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农业科学
    辣椒CaEOB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2025, 45(10): 1-6.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01
    摘要 ( )   PDF(3391KB) ( )  
    辣椒是一种重要的园艺作物,我国辣椒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了举足轻重 的地位。本文对辣椒果实特异表达基因CEOB1进行了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析其在不同时期辣椒果 皮及胎座中表达水平,分别对不同生长价段辣椒的果实颜色与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 明,辣椒E0B1基因全长为954p,包含3个外显子,编码317个氨基酸,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CEOB1基因属 于PLN03212超家族,分子量为36.8kDa,理论等电点6.31,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其定位于 细胞核,无跨膜结构域及信号肽。同源性与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E0B1与番茄(86.6%)和马铃薯(89.41%)同 源蛋白高度相似,且与茄科植物聚为一支。qRT-PCR结果显示,CEOB1在不同时期不同组织表达存在差异性, 果实转色期(MR)和红熟期(RR)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尤其在花后20d胎座组织中达到峰值,通过 果色及果实中叶绿素含量分析,果实·值显著上升(红色增强)及叶绿素含量从青熟期0.33mg·g降至红熟期 0.03mg·g的动态变化高度同步。本研究通过该基因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为解析辣椒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捉供 了新靶,点,并为辣椒品质相关农艺性状玫良提供理论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户种植黄金粮MY73玉米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 45(10): 7-11.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02
    摘要 ( )   PDF(1691KB) ( )  
    新品种推广是提升生产效能、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与农户的选择行为密切相关。山东省宁津县作 为农业大县,持续加大粮食安全保障力度。近年来,“黄金粮Y73”玉米凭借其高产、多抗、品质优良等显著 特性,深受当地农户青睐,其采纳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为探究影响宁津县农户种植“黄金粮Y73”的 关键因素,本研究以宁津县511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二元L0gsc回归方法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受教育程度、种植者类型、玉米培训次数、耕地面积对农户采纳“黄金粮Y73”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关系,最担 心的因素对农户采用“黄金粮Y73”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 建议,以期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助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毕节特异野生刺梨资源的筛选
    2025, 45(10): 12-15.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03
    摘要 ( )   PDF(1763KB) ( )  
    毕节特有的复杂生态环境,分布众多的野生刺梨资源,良莠不齐,从中筛选出特异野生刺梨资源逐渐为 生产所用,发挥资源利用优势,抑制土壤沙化、石漠化的扩散,促进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本文将从2024年 收集的野生刺梨资源中选取9份,从果实成分、生特学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筛选出适合消费、加工、市场 等需求的HZ-01与JS-042份特异野生刺梨种质资源,为促进刺梨产业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汕头市余甘子品种果实品质比较分析
    2025, 45(10): 16-18.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04
    摘要 ( )   PDF(1665KB) ( )  
    为科学评价汕头市6个余甘子品种果实品质,对果实物理性状及营养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与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余甘子品种果实品质指标存在差异性,维生素C含量差异最大,变异系数为33.29%;单果质量 差异次之,变异系数为31.88%;果实含水量差异最小,变异系数为0.95%。根据余甘子品种果实物理性状和营 养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可以合理选择适当品种进行功能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板栗壳色素基吸附剂对水中m()的去除性能研究
    2025, 45(10): 19-23.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05
    摘要 ( )   PDF(1978KB) ( )  
    为了对农林剩余物板栗壳进行资源化利用,并为废水中Z如(Ⅱ)的去除提供新的解决方策,本研究提 取了板栗壳色素,并将其在碱催化下与多聚甲醛进行交联合成板栗壳色素基吸附剂。采用震荡平衡批处理法研究 了pH、吸附质浓度、吸附时间、温度对板栗壳色素基吸附剂吸附水中加(Ⅱ)的澎响;并对数据进行动力学模 型和等溫线模型拟合以探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板栗壳色素基吸附剂吸附水中如(Ⅱ)的最佳pH为6;适合 的吸附质浓度为100mg·L;吸附在240m内基本达到平衡,最佳吸附温度为295K;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占 主导的多层吸附。板栗壳色素基吸附剂不仅为含Z如(Ⅱ)废水的处理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还为板 栗壳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2025, 45(10): 24-26.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06
    摘要 ( )   PDF(1662KB) ( )  
    通过对引进的9个鲜食玉米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对不同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病性、产 量以及品质等方面的表现性状进行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宜在安阳地区与麦套朝天椒套种、兼具高产和优质特性的 鲜食玉米品种。试验结采表明,9个鲜食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基本一致,约为72~77;“米糯870”去苞单穗重量 最大;“甜糯6”品质最好,综合评分达32.09分,“天贵糯502”次之,评分为29.00分。综合9个品种各方面 表现来看,“甜糯6”和“天贵糯502”这2个抗病强、产量高、品质优的玉米品种,比较符合当前市场需求, 可以通过麦套朝天椒间作鲜食玉米立体栽培模式在安阳地区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白茶香气物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25, 45(10): 27-30.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07
    摘要 ( )   PDF(1887KB) ( )  
    白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主产地在福避,福鼎白茶、政和白茶等闻名遐迩,其凭借丰富的营养成分和 独特的风味特征深受消费者青映。为探究白茶的香气构成及影响因素,本文综述了氨基酸衍生化合物、脂肪酸衍 生挥发物、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和胡萝卜素衍生挥发物等白茶中主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生成途径,同时分析了产 地、品种、加工工艺、贮藏对白茶风味的影响,并对白茶风味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为白茶工艺研究及品质评 价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工程
    滇中地区小型肉牛圈舍热环境适应性和优化研究
    2025, 45(10): 31-34.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08
    摘要 ( )   PDF(1897KB) ( )  
    云南滇中地区是云南省肉牛养殖的重要区域,其肉牛养殖以小型养殖户为主,然而,该地区小型养殖户 的肉牛圈舍大多由个体自行建造,容易导致热环境适应性不足,难以应对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溫的挑战。本研究以 曲靖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代表,通过实地调研与数值模拟,评估了开敞式、半开敞式 和封闭式3种典型圈舍的夏季温湿度指数(Ⅲ)及冬季溫度值。结采表明,曲靖和楚雄地区半开敞式圈舍适应 性较优,红河地区则以开敞式圈舍更适宜。并基于此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曲靖地区需增强冬季保温,楚雄 地区需兼顾冬季保温与夏季降溫通风,红河地区则需重点解决夏季降溫问题。本研究为滇中地区小型肉牛圈舍的 建设和改造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与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FEPW R-CNN的苗期油菜和杂草检测方法
    2025, 45(10): 35-40.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09
    摘要 ( )   PDF(3760KB) ( )  
    针对传统Faster R--CNN目标检测方法在油莱幼苗图像多目标任务中检测精度和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文 提出一种基于FEPW R-CNN的多目标检测方法。使用EfficientNet网络取代传统的ResNet-S0骨千网络,以增强 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结合了PANt上下文信息增强模块,进一步融合了自下而上的路径增强;采用WIoU损失 函数替换原有损失函数,使网络在训练过程中更加关注高质量的候选框,从而捉高目标定位和分类的准确性。通 过油莱幼苗数据集验证,本文所提方法取得了85.42%的mAP@0.5,显著优于传统方法和单阶段算法,为复杂 场景下的多目标检测提供了高效且高精度的解决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李家岸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经验总结与探讨
    2025, 45(10): 41-44.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10
    摘要 ( )   PDF(1843KB) ( )  
    李家岸灌区在整个德州市的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李家岸灌区配套差、建筑物 退化老化、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灌区下游供水困难及灌区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灌区改造的对策,具体措 施包括开展工程技术改造,修复老化设施;搭建信息化系统,提升管理效率;推进农业用水价格改革,优化水资 源配置;加强运行管理建设,明确管理职责。通过这些举措,有望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区 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业科学
    干旱胁迫对粗毛牛膝菊和牛膝菊生长的影响
    2025, 45(10): 45-48.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11
    摘要 ( )   PDF(1675KB) ( )  
    为探究粗毛牛膝菊和牛膝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差异,分析粗毛牛膝菊和牛膝菊的抗旱性强弱及其入侵潜 力。以粗毛牛膝菊和牛膝菊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对照(浇水量50mL)、轻度千旱(40mL)、重度千旱 (20mL)3个处理,探讨干旱胁迫对2种植物生长的影响,评价粗毛牛膝菊和牛膝菊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 干旱胁迫的加剧,2种植物的株高、叶片数、花序数、叶生物量和花生物量逐渐降低,除粗毛牛膝菊株高降低不 显著外,其他各指标在重度干旱下与对照呈现显著降低。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粗毛牛膝菊在株高、叶片数量、 花序数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花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方面的表现均优于牛膝菊。综上所述,粗毛牛膝菊抗旱 性强于牛膝菊,其向千旱地区入侵的可能性更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盐渍区不同盐分矿井水灌溉下沙拐枣的响应机制与适应性研究
    2025, 45(10): 49-53.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12
    摘要 ( )   PDF(1704KB) ( )  
    为探究高盐渍区矿井水灌溉对荒漠植物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新疆哈 密高盐渍区为试验地,设置5个盐分梯度(0g·L、4g·L、8g·L、12g·L、16g·L)的矿并水灌溉处 理,系统监测沙拐枣地径、株高、冠幅及新枝长的动态变化。结采表明:盐分浓度与沙拐枣生长指标呈显著负相 关(P<0.05),浓度≥4g·L显著抑制其生长。栽植后880d,0g·L淡水组地径、株高、冠幅分别较16g·L 组高3.7倍、2.2倍和2.7倍;新枝长在后期(520-880d)对盐分胁迫的耐受性增强,差异缩小至1.4倍。16g·L 高盐处理下生长量最低,高盐分对株高的长期抑制效应显著(<0.05),基本没生长,但仍能维持存活。本研究 结果为高盐渍区植被修复及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伐对侧柏人工林的生长和乔木碳储量的影响
    2025, 45(10): 54-57.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13
    摘要 ( )   PDF(1777KB) ( )  
    本研究聚焦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旨在探究其碳储量对抚育间伐的响应机制,设置弱度间伐(LT)、 中度间伐(T)、强度间伐(T)和未间伐(CK)4种处理,测定乔木层碳储量、土壤碳储量等指标。结果 显示,间伐对林分生长和碳储量影响显著。随着间伐强度增加,保留木胸径变化有差异,林分平均树高增加;乔 木层碳储量显著降低,间伐后3年内,其随间伐强度增加而降低,且胸径15~20m的林木增量占比最多。土壤 有机碳储量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减小,随土层加深递减。间伐虽使林分碳储量降低,但为单木提供生长空间,促进 个体生物量和碳储量积累。林分碳储量增加对间伐的响应需长期监测评价,土壤层碳储量短期内也随间伐强度增 加显著降低,同样需长期监测。本研究初步证明采伐可提高侧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但全面评估间伐对森 林碳储量的影响机制,还需考虑多种因素并进行长期动态监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科学
    平垄双行合理密植栽培技术对烟草生长发育与烟叶质量的影响
    2025, 45(10): 58-62.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14
    摘要 ( )   PDF(2146KB) ( )  
    探索烤烟种植密度对烟叶产量、烟叶品质和感官质量的影响,为“中棵烟”培育捉供技术支撑,本研 究以青岛烟区主栽品种“中烟特香301”为试验材料,在宽垄双行种植模式的基础上,设置了不同的烤烟栽培密 度,研究其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烤后烟叶质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垄双行栽培模式下,在合理 范围内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有助于烟株生长为中棵烟,捉升烟叶产量产值、烤后烟叶品质和感官评吸质量,还能 降低烟叶含梗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施栽培葡萄品种在河西走廊地区的适应性分析
    2025, 45(10): 63-66.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15
    摘要 ( )   PDF(1678KB) ( )  
    为丰富河西走廊地区设施葡萄品种资源,以8个葡萄品种为对象,从植物学特性、物候期、生长结果习 性、果实经济性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早霞玫瑰”表现优良、果肉脆、粒大皮薄、果粉厚、 综合品质佳,可作为早熟品种进行种植和推广;“甜蜜蓝宝石”天然无核、果形奇特、果肉硬脆、品质优良,可 作为中熟品种与早、晚熟品种进行搭配种植,拉长市场供应期;“紫甜无核”“阳光玫瑰”“克瑞森无核”与 “红地球”成熟期基本一致,均可作为该地区晚熟品种结构调整的优选,推广扩大种植面积,通过品种选代与技 术升级,不断推动河西走廊葡萄产业向高效益、高品质转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松花菜集雨节水栽培技术
    2025, 45(10): 67-70.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16
    摘要 ( )   PDF(1676KB) ( )  
    松花莱是高原夏莱主要栽培莱种之一,在甘肃兰州、定西及周边的种植面积达3333.33m2,并形成了 规范化栽培技术,产量达1500~1750kg·667m2。全膜垄面栽培技术具有垄沟集雨,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垄面栽 培等特点,实现了雨水就地渗入土壤耕作层,水分在犁底层及下层土壤富集叠加,增加耕作层水分供应,降低田 间湿度的目的,能最大限度利用自然降水,减少病虫害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环境
    基于LDI模型的贵州省种植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2025, 45(10): 71-75.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17
    摘要 ( )   PDF(2882KB) ( )  
    种植业碳排放研究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双重积极意义。研究根据PCC碳排放系 数法测算了2005一2022年贵州省种植碳排放,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LMDI)对贵州省种植业碳排放影响 因子进行分解。研究表明:碳排放总量和密度在研究期内均呈现出达峰回落“倒U型”增长趋势,排放总量在 2016年达峰值163.45万t,化肥是种植业碳排放的最大碳源,占比55.59%。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结构促进了碳 排放,而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规模抑制碳排放,且研究期内农业经济增长为种植碳排放的最大驱动因子(+408.19 万)。基于研究结论,对于贵州省种植业低碳化转型,得出3点政策启示:实施差异化减排政策、加强农业技术 创新、优化种植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典型喀斯特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C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5, 45(10): 76-83.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18
    摘要 ( )   PDF(4686KB) ( )  
    探究典型喀斯特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揭示流域土壤养 分状况,指导地区科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后寨河流域为研究区,覆盖水 田、旱地、草地、林地、灌草地等土地利用方式,针对表层土壤开展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研究发现:土地利用方 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土壤SOC含量林地>灌草地>草地>旱地>水田;N含量林地>灌草地>草地>水田> 旱地;TP含量水田>旱地>林地>灌草地>草地。自然地CP显著高于耕地;林地、灌草地NP显著高于旱地、 水田。研究区C/N、CP和VP较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差异显著。研究区土壤养分主要受P制约,草地有 机质矿化速率最慢,水田、旱地土壤磷有效性较高。SOC和TN与土壤pH及CEC显著正相关。有机质、CEC、 H、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对土壤养分分布有显著影响。地理探测器显示,各土壤因子与环境因子两两作用均增 强影响,土地利用类型与各因子综合作用有效影响了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结果对丰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科 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喀斯特流域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肃省黄河流域耕地适宜性评价
    2025, 45(10): 84-88.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19
    摘要 ( )   PDF(1685KB) ( )  
    本研究以甘肃省黄河流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A心G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耕地分布按照 “地貌+适宜性”双要素进行分区的基础上,划分耕地适宜性等级及分布区域,为差别化保护耕地提供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从地貌分区来看,耕地主要位于陇中黄土高原区,现状耕地为2983173hm2,占区域总面积 83.75%,说明陇中黄土高原区是黄河流域耕地重,点保护的区域。从适宜性分区来看,黄河流域耕地适宜性等级 主要以I级(最优)、Ⅱ级(良好)、Ⅲ级(一般)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84.04%,主要分布在古浪、景泰、兰 州新区、靖远、平川等区域的平原区,会宁、临夏、定西、天水、平凉、庆阳河谷川地及源面区域,限制适宜性 的主要因素为高程、地形起伏度、耕作基础条件(路网密度)、耕地集中度。从综合分区来看,北山山地、河西 走廊以I级(最优)为主,甘南高原、陇南山地主要以Ⅲ级(一般)和W级(较差)为主,陇中黄土高原、祁 连山地主要以I级(最优)、Ⅱ级(良好)、Ⅲ级(一般)为主,说明甘南高原、陇南山地耕地整体适宜性较差, 北山山地、河西走廊、陇中黄土高原、祁连山地耕地适宜性相对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蒙古外来入侵物种蓝花矢车菊
    2025, 45(10): 89-91.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20
    摘要 ( )   PDF(2346KB) ( )  
    在野外考察和现有资料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内蒙古外来入侵物种现状,并报道了内蒙古菊科外来入侵物 侵入内蒙古,该种的报道使内蒙古在外来物种分布有了新的扩展,凭证标本现暂存放于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事 业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山区农村撂荒空间特征及治理路径研究
    2025, 45(10): 92-96.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21
    摘要 ( )   PDF(1696KB) ( )  
    撂荒土地不仅对农业生产力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产生不良影响,还加剧了经济衰退、社会不稳定和粮食 安全风险。本文以贵州省典型山区农村一铅厂坝村为研究区,通过问卷调查、遥感影像数据、GS空间分析法 和景观格局分析法,对撂荒地的空间特征及其与地形、道路、水源地、房地的关系以及劳动力响应进行深入探 讨。研究结果表明,撂荒地主要集中在坡度较陡、高程较高、远离道路和水源的区域,并表现出较高的景观破碎 化和复杂性。此外,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及土地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等因素是撂荒现象的主要驱动因素。基于 这些发现,本文捉出了改善贵州山区撂荒问题的治理路径,旨在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从而促进 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产科学
    皱纹盘鲍的养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2025, 45(10): 97-101.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22
    摘要 ( )   PDF(1702KB) ( )  
    皱纹盘鲍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全面综述了皱纹盘鲍养殖和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最新进展,详细阐述了陆地工厂化养殖、海上浮筏养殖、底播增殖、南北调养等主流养殖模 式,以及人工繁育、营养与饵料、幼鲍培育等关键养殖技术,并系统介绍了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分子标记 等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旨在为皱纹盘鲍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遗传育种研究提供 参考,助力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和理论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林园艺
    干旱协迫对甘蓝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2025, 45(10): 102-107.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23
    摘要 ( )   PDF(2883KB) ( )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生理苗龄下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甘蓝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甘蓝抗旱栽培 技术提供理论支撑。以中甘21号甘蓝为试材,基于一叶一心、两叶一心和三叶一心的生理苗龄,设置控水1d、 2d、3d的干旱处理,测定幼苗生长指标,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参数,并运用TOPSIS法综合评价抗旱 性。结采表明,T4处理(一叶一心控水2d、两叶一心控水1d、三叶一心控水1d)显著促进根系发育(根系长 度390.37m,体积1.25cm3),同时捉高抗氧化酶活性(CAT活性656.72U·gFW、P0D活性1194.03U·g FW、S0D活性660.40U·gFW),且光合色素含量较高,幼苗生长良好;而T9处理(一叶一心控水3d、两叶 一心控水3d、三叶一心控水3d)导致株高降低40.3%、MDA含量升高至3.74μmol·gFW,显著抑制幼苗生 长。TOPSIS综合评价显示,T4处理贴近度最高(0.8090),为最佳千旱调控策略,本研究为甘蓝抗旱栽培提供 理论支撑,有助于减轻水资源短缺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并为其他喜湿润植物于干旱环境下的栽培提供可资借鉴的 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空间句法的苗族村落空间形态研究
    2025, 45(10): 108-111.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24
    摘要 ( )   PDF(2809KB) ( )  
    本文以湖南省花垣县沙科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其空间形态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量化分 析方法,探讨了沙科村的空间整合度、选择度、深度值和可理解度,揭示了村落空间形态的特征和问题。研究结 采表明,沙科村的空间形态具有明显的中心性和层级性:核心区域整合度和选择度高,外固区战整合度和选择度 低。深度值分布呈现圈层结构,核心区域可达性好,而外围区域可达性差。整体可理解度较低,空间形态解读模 糊。基于分析结果,本文从核心区域优化、交通与巷道改造、苗族文化活化3个方面提出了空间优化策略,旨在 提升村落空间品质,促进沙科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模糊DEMATEL-ISM法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影响因素关联测度研究
    2025, 45(10): 112-115.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25
    摘要 ( )   PDF(2047KB) ( )  
    乡村景观建设是推进国内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工作,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是乡村景观建设的重要方法。为 解决乡村景观综合评价研究领域中当前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因素关联研究、各要素作用路径不明确等,构建了乡 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模糊DEMATEL方法研究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并进一步通过ISM方法识别各影响 因素之间的作用路径,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研究表明:乡村产业生命力具有最大中心度,是乡村景观建设的主要 目标;物质文化吸引力、非物质文化吸引力与自然环境承载力具有高度影响力;生活景观吸引力、生产景观吸引 力与生态景观吸引力对乡村景观产生直接影响;人口生命力是乡村景观关键的中层因素;社会生命力、自然环境 承载力与人居环境承载力是乡村景观最根本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槭树园艺品种扦插繁殖试验
    2025, 45(10): 116-118.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26
    摘要 ( )   PDF(2507KB) ( )  
    械树(Ar)园艺品种多为彩叶观赏树种,为保持种质观赏特性通常采用无性繁殖,生产上一般以嫁接 繁殖为主,偶有品种扦插繁殖。在多年扦插繁殖生产实践基础上,系统总结械树园艺品种插穗选择、穗条制备、 穗条消毒、穗条生根处理、扦插基质配置及扦插后管理等技术关键要,点,探索扦插繁殖满足械树园艺品种生产的 可行性,为广大槭树园艺品种生产和研究者提供杆插繁殖技术体系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
    四川省农村土地利用与劳动力转移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2025, 45(10): 119-125.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27
    摘要 ( )   PDF(2161KB) ( )  
    “三农”协同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农村土地利用与劳动力转移互动 机理的基础上,测度分析了四川省农村土地利用与劳动力转移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关联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时间维度上,四川省农村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指数都呈上升趋势,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缓步上升 的趋势,但仍属于濒临失调阶段;区域差异上,四川省不同地区耦合协调度呈现整体不高、差异较大、稳步改善 的特征;空间尺度上,四川省农村土地利用和劳动力转移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互动性不强。本文捉出通过提高农 村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有序、合理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从而推进农村土地利用与劳动力转移协 调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路径探索
    2025, 45(10): 126-129.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28
    摘要 ( )   PDF(1671KB) ( )  
    研究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针对专业知识匮乏、实践能力不足及创新思维缺失等问 题,提出优化策略。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电商人才需求特,点,构建需求导向与系统性培养体系,明确目标 并优化课程体系。研究探索以农业合作社为中心的建设机制,强调资源整合、市场对接及地域性实践优势,通过 优化制度环境、激励机制、降低交易成本等措施,促进电商人才特色化、本土化培养。研究认为,科学构建培养 体系与机制,能有效提升人才素养与市场适应性,为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村落旅游地内部相对贫困的多维测度与治理研究
    2025, 45(10): 130-136.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29
    摘要 ( )   PDF(1721KB) ( )  
    2020年全面脱贫攻坚战打赢后,我国迈入了巩固脱贫成果和有效缓解相对贫困的新阶段,相对贫困的 治理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要务。本文构建了传统村落旅游地内部相对贫困测量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考察与访谈对 湖南省江永县上甘棠村进行了相对贫困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村落旅游地内部现阶段面临的贫困问题已经 从绝对贫困向多维相对贫困转变;各指标的贫困贡献率不同,非收入因素对传统村落旅游地相对贫困的影响显 著;传统村落旅游地区域内部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基于此,本文从贫困识别、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生态环境 治理等方面捉出了相对贫困的治理对策。本文拓展和丰富了相对贫困的研究范畴,为传统村落旅游地相对贫困治 理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饶市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
    2025, 45(10): 137-141.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30
    摘要 ( )   PDF(1813KB) ( )  
    本研究通过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障碍度模型等对上饶市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情况及障碍因子进行测度 分析。研究发现:上饶市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趋势良好,农村三产融合度总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农村三产融 合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已由初级协调步入中级协调阶段,同时现阶段阻碍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因素主要为第一产 业的发展规模、第二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的成长能力,建议通过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加大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力度, 以及加快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等措施来推动上饶市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乡村类型演变的土地整治模式研究
    2025, 45(10): 142-148.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31
    摘要 ( )   PDF(2852KB) ( )  
    土地整治有利于优化土地利用、促进乡村振兴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在已有对天津市环城四区1980一 2020年乡村类型识别和划分乡村演变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时期乡村类型演变模式和乡村发展水平两个维 度,探索土地整治需求与方向,提出了适宜整个研究区450个村庄的土地整治模式,分别为“土地整治+融合发 展”“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土地整治+工贸业发展”“土地整治+生态供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新疆粮食生产潜力情景分析
    2025, 45(10): 149-153.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32
    摘要 ( )   PDF(2626KB) ( )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新 疆粮食生产系统动力学模型,包括经济发展、人口发展和农业生产3个子系统,通过因果关系图和流图来描述系 统间的相互作用。模型使用2005一2022年历史数据,并预测2023一2035年的发展趋势。通过情景模拟分析4种 不同发展策略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综合发展、技术驱动和资源优化情景下,新疆粮食生产潜力 有显著提升,在基准情景下,增长动力不足。本文强调了技术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和经济发展对粮食生产潜 力的重要性,并指出了维持现有反馈机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β 收敛时空溢出效应与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5, 45(10): 154-160.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33
    摘要 ( )   PDF(1900KB) ( )  
    “十四五”期间,我国农业开始踏入向高质量发展进军的队伍,各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仍然呈现出 不平衡性。本研究基于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为核心基础,多维度验证我国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问题。研 究发现:在2010一2021年间,各地区农业高质量尚未存在σ收敛,但在2014一2019年间存在一致σ收敛;时间 B收敛存在不同时段收敛差异,即不同时段会存在不一样的收敛速度,但阝收敛速度呈现出逐渐放缓的态势;空 间B收敛和时空B收敛均高度显著,具有时间不变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电商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 45(10): 161-167.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34
    摘要 ( )   PDF(1899KB) ( )  
    电子商务赋能乡村振兴,带动下沉市场提质扩容。基于2017一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DEA 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测算农村电商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效率,并进一步运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效率的因素。研 究表明,农村电商能够赋能乡村振兴,且整体展现出较高的效率水平;东、中、东北、西部地区间存在区域异质 性,电商发展水平与示范效应被视为主要的投入冗余资源;受到技术进步波动的影响,我国农村电商赋能乡村振 兴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人力资源水平与产业结构优化对赋能效率有正向影响,而政府支持政策、交通运 输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负向关联。为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并提升其赋能乡村振兴的效率,建 议采取优化资源配置、构建高质量农村电商生态圈、增加环保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及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流园地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研究
    2025, 45(10): 168-172.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35
    摘要 ( )   PDF(1691KB) ( )  
    数字化转型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地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变苹性力量。在农业农村领域,数字技术已成 为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正持续推动着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变。以南京市作为研究对象,对数字技术 赋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南京市积极建设智慧农业园区和数字农场,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与共 享,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出台政策引导与规划:梳理目前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自主创 新能力不足,农业生产数据碎片化,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短缺,顶层设计有待完善;捉出如下建议,提高自主创新 力,加强农业数据资源建设,强化对农业数字化人才的支持,完善政府顶层设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生长与田间管理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构建
    2025, 45(10): 173-176.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36
    摘要 ( )   PDF(2565KB) ( )  
    在多层次,立体化,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加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建设是培养新时期农学类 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作物栽培学教学具微观上的理论指导和宏观上的技术调控,教学时间周期长,涉及因素 广,室外工作量大,操作体验性强。本研究构建的虚拟仿真教学环境有效完善并优化了实体实验中“做不了、做 不好、做不全”的内容,可使学生深入体验作物全生育期栽培技术的学习与操作,充分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教 学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园林设计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2025, 45(10): 177-180.  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37
    摘要 ( )   PDF(1675KB) (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育人目标、方式的变苹,传统课堂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智慧教学背 景下,园林设计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整体思维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 智慧教育的发展理念。因此,通过了解国家教育政策和智慧教育导向,梳理分析当前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现 状,构建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以期为园林设计类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新的视角与方式,为培养 适应数智化时代需求的园林人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