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11): 84-89.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20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卫艺佳 农朝龙 周雪慧 田雅璠 谢玲
出版日期:
2025-06-15
发布日期:
2025-06-15
作者简介:
卫艺佳(2002-),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地理):通信作者谢玲(1990-),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可持
续发展研究。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6-15
Published:
2025-06-15
摘要: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减少农业碳排放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南宁市228份农户调 研数据,运用PCC法、超效率SBM模型及Tot回归模型,对该地区甘蔗种植业的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 入剖析。研究表明:在碳排放来源方面,化肥是甘蔗种植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碳排放总量650.20和强度 1860.54kg·hm2均显著,其次为农药;在碳排放效率方面,甘蔗种植业碳排放综合效率的均值为0.534,整体 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要素综合利用效率亟待提升,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以及种植规模合理性上均有提升空 间;在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方面,农户年龄、劳动能力、家庭农业劳动人口比例、土地质量以及是否参加农业技术 培训对甘蔗种植业碳排放效率有正向显著影响。鉴于此,推进甘蔗种植业碳减排可以采取优化农资使用结构与方 式,提升农户技术与管理水平,优化种植规模与土地利用,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等重要举措。
中图分类号:
. 广西甘蔗种植业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1): 84-89.
[1]唐本红,王荷兰,凌俪嘉.2010-2020年广西温室气体排放变 化及减排路径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43(04): 121-127. [2]吴少博,邢力元,王进朝,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国内 外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24,40 (08) :148-156. [3]Stuiver M.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and carbonreservoir change [J].Science.1978.199 (4326):253-258 [4]廖李权,邓宇驰,陈荣发,范业度,吴宗猛,廖树冠,吴延 勇,赖振光,李燕娇,周忠凤,吴建明.中国甘蔗良种繁育与 种茎制种技术[J].中国糖料,2025,47(01):85-92. [5]李思静.广西YP大型蔗糖企业低碳路径研究【D].北京:中 国石油大学,2022. [6]唐亮东.广西甘蔗制糖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现状、挑战与策 略[J].甘蔗糖业,2024,53(03):74-79. [7]旷爱萍,胡超.广西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研究 [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2): 56-63. [8]张宇,杨松.巴西生物质能发展可持续性研究[J].国别和区 域研究,2019,4(02):103-129,180-181. [9]田云,王晓睿,尹昊,张蕙杰.中国农业净碳汇再测算:现 状特征、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业科学,2024, 57(22):4507-4521. [10]师帅,李翠霞,李媚婷.畜牧业“碳排放”到“碳足迹”核 算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06):36-41. [11]胡婉玲,张金鑫,王红玲.中国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 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0,36(05):56-62. [12]操小娟,靳婷.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碳排放一 基于土地流转政策的准自然实验[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4(04):153-163. [13]石志恒,王瑞霞.TOE框架下我国省域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 组态分析—NCA与EQCA方法相结合[J].中国生态农业 学报(中英文),2024,32(09):1566-1577. [14]祝伟,王瑞梅.技术进步和经营规模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 究[J].农业经济,2023(02):13-15. [15】张浩东.菏泽市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泰 安:山东农业大学,2023. [16]罗娇.农户玉米生产的碳足迹及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 兰州大学,2023. [17]李波,张俊飚,李海鹃.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 素分解[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08):80- 86. [18]朱茂然,钱泽森.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其驱动 因素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8,46(08):135-140. [19】李洁,聂红民,许国震.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河南省农作 物生产减碳特征[J].中国农业气象,2023,44(09):759 -768. [20】杨士弘.城市绿化树木碳氧平街效应研究「J].城市环境与 城市生态,1996,9(01):37-39. [21]贾焕焕.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24. [22]柯楠,卢新海,匡兵,韩璟.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耕地绿色低 碳利用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J].中国土地科学,2021, 35 (08):67-76. [23]陈源,郭旭光,朱兴奎,汤利.红壤玉米的土壤呼吸速率与 土壤碳排放效率及其施磷响应[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2024,39(06):142-150. [24]王秀兰,孟焱鑫,单玉红,巩瑶童.农户农业生产的碳排放 及其影响因素一以湖北省部分地区为例[J].水土保持通 报,2020,40(06):160-167,174. |
[1] | . 我国城市化及农村人口减少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1): 71-75. |
[2] | . 改性生物炭对农田土壤中环境雌激素去除的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1): 76-79. |
[3] | . 土壤磷素活化技术的多途径探索[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1): 80-83. |
[4] | . 基于LDI模型的贵州省种植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71-75. |
[5] | . 典型喀斯特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C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76-83. |
[6] | . 甘肃省黄河流域耕地适宜性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84-88. |
[7] | . 内蒙古外来入侵物种蓝花矢车菊[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89-91. |
[8] | . 贵州山区农村撂荒空间特征及治理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92-96. |
[9] | . 包膜型缓控释肥在主粮作物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96-101. |
[10] | . 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02-105. |
[11] | . 盐碱地利用农艺措施研究及应用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06-108. |
[12] | . 贵州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19-123. |
[13] | . 基于Landsat8数据的香港近海海域叶绿素a浓度反演[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24-130. |
[14] | . 基于熵值法的昆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8): 88-92. |
[15] | . 岷江上游生境质量与碳诸量时空演变及相关性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8): 100-10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