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2, Vol. 42 ›› Issue (20): 76-80.DOI: 10.19754/j.nyyjs.20221030017
徐璟 张育斌
出版日期:
2022-10-31
发布日期:
2022-10-30
作者简介:
徐璟1979-,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智能控制和信息化等。
基金资助:
Online:
2022-10-31
Published:
2022-10-30
摘要: 在耕作制度研究中,耕地资源利用的高低程度通常用复种指数作为重要指标来衡量,在耕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评价中,复种指数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传统的复种指数研究高度依赖于地面统计数据,大数据时代,字技术的利用大大提升了农情监测的自动化水平。本文基于遥感数据估算浙江省及各市区耕地面积,分析2010一2020年浙江省各地复种指数变化情况并提出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 基于数字技术的浙江省耕地复种指数监测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2, 42(20): 76-80.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p://www.moa.gov.cn/zzl/2020yyhwj/yhwjhg/201902/20190220_6336696.htm.2019-02-1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EB/OL].http:/www.moa.gov.cn/zz/i2020zyhW/2020 zyyhwj/202002/20200205_6336614.htm.2020-02-0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EB/OL ]http://www.moa.gov.cn/ztzl/jj2021zyyhwj/2021 nzyyhwi/202102/t20210221_6361867.htm.2021-02-21. [4]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6410:1193-1202. [5]Zhang T Y,Yang X G,Wang HS,et al.Climatic and technolog-ical ceilings for Chinese rice stagnation based on yield gaps and yieldtrend pattern analysis [J].Global Change Biology,2014,20 4:1289-1298. [6]Piao S L,Ciais P,Huang Y,et al.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on water resources and agriculture in China [J].Nature,2010,4677311:43-51. [7]Belcher W K,Boehm MM,Fulton E M.Agroecosystem sustain-ability:A system simulation model approach [J].Agricultural Sys-tems,2004,192:225-241. [8]谢花林,刘桂英.1998-2012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及动因[J].地理学报,2015,7004:604-614. [9]Dietrich JP,Christoph S,Christoph M,et al.Measuring agricul-tural land-use intensity-A global analysis using a model-assistedapproach [J].Ecological Modeling,2012,232:109-118. [10]左丽君,张增祥,董婷婷,等.耕地复种指数研究的国内外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03:553-560. [11]郭柏林.我国复种指数变化特征、效益和潜力[J].经济地理,199703:8-13. [12]徐昔保,杨桂山.太湖流域1995-2010年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变化遥感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03:148-155,297. [13]丁明军,陈倩,辛良杰,等.1999-2013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演变格局[J].地理学报,2015,7007:10801090. [14]葛中曦,黄静,赖佩玉,等.耕地复种指数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2307:1169-1184. [15]王立祥,李军.农作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6]占金荣,朱海洋.浙江粮食播种面积及总产创近5年新高[N].农民日报,2021-01-27002. [17]范锦龙.复种指数遥感监测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 |
[1] | . 山地城市群城市洪涝韧性时空格局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78-85. |
[2] | . 汉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86-92. |
[3] | . 科尔沁左翼中旗土地沙化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93-97. |
[4] | . 人工湿地在乌梁素海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101-105. |
[5] | . 东北地区积雪典型年的大气环流综合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54-61. |
[6] | . 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62-68. |
[7] | . Cd污染对艾纳香根际土壤因子及微生物种群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69-74. |
[8] | . 区域三生系统同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75-80. |
[9] | . 乡村振兴中水文地质调查与利用[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81-85. |
[10] | . 基于深度学习的宏观风资源评估与风电场选址[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86-90. |
[11] | . 基于GIS的藏东南泥石流灾害风险预警系统研发[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91-96. |
[12] | . 容县耕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2-97. |
[13] | . 辽宁省农作物秸秆基料化利用现状与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8-100. |
[14] | . 新发展阶段视角下的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思考[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01-106. |
[15] | . 一株产电菌的产电性能及低温沼气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特征[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07-11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