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10): 76-83.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18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邹钰峰 陆晓辉
出版日期:
2025-05-30
发布日期:
2025-05-30
作者简介:
邹钰峰(1998-),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土壤与景观生态:陆晓辉(1977-),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土壤发生与
分类。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5-30
Published:
2025-05-30
摘要: 探究典型喀斯特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揭示流域土壤养 分状况,指导地区科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后寨河流域为研究区,覆盖水 田、旱地、草地、林地、灌草地等土地利用方式,针对表层土壤开展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研究发现:土地利用方 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土壤SOC含量林地>灌草地>草地>旱地>水田;N含量林地>灌草地>草地>水田> 旱地;TP含量水田>旱地>林地>灌草地>草地。自然地CP显著高于耕地;林地、灌草地NP显著高于旱地、 水田。研究区C/N、CP和VP较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差异显著。研究区土壤养分主要受P制约,草地有 机质矿化速率最慢,水田、旱地土壤磷有效性较高。SOC和TN与土壤pH及CEC显著正相关。有机质、CEC、 H、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对土壤养分分布有显著影响。地理探测器显示,各土壤因子与环境因子两两作用均增 强影响,土地利用类型与各因子综合作用有效影响了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结果对丰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科 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喀斯特流域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图分类号:
. 典型喀斯特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C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76-83.
[1]Elser J J,Fagan W F,Denno R F,et al.Nutritional constraints in terrestrial and freshwater food webs J].Nature,2000,408 (6812):578-580. [2]De Gryze S,Six J,Paustian K,et al.Soil organic carbon pool changes following land -use conversions [J].GlobChange Biol, 2004,10(7):1120-1132. [3]李从娟,雷加强,徐新文,等.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植被 及土壤CNP的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报,2013,33 (18):5760-5767. [4]高三平,李俊祥,徐明策,等.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 常见种叶片N、P化学计量学特征[J].生态学报,2007, (03):947-952. [5]马任甜,安部山,黄懿梅.黄土高原不同林龄刺槐林碳、氮、 磷化学计量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7,28(09):2787- 2793. [6]曾昭霞,王克林,刘孝利,等。桂西北喀斯特森林植物-调落 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15,39 (07):682-693. [7]赵维俊,刘贤德,金铭,等.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叶片一枯落物 一土襄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土壤学报,2016,53 (02):477-489. [8]李丹维,王紫泉,田海霞,等.太白山不同海拔土壤碳、氮、 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土壤学报,2017,54(01): 160-170. [9]张广帅,邓浩俊,杜锟,等。泥石流频发区山地不同海拔土壤 化学计量特征一以云南省小江流域为例[J].生态学报, 2016,36(03):675-687. [10]Wenqing L,Faxing S,Yaojun L,et al.Soil depth determine the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of soil aggregates after retuming ancient rice terraces to forest [J].Catena,2022,219. [11]Hu L,Ade L,Wu X,et al.Changes in Soil C:N:P Stoichi- ometry and Microbial Structure along Soil Depth in Two Forest Soils [JJ.Forests,2019,10(2):113. [12]乔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 影响因素[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 13]Bifeng H,Modian X,Hongyi L,et al.Stoichiometry of soil car- bon,nitrogen,and phosphorus in farmland soils in southern China: Spatial pattern and related dominates [J ]Catena,2022,217.[14]袁道先.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科学目标和执行计划[J] 地球科学进展,2001(04):461-466. [15]王绍强,于贵瑞。生态系统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 征[J].生态学报,2008(08):3937-3947. [16]郭超,盛茂银,何字,等.土地利用方式对西南喀斯特土壤 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酶活性的彩响[J].土壤通报, 2023,54(02):382-391. [17]何字,盛茂银,王轲,等。土地利用变化对西南喀斯特土壤 团聚体组成、稳定性以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叮 环境科学,2022,43(07):3752-3762. [18]钟建军,李林,魏识广,等。漓江流域喀斯特森林土壤碳氮 磷储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学报,2023, 37(06):180-186,193. [19]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J].中国科学 院院刊,2020,35(07):934-937. [20]彭建,粱虹,王剑.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喀斯特水文地貌空 间耦合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02):1-5. [21]徐祖亮,陆晓辉,曾海莲,等。贵州典型喀斯特流域土壤氧 化铁特征分异及其影响因素[J/0L].土壤学报,1-15 [2024-09-19 ]http://kns.cnki.net/kems/detail/32.1119. P.20240305.1458.002.html. [22]张甘霖,李德成.野外土壤描述与采样手册[M]北京:科 学出版社,2016. [23]张甘霖龚子同.土壤调查实验室分析方法[叮.北京:科学 出版社,2012. [24]吴丽芳,王紫泉,王妍,等.喀斯特高原不同石漠化程度土 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和酶活性的关系[J].生态环境学 报,2019,28(12):2332-2340.[25]陆远鸿,曹昀,许令明,等.都阳湖沙化土地植物-凋落物-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9,38(02):329- 335. [26]张萍,章广琦,赵一婷,等.黄土丘陵区不同森林类型叶片- 调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报,2018,38 (14):5087-5098. [27]张晓艳,李琴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 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8,25(05):12-17. [28]田静,盛茂银,汪攀,等.西南喀斯特土地利用变化对植物 调落物-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环境科学,2019,40(09):4278-4286. [29]张忱,李广,鲁文德,等.陇中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下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0L].草原与草坪,1- 14 2025 -02 -25 ]http://kns.cnki.net/kems/detail/62. 1156.S.20240530.1046.002.hml. |
[1] | . 基于LDI模型的贵州省种植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71-75. |
[2] | . 包膜型缓控释肥在主粮作物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96-101. |
[3] | . 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02-105. |
[4] | . 盐碱地利用农艺措施研究及应用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06-108. |
[5] | . 贵州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19-123. |
[6] | . 基于Landsat8数据的香港近海海域叶绿素a浓度反演[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24-130. |
[7] | . 基于熵值法的昆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8): 88-92. |
[8] | . 岷江上游生境质量与碳诸量时空演变及相关性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8): 100-106. |
[9] | . 气候变化对我国植被碳汇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98-102. |
[10] | . 不同人为干扰下纳帕海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保护建议[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103-107. |
[11] | . 基于综合指标的八虎力河的河流健康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108-112. |
[12] | . 黄河流域夏玉米根系带水质模型应用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113-116. |
[13] | . 科尔沁沙地榆树林下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变化特征[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117-121. |
[14] | . 基于长时序遥感数据的玉林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6): 97-103. |
[15] | . 农户认知是否影响其耕地质量保护强度[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6): 104-10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