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14): 62-66.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14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中丽 康雄 彭娇婷 袁玉婷 张克新 中菊
出版日期:
2025-07-30
发布日期:
2025-07-30
作者简介:
申丽(1996-),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公共管理;通信作者彭娇婷(1981-),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
向:能源经济与低碳农业。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7-30
Published:
2025-07-30
摘要: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本文基于VAR模型对贵州省2005一2022年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 进行实证研究。通过PCC系数法测算农业碳排放总量(涵盖化肥、农膜、农药灌溉等6大碳源),结合协整检 验与Granger因果分析,研究发现: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2016年达峰值161.81万t,之后政 策干预(如“化肥零增长行动”)显著抑制增速,年均增长率由0.98%降至-3.99%,低碳政策调控效果显著 碳源贡献异质性突出,化肥是最大碳源占比55.5%,灌溉和农膜分别占比19.47%和15.82%,其余碳源占比不足 10%,制定碳减排政策需差异化;农业经济增长是碳排放的单向Granger原因(P=0.0303),脉冲响应显示冲击 下农业经济增长和碳排放未来呈“倒U型”轨迹,前3期达正效应峰值,第4期后转为负向关系,验证了环境 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研究表明,贵州省已跨越第1阶段碳排放拐,点,未来可通过技术升级与政策协同实 现“经济增长一碳减排”双赢。
中图分类号:
. 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62-66.
[1]Bell M J,Cloy J M,Rees R M.The true extent of agriculture's contribution to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J].Environmen- tal Science Policy,2014,39:1-12. [2]张世秋.环境经济学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J].南京工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1):71-77. [3]文书详,刘锡良。金融错配、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增长[J门.经 济与管理研究,2019,40(03):3-20. [4]陈诗一,马倩倩。经济增长与环境公平一基于中国开发区政 策的研究[J].学术月刊,2023,55(07):31-45. [5]李冬,杨万平。面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演 变:要素投入集约还是产出结构优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 研究,2023,40(08):46-68. [6]杨海生,贾佳,周永章,等.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 与环境污染[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B):99-103. [7]张志新,黄海蓉,林立.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分 析一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 2021,35(10):44-48. [8]王立新,刘松柏。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环境污染一基于空间 联立方程的经验分析[J].南方经济,2017(10):126-140. [9]涂爽,徐芳。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环境污染一基于空间效应 的分析[J].农村经济,2020(08):109-117. [10]孙皓,柯雨欣,陈可心.基于生产要素配置视角的经济增长 路径绿色转换研究一基于北京市数据的分析[J].宏观经 济研究,2022(11):164-175. [11]王东明,鲁春义。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金融发展与国际资本 流动[J].经济学动态,2019(12):75-93. [2]张永恒,薛金礼。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 [J].统计与决策,2020,36(06):96-99. [13]陶克涛,刘培,孙娜.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与逆周期政策选 择的动态效应[J].中国软科学,2021(11):137-149 [14]何剑,祝林,郑智勇。结构性货币政策、金融杠杆与经济增 长[J].经济体制改革,2022(05):151-159. [15]洪云波,朱博伟.新质生产力驱动下云南产业结构与能源消 费关系的动态分析一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 间题探索,2024(06):124-135. [16]李薇,蒙平珠,李彩弟,等.基于LDI模型的甘肃省种植 业生产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减排途径[J].作物杂志, 2023(05):264-271. [17]赵先超,宋丽美,谭书佳.基于LDI模型的湖南省农业碳 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41(01): 177-183. |
[1] | .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云南省坝区县耕地连片化演变规律[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3): 66-70. |
[2] | . 基于VEST模型的哈尔滨市碳储量时空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3): 71-76. |
[3] | .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减碳增收效应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3): 77-82. |
[4] | . 玉米秸秆还田对冻融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3): 87-94. |
[5] | . 跨学科视角下白云湖湿地土地利用长时间序列变化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2): 87-93. |
[6] | . 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2): 94-101. |
[7] | . 我国城市化及农村人口减少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1): 71-75. |
[8] | . 改性生物炭对农田土壤中环境雌激素去除的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1): 76-79. |
[9] | . 土壤磷素活化技术的多途径探索[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1): 80-83. |
[10] | . 广西甘蔗种植业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1): 84-89. |
[11] | . 半干旱区典型矿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1): 96-99. |
[12] | . 基于主客观赋权法的复耕潜力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1): 100-105. |
[13] | . 湘潭高温干旱过程对比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1): 113-117. |
[14] | . 基于LDI模型的贵州省种植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71-75. |
[15] | . 典型喀斯特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C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76-8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