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15): 66-69.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13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宋文玉 梁龙
出版日期:
2025-08-15
发布日期:
2025-08-15
作者简介:
宋文玉(2000-),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农村发展研究;通信作者梁龙(1973-),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泛生态
学和可持续发展。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8-15
Published:
2025-08-15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发展已成为关注的焦点,现有研究表明,随着旅游的蓬勃发展,包括碳 排放在内的相应环境负荷急剧增加,因此,发展绿色低碳旅游极为必要。贵州“村BA”“村超”“村马”“村T” 快速发展,以此推动旅游产业化,但也需要绿色发展。本文以“村BA”发源地贵州省台江县为例,采用旅游碳 足迹综合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台江县2021一2024年旅游业碳足迹及旅游综合收入与碳足迹相关回归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台江县旅游业的碳足迹明显增长,2021一2024年总碳足迹从11.1万t增加到29.9万t,人均碳 足迹从80kg增加到99kg。台江县因“村BA”带来的流量、旅游综合收入与总碳足迹具有完全相关关系,旅游 综合收入可以完全解释总碳足迹变化的原因。因此,需要建设低碳旅游设施设备、制定低碳旅游发展体系、加强 宣传引导措施实现旅游业的绿色生态发展。
中图分类号:
. 贵州省台江县旅游碳足迹测算与碳减排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5): 66-69.
[1]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28):5-7. [2]《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 政策解读[J].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2023(01):78-79. [3]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碳达峰实施 方案多的通知[J].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2022(12):3-21. [4]Hollander G,Threlfall P,Tucker K A.Energy and the Australian Tourism Economy.Working Paper No.25 [Z.Canberra:Bureau of Industry Economics,1982. [5]Tabatchnaia-Tamirisa N,Researcher M K L,Economics A R,et al.Energy and tourism in Hawaii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24(2):390-401. [6]Gossling S.Global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tourism 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2,12 (4):283-302. [7]谢园方,赵媛。长三角地区旅游业能源消耗的C02排放测度 研究[J].地理研究,2012,31(03):429-438. [8]韩梦瑶,刘卫东,谢漪甜,等。中国省域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 脱钩趋势演变[J].资源科学,2021,43(04):710-721. [9]查建平,戴家权,刘珂吉,等.旅游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状态及 其驱动因素研究一一个新的脱钩分析框架[J].旅游学刊, 2022,37(04):13-24. [10]程中林,朱海婷,朱家明。安微省人均GDP与城镇化率相关 回归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5 (01):29-37. [11]杜鹏,杨蕾。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测算与低碳旅游发 展策路研究[J].生态经济,2016,32(03):117-122. [12]樊杰,李平星,梁育填.个人终端消费导向的碳足迹研究框 架一支撑我国环境外交的碳排放研究新思路[J].地球科 学进展,2010,25(01):61-68. [13]姜东晖,靳雪.基于终端消费的山东省旅游碳足迹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S1):450-453. [14]李世宏,钟永德,王怀採,等。张家界旅游碳排放计量与减 排路径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03): 120-124. [15]宋娜,原一敏.长江经济带省域旅游碳减排潜力与旅游碳排 放效率的交互响应[J].经济地理,2023,43(07):225-233. [16]王凯,李娟,席建超.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耦合关 系研究[J].旅游学刊,2014,29(06):24-33. [17]王立国,廖为明,黄敏,等.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测 算一以江西省为例[J].生态经济,2011(05):121- 124,168. [18]姚治国,陈田。基于碳足迹模型的旅游碳排放实证研究 以海南省为案例[J].经济管理,2016,38(02):151-159. |
[1] | . 白云鄂博露天稀土矿山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5): 48-54. |
[2] | . 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62-66. |
[3] | . 天津市耕地适度经营规模测算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67-72. |
[4] | . 中国耕地非耕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73-79. |
[5] | . 秸秆基料化驱动草菇栽培的生态循环模式构建[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80-84. |
[6] | . 基于混合特征选择的面向对象土地利用分类[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85-88. |
[7] | . 黑龙江省产水量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89-95. |
[8] | .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云南省坝区县耕地连片化演变规律[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3): 66-70. |
[9] | . 基于VEST模型的哈尔滨市碳储量时空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3): 71-76. |
[10] | .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减碳增收效应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3): 77-82. |
[11] | . 玉米秸秆还田对冻融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3): 87-94. |
[12] | . 跨学科视角下白云湖湿地土地利用长时间序列变化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2): 87-93. |
[13] | . 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2): 94-101. |
[14] | . 我国城市化及农村人口减少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1): 71-75. |
[15] | . 改性生物炭对农田土壤中环境雌激素去除的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1): 76-7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