。因此,通过绿色技术高效的活化难溶态磷,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解析了机械活化、低分子有机酸活化、微生物活化及有机肥协同活化4种技术的机理、应 用与协同潜力,以期为磷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绿色农业转型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甘蔗种植业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5, 45(11): 84-89.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20
    摘要 ( )   PDF(1698KB) ( )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减少农业碳排放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南宁市228份农户调 研数据,运用PCC法、超效率SBM模型及Tot回归模型,对该地区甘蔗种植业的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 入剖析。研究表明:在碳排放来源方面,化肥是甘蔗种植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碳排放总量650.20和强度 1860.54kg·hm2均显著,其次为农药;在碳排放效率方面,甘蔗种植业碳排放综合效率的均值为0.534,整体 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要素综合利用效率亟待提升,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以及种植规模合理性上均有提升空 间;在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方面,农户年龄、劳动能力、家庭农业劳动人口比例、土地质量以及是否参加农业技术 培训对甘蔗种植业碳排放效率有正向显著影响。鉴于此,推进甘蔗种植业碳减排可以采取优化农资使用结构与方 式,提升农户技术与管理水平,优化种植规模与土地利用,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等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小波分析的哈尔滨降水演变规律对农业的驱动机制与调控研究
    2025, 45(11): 90-95.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21
    摘要 ( )   PDF(2957KB) ( )  
    基于哈尔滨市5个主要农业产区雨量站1952一2024年降水数据,综合运用小波分析与Mamm-Kendall检 验,揭示区域降水多时间尺度演变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的年降水量整体上呈缓 慢的上升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α=0.05),年际波动显著,极值差达530.84mm,导致阶段性干早或渍涝 风险。由小波分析得到哈尔滨市年均降水存在3个主周期,在以30年为主周期的时间尺度上,哈尔滨市年均降 水量周期变化的振幅最大,在此期间出现3次丰枯震荡。基于降水周期特征,提出“短周期动态调整,长周期战 略布局”的分层农业适应策略,包括枯水期推广耐旱品种与节水灌溉、丰水期强化渍涝防控与生态保护等措施。 研究结果为东北黑土地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半干旱区典型矿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
    2025, 45(11): 96-99.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22
    摘要 ( )   PDF(2551KB) ( )  
    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指标的定量评价对科学评估土地荒漠化及生态修复治理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半干旱矿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问题,本研究以内蒙古不连沟矿区为研究区,综合对比多种植被指数与模型 适用性,探究矿区植被时空变化特征。通过构建NDVI、DVI、MSAVI、DFI等多源植被指数,结合Landsat8/OLI 和Sentinel--2A遥感数据,对比像元二分模型、像元三分模型及经验模型的估算精度。结果表明:基于Landsat数 据的DVI指数(R2=0.7719)与Sentinel数据的NDVI指数(R=0.7204)与实测植被覆盖度相关性最佳;像元 三分模型粉度显著优于其他模型,其基于Sentinel数据的R2达0.8366,均方根误差为0.6175。时序分析显示, 2016一2021年矿区光合植被面积显著增加(稞土与非光合植被减少),植被恢复效果显著,但2021年后裸土面 积略有回升。研究表明,NDVI-DFI像元三分模型能够有效区分光合植被、非光合植被及褓土,适用于半千旱矿 区植被覆盖度的高精度估算与动态监测,为矿区生态修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主客观赋权法的复耕潜力评价
    2025, 45(11): 100-105.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23
    摘要 ( )   PDF(2876KB) ( )  
    对“恢复属性”地类的复耕潜力进行调查评价,可为耕地“占补平衡”调控决策提供依据。本文提出 主客观赋权的方法评价“恢复属性”地类的复耕潜力。选取坡度级别、土壤厚度、土壤质地、植被状况等10项 影响因素为评价指标,构建复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性因子”法,判断地块的宜耕性,选用“层次 分析法”与“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研究区域复耕潜力空间分布不均衡,呈 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评价对象中果园、其他林地的复耕潜力较其他“恢复属性”地类复耕潜力更大。 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域落实“占补平衡”,合理恢复耕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黔南刺梨冰雹危害天气学特征研究
    2025, 45(11): 106-110.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24
    摘要 ( )   PDF(5951KB) ( )  
    探究2024年黔南州刺梨冰雹危害天气学特征,为刺梨产业发展和防灾减灾捉供科学参考。基于实地调 查及气象实况资料,分析冰雹天气的大气环流、大气物理量特征,揭示出冰雹天气对黔南州刺梨种植的危害。结 果表明,2024年冰雹灾害天气造成黔南州刺梨直接经济损失达6.0×10CNY。冰雹主要出现在刺梨花果期,4月 16日受灾最严重。平塘、独山刺梨冰雹灾害落区重叠。受灾率较高的地区集中在独山。刺梨雹灾日的天气类型 均为热低压辐合型,对流发展旺盛区与种植区重合部分的刺梨受灾严重。雹灾发生前大气环境物理特征利于降 雹,州南部对流发展浅势、强度以及水汽条件优于州北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湘潭高温干旱过程对比分析
    2025, 45(11): 113-117.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25
    摘要 ( )   PDF(5315KB) ( )  
    利用国家站气温、降水、MCI、高溫面积监测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以及NOAA向外长 波辐射月平均资料,对比分析了湘潭2013年和2022年高温千旱过程特征和异常环流形势。结果表明,2013年为 阶段性过程,2022年为持续性过程,且2022年高溫千旱比2013年在持续时间和发生强度上均偏重;夏季南亚高 压偏强、偏东,利于西太副高西伸北抬,导致下沉增温出现高溫干旱:低层对流活动较弱,850Pa孟湾地区水 汽输送条件差和风速辐合区北抬,不利于水汽辐合、产生降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畜牧科学
    基于简化基因组的海南坡鹿亲缘关系分析
    2025, 45(11): 118-123.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26
    摘要 ( )   PDF(1704KB) ( )  
    基于我国特有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海南坡鹿(Ceruseldihainanus)简化基因组测序结果,筛选微卫星 (SSR)分子标记用于坡鹿种群亲缘鉴定分析。通过对海南坡鹿总DNA进行提取,使用Illumina平台对基因组进 行测序,利用CERVUS和POPCENE软件分别对海南坡鹿SSR位点特征信息及亲缘关系鉴定进行分析。海南坡鹿 简化基因组共检测到20505个SSR位点,其中19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较高,等位基因数量在2~8个,平均 ))) SSR位点的累积非父排除率分析表明,仅使用4个SSR位点组合对坡鹿亲缘关系鉴定的排除概率在99.9%以上。 本研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鹿科动物亲子鉴定的分子标记方法,筛选的SSR分子标记物可有效地用于海南坡鹿的 亲缘分析及家系管理,对合理指导海南坡鹿人工繁育工作,以及在濒危和珍贵鹿科动物的选种育种研究中具有重 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林园艺
    茶文化传承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评价及路径探讨
    2025, 45(11): 124-130.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27
    摘要 ( )   PDF(3335KB) ( )  
    茶文化传承与生态旅游的协同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路径,但欠发达村落普遍面临文化资源开发深 度不足、社区参与度较低等挑战。本研究以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卡上村为对象,该村拥有200m2古茶园、12000 余株古茶树及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但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内涵挖掘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基于文化生态 学理论,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F℃E),结合实地调研、专家访谈及问卷调查数据, 构建“生态资源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旅游开发效益”三维评价体系,纳入“古法制茶技艺传承”“茶园生态系 统完整性”等特色指标。结果表明:卡上村综合得分为8134分,其自然性物质形态文化价值优势显著,生物多 样性、地形地貌独特性构成核心竞争力;但人工性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价值存在短板,茶厂历史价值、传统工 艺知名度及生态可持续性亟待提升。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优化路径,并构建了小尺度村落茶旅融合发展的 精准评估工具,为生态保护与文化经济协同共进提供了理论与实践范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褪黑素对低温迫下卷丹珠芽生理指标的影响
    2025, 45(11): 131-135.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28
    摘要 ( )   PDF(2371KB) ( )  
    卷丹百合作为三倍体植物,其高度自交不育的特性导致在生产上主要依靠珠芽进行繁殖,生产上倒春寒 和延迟性冷害易对卷丹百合珠芽造成低温胁迫,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研究卷丹百合珠芽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 制,探讨不同低温胁迫条件下喷施外源褪黑素对卷丹珠芽幼苗生长的冷适应机制,以期提高植株的耐寒性。以苗 期为4个月的卷丹珠芽为试验材料,研究叶面喷施100μmol·L褪黑素在10℃、5℃、0℃、-5℃和-10℃5个温 度梯度下相对电导率、过氧化氢酶(C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丙二醛 (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响应情况,为卷丹百合珠芽栽培养护捉供理论支 持。结果表明:低溫胁迫条件下,喷施蒸馏水处理,SOD、POD、CAT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SOD与POD活性到达峰值后下降较为迟缓,而CAT活性到达峰值后下降幅度有所增大;相对电导率、可溶性 糖、MDA与PRO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10℃下喷施褪黑素卷丹珠芽幼苗POD、CAT、SOD活性酶活性显著捉 高15.38%、34.56%、8.14%;可溶性糖增加了1.82%,PR0的含量提升了42.2%,同时,相对电导率数值从 0.4054降低至0.3467,MDA含量从16.684μmol·g下降至14.276mol·g,减轻低温胁迫对卷丹珠芽植物细 胞膜造成的伤害。综上,叶面喷施100ol·L襁黑素能够有效保护低温胁迫下卷丹珠芽幼苗的生长,提高植株 的耐寒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州市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调查研究
    2025, 45(11): 136-140.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29
    摘要 ( )   PDF(3753KB) ( )  
    城市道路植物景观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广州市作为 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其道路植物景观的规划与建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本研究对广州市11区90条具 有一定代表性的道路进行调研,将其植物景观划分为中央分车绿带植物景观、行道树绿带植物景观、交通岛绿地 植物景观、路侧绿带植物景观及边坡绿带植物景观5个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市道路景观整体效果较 好,但仍存在植物种类多样性不足、植物群落配置不当、管理养护投入力度不平衡等问题。建设尚可以从规划理 念持续优化与创新发展、丰富植物种类、优化植物配置、合理规划养护管理投入力量、创新管理模式5个方面进行 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
    山西省不同经营主体地膜污染治理行为调查研究
    2025, 45(11): 141-145.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30
    摘要 ( )   PDF(1661KB) ( )  
    为探讨山西省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地膜污染治理中的行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该省68个新型经 营主体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在地膜污染治理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残膜 回收行为和降解地膜使用行为主要受经济成本制约。政府财政补贴、回收网点建设和地方创新政策对提升地膜污 染治理行为具有积极作用。应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补贴机制,推动机械化回收技术的推广与降解地膜产 品的优化,同时加强产销对接与市场引导,促进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地膜污染治理,推动农业行业向生态化、 绿色化转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北省乡村振兴潜力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2025, 45(11): 146-150.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31
    摘要 ( )   PDF(2447KB) ( )  
    基于河北省相关年鉴数据,运用墒权法构建河北省乡村振兴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乡村产业、乡村人 才、乡村文化、乡村生态和乡村组织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并对2019一2022年全省乡 村振兴潜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乡村产业评级得分总体态势稳步上升,但其他一级指标如乡村组织评价得分 存在差异,乡村产业、乡村文化评价得分呈上升态势,乡村组织和乡村人才评价得分则无明显变化。河北省在乡 村振兴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综上河北省包括产业结构需进一步调整、生态环境需改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 务需完善、组织治理水平待捉升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都需在未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色农业驱动下乡村转型的过程与机制研究
    2025, 45(11): 151-156.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32
    摘要 ( )   PDF(2918KB) ( )  
    明晰欠发达农区乡村转型过程与驱动机制,对探寻乡村转型发展路径、落实乡村兴战略具有重要意 义。本文以河南省石桥镇为例,融合途感影像、调研访谈资料等多源数据,探究欠发达农区特色农业驱动下的农 户生计和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石桥镇农户生计方式呈现“传统农业一传统农业+特色农业+ 务工一特色农业+务工+旅游一务工+特色农业”的组合方式;伴随酥梨种植规模化和专业化,石桥镇土地利用在 空间结构和规模结构上趋向复杂化;在石桥镇转型发展过程中,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是基础支撑力,能人效应和 农户理性行为是内在驱动力,政府政策引导是方向调控力,市场需求是外源驱动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5, 45(11): 157-160.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33
    摘要 ( )   PDF(1667KB) ( )  
    乡村创业是解决农村养老困境,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但现有研究鲜少从乡村创业视角探究农 村养老困境的解决方案。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农村养老存在养老方式单一,经济收入来源缺少,精神慰藉缺 失,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村养老社会支持较少,农村老人的利益易受侵害等问题。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 创业为纤解农村养老问题带来了思路。针对农村养老问题,乡村创业可以为农村老人提供岗位,实现其自我养 老;增加农村老人收入,提高养老水平;促进人口乡村回流,改善老人情感状态;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加生活 质量。同时,乡村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农村老人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新茶饮产业发展优势及思考
    2025, 45(11): 161-165.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34
    摘要 ( )   PDF(1685KB) ( )  
    近年来,新茶饮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年轻群体重要的茶叶消费方式,推动着整个茶产业的结构性变革与 升级。广西是高性价北的新茶饮原料源头产地,茶叶品质、价格优势明显,水果、奶、糖等辅料资源丰富,应加 快在新茶饮市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本文阐述了新茶饮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广西发展新茶饮产业的优 势,并捉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北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困境与路径分析
    2025, 45(11): 166-169.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35
    摘要 ( )   PDF(1651KB) ( )  
    伴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应用,数字乡村建设逐步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 略的重要动力。国家数字乡村建设政策提出以来,湖北省近几年大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本文对湖北省数字乡村 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湖北省乡村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 平、推动涉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提升农民群众数字素养与技能、强化保障措施等有利于湖北数字乡村建设的对 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流园地
    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的侗族建筑研究趋势
    2025, 45(11): 170-177.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36
    摘要 ( )   PDF(3647KB) ( )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1980一2024年12月间知网期刊数据库中1429篇关于侗族建筑的学术文献进行知 识图谱绘制,结合可视化分析及文献计量方法,探讨年度发文量、关键词、科研机构、核心作者及研究热点。研 究表明,侗族建筑研究领域呈现逐步扩展的趋势,视角趋向多元化,学术热点与国家政策导向密切关联;然而, 科研机构间的合作网络相对薄弱,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团队分布呈现“局部集中、 整体分散”特点,跨学科研究尚未形成有效合力。宏观视角来看,侗族建筑研究主要聚焦于表征、发展及其保护 传承;关键词聚类分析表明,“遗产保护”“创新发展”和“传承更新”为近年来热点,未来应寻求跨区域及跨 学科的多维合作,深化主题研究,为侗族建筑的深入探索及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盐碱耕地治理改良策略
    2025, 45(11): 178-180.  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37
    摘要 ( )   PDF(1644KB) (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要求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稳步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为 破解改造中的桔障碍,充分挖掘盐碱耕地综合利用潜力,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发挥农业新质生产力三要素 功能一新型农民能动主体功能、新型农机农技创新功能、新型农业生产对象可持续功能,驱动盐碱耕地治理改 良科技转型,提升综合改造利用效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