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农业科学
    植物蛋白的新型提取技术功能特性与改性及应用现状研究新进展
    2025, 45(9): 1-5.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01
    摘要 ( )   PDF(2037KB) ( )  
    植物蛋白作为可持续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在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及碳中和战略等领域具有重要 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蛋白提取方法、功能特性及改性方法、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提出了应对 当前挑战的新方案。提出了新型蛋白植物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人工智能导向下的多技术协同捉取体系、植物 蛋白加工技术的改进和多学科交叉等研究方向。本文旨在为植物蛋白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顺应健康与绿色的时代发展需求。为实现植物蛋白产业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麻种植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策略
    2025, 45(9): 6-11.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02
    摘要 ( )   PDF(2116KB) ( )  
    天麻是一种名贵中药材,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咸胁。本 文通过对天麻种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来源进行归纳,基于天麻的生长需求,综述了通过添加土壤玫良剂、 生物修复技术的手段控制天麻栽培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同时,介绍了天麻种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评 价方法,包括土壤指标、天麻品质和生态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天麻种植土壤重金属修复的未来发展方向 进行了展望,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盐碱胁迫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25, 45(9): 12-15.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03
    摘要 ( )   PDF(2137KB) ( )  
    以辣椒为试验材料,设置轻度(T2)、中度(T1)、重度(T3)3种不同盐碱胁迫处理并以非盐成胁迫 作为对照(CK),对辣椒生长指标及产量进行测定,旨在研究不同盐贼胁迫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采表 明:随着盐碱胁迫程度的增加,辣椒株高、茎粗、叶面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现为T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根际促生菌在农作物生产中应用进展
    2025, 45(9): 16-20.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04
    摘要 ( )   PDF(2092KB) ( )  
    农业生产保障了人民生存的基础需求及社会的稳定发展,也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植物 根际促生菌在农作物提质增产、促生防病、改良土壤、增强肥力等方面取得良好成绩,被认为是解决土壤理化性 质恶化、土传病虫害严重、农作物农残超标等问题最具潜力的技术。因此,总结目前国内外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 究报道,归纳根际促生菌种类、作用机制,并介绍促生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期望为微生物促生菌剂研 究与应用提供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香蕉枯萎病菌不同接种方法评价
    2025, 45(9): 21-26.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05
    摘要 ( )   PDF(3540KB) ( )  
    香蕉苗期鉴定是香蕉品种抗病性研究和香蕉枯萎病菌致病性相关研究的重要步骤。本文选择常用的枯萎 病菌接种方法开展接种方法评价试验,比较不同枯萎病菌接种方法对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能力和香蕉品 种的抗枯萎病能力,并利用固体接种法对9份香蕉种质抗病性进行鉴定。研究发现,4种接种方法在香蕉枯萎病 菌生理小种的鉴定中均能区分不同的生理小种,但在香蕉品种抗病性鉴定时,无法区分中抗品种(“农科1 号”)和高抗品种(“南天黄”)的抗病性。在利用固体接种法对9份香蕉种质的抗病性进行鉴定时,抗病性评 价结果与该种质田间抗病性表现基本吻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BLUP与GGE双标图筛选苏南地区丰产稳产小麦品种
    2025, 45(9): 27-32.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06
    摘要 ( )   PDF(3500KB) ( )  
    苏南地区作为长江下游稻麦轮作核心区,小麦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对区域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针对现有研 究多依赖单年单,点试验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2021一2024年苏州地区5个试验,点、24个小麦品种的区域联合试 验数据,联合应用最优线性无偏预测(BLUP)模型与基因型-环境互作(GGE)双标图,系统评价品种丰产性、 稳产性及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平均产量为6728.2kg·m2,其中“扬麦34”平均实产最高,产量 达8117.7kg·m2。BLUP和GGE双标图有效校正了不平衡数据对评价的千扰,结合稳产性指数和优越指数 (WAASB和WAASBY),联合筛选出G5(“扬辐麦13”)、G12(“扬麦34”)、G13(“扬麦39”)、G14(“扬 麦45”)、G19(“镇麦16”)、G21(“镇麦21”)和G24(“镇麦29”)共7个丰产稳产品种,且“杨麦34” 表现最优,建议作为苏南地区优先推广品种。同时GGE双标图表明吴江(E4)为环境代表性最高试验,点,常熟 (E1)和昆山(E2)的品种区分力最强。未来需结合抗病性、生育期等多性状进一步完善综合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K326与Y87烟叶品种外观质量指标相关性分析
    2025, 45(9): 33-37.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07
    摘要 ( )   PDF(2764KB) ( )  
    烟叶外观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烟叶的内在质量,通过对烤烟外观特征分析,可以为种植户和卷烟企 业选择烟叶生产地、烟叶品种提供依据。本文采用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广西靖西和富 川2个产地的“K326”与“Y87”烤烟品种外观质量指标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知烟叶颜色、成 熟度、油分3个指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且“Y87”品种烤烟的颜色、成熟度、油分3个外观质量指标之间的相 关性比“K326”品种烤烟的高,通过描述统计分析可知广西靖西和富川2个烟叶产地的“K326”和“Y87”2 个品种的烟叶外观特征指标具有较强相似性,广西产区烤烟烟叶外观质量基本不受种植产地和品种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春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2025, 45(9): 38-40.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08
    摘要 ( )   PDF(1684KB) ( )  
    为综合评价广西春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构避广西大豆品种综合评价体系,本研究对广西11个大豆品 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11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在2578.50~2929.35kg·m2,百粒重 在15.5-20.0g,含油量为17.14%~22.59%,粗蛋白为40.47%~48.8%,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2.87%- 23.73%。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有单株英数、单株节数和百粒重,其中单株英数的关联度最大达到2.8509。 试验显示,影响广西春大豆品种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是单株英数、单株节数与百粒重。以上结果可为广西地区大 豆新品种审定、高效利用春大豆新品种,及进一步促进春大豆产量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工程
    基于Peri网的露地蔬菜无人化作业方案智能生成
    2025, 45(9): 41-47.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09
    摘要 ( )   PDF(3063KB) ( )  
    我国在甘蓝、辣椒和白萝卜等主要露地蔬菜上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 剧,农业劳动力流失问题明显,并且由于露地蔬菜生产环节多、流程复杂,需要种植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经验和 知识储备,导致露地蔬菜生产效率提高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 mi网的露地蔬菜全流程无人化作业方案智能生成方法。利用随机Pti网对露地蔬菜生产全流程进行建模,表征 无人化耕整地、无人化播种/移栽、无人化施肥施药、无人化采收等多个关键作业环节;通过矩阵运算的形式进 行模糊Pmi网推理,将地块类型、种植面积和种植蔬菜类别等初始种植信息作为模糊Pi网的输入参数,生成 定制化且可操作性高的无人作业农机选型方案。以无人移栽机相关知识作为实例验证了提出的方法,并通过构建 与随机Pei网等价的马尔科夫链对露地蔬菜全流程Pi网模型进行性能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对露地蔬菜生产 作业环节具有较强的建模能力,为露地蔬菜全流程无人化作业过程的优化、自动化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水力计算的滴灌系统输水管网优化设计初步研究
    2025, 45(9): 48-52.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10
    摘要 ( )   PDF(1832KB) ( )  
    为提高吉林省西部地区滴灌工程水分利用效率,节约管材成本和灌溉用水,提升田间滴灌工程设计水 平,保证吉林省滴灌工程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传统滴灌系统的设计依据与思路的基础上,对滴灌系统水力计算 全过程进行科学设计,改进滴灌系统的设计方法,提出适于吉林省西部地区的滴灌系统优化设计方案。研究结果 表明:玉米滴灌系统滴灌带铺设方式推荐苗期后期铺设滴灌带技术;滴灌系统输水管网宜采用全移动式管网,管 道布置形式优化为“三级”,即“干管、支管、毛管”;滴灌带选择时推荐使用内镶贴片式滴灌带;对滴灌系统 输水管网水力设计全过程中的14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实现滴灌系统设计易懂化、轻简化、可复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粒径玉米秸秆对鸡粪厌氧发酵过程与产气性能影响规律研究
    2025, 45(9): 53-57.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11
    摘要 ( )   PDF(2920KB) ( )  
    为研究不同粒径玉米秸秆(0.25cm、0.5m、1cm、2cm)在不同发酵浓度(8%、12%、14%)下与鸡 粪混合厌氧发酵的产气规律。通过实验室自制厌氧发酵反应器试验,进行厌氧产气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粒 径玉米秸秆与鸡粪混合厌氧发酵时浓度在8%~14%的区间范围内,厌氧产气情况会随粒径的减少与浓度的降低 而升高,当玉米秸秆粒径为0.25cm,发酵浓度为8%时,与鸡粪混合发酵累积产气量最高,可达3872mL,最高 日产气量可维持在274mL,且纤维素及半纤维素降解率可达44.91%与21.30%。由此可见,针对鸡粪厌氧发酵 时,选取较低发酵浓度并添加小粒径玉米秸秆会促进厌氧发酵进程,并且添加玉米秸秆还可调节厌氧环境下的碳 氨比,提高厌氧产气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正交试验的晒黄烟烟叶扎取参数优化
    2025, 45(9): 58-61.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12
    摘要 ( )   PDF(2063KB) ( )  
    为确定钢针在扎取烟叶过程中力值大小及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钢针的直径、扎入位置、叶面 朝向对钢针扎入力值与脱离时力值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烟叶扎取方案。结果表明,最大扎入与脱离力值的位置为 叶根部,钢针直径为2.5mm,优选一种在扎取烟叶过程中最佳扎入与脱离力值的组合,A3B1C2,钢针直径 2.5mm,扎取位置为叶根部,正面朝上摆放。此组合下,扎入时最大力值为23.8N,脱离时最大力值为13.16N。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废水物料分离机设计与试验
    2025, 45(9): 62-66.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13
    摘要 ( )   PDF(3728KB) ( )  
    为捉高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废水高值化利用水平,生产废水经蒸发、冷凝后,作为生产用水循环利用, 解决废水污染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问题),本技术在结合物料分离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设计了“沉淀+预处理+ 超滤分离”技术,通过对小试样机关键零部件进行选型,确定了沉淀采用竖流沉淀池,预处理采用袋式过滤器, 超滤采用3E-N℉01膜,浓缩液经过预热换热器处理后得到蛋白粉,浓缩澄清滤液回用至前端锉磨机进水。试验 结果表明,变频泵频率控制在40~50Hz、运行压力0.1Mpa时满足能耗最低,间歇运行满足运行4min冲洗30s时 效果最佳,0.5m2平方实验膜面积分离作业结束后,152min回收率累计达到25.06%,蛋白粉中蛋白含量约为 79%左右,澄清液pH、浊度、C0D、悬浮物去除率分别为6、98.410%、91.025%、94.418%,小试试验装置膜 无明显污堵现象,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粮精准施药机设计与喷施试验
    2025, 45(9): 67-72.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14
    摘要 ( )   PDF(3107KB) ( )  
    粮食的高效防虫治虫是确保其质量与数量稳定的核心关键所在,其中,科学保粮技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 重中之重。我国粮库一直长期依赖化学熏蒸剂杀虫的传统方式,如今已然暴露出诸多严重弊端。因此,“绿色” 储粮防护剂的应用研究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焦点。随着储粮防护剂在行业内的逐步推广与应用,其必将削减并 替代化学熏蒸剂的使用,开辟绿色安全储粮新途径。而有效应用储粮防护剂需依其特性设计喷施技术方案,为此 科研团队研制出保粮精准施药机。该设备解决了施药难度大、喷洒不均匀、药剂飘移散失、喷施效率低等一系列 长期困扰储粮防护剂应用的难题,为其广泛推广筑牢技术根基,推动科学保粮技术的发展贡献了力量。目前,保 粮粉准施药机已完成喷施试验与示范应用。试验表明,其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操作极为便捷,是非专业人员也 能学握的专业级设备;喷药量与粮食流量精准匹配,确保药剂喷施均匀细致;作业效率较高,能够满足粮储基本 全仓处理量。总之,保粮精准施药机是推动储粮防护剂科学合理高效应用的关键专业设备,在其推广应用进程中 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业科学
    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时空响应研究进展
    2025, 45(9): 73-76.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15
    摘要 ( )   PDF(1717KB) ( )  
    气候变暖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深刻影响,而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作出了不同的响应。树木年轮在时空 尺度上能够更好地反映环境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从而揭示了树木生长响应气候变化敏感度的时空差异,这对 于更好地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响应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综合考量时空尺度上气候因子对树 木径向生长的耦合效应。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报道,综述了树轮一气候响应关系,梳理了树木生长对气候响应关 系在空间尺度上的变异性,以及时间尺度上的不稳定性。进一步研究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时空特征,有助 于预测未来森林的变化趋势,为区域森林保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兴安岭地区不同恢复年限樟子松群落特征及土壤养分
    2025, 45(9): 77-80.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16
    摘要 ( )   PDF(2129KB) ( )  
    大兴安岭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之一。本文以呼伦贝尔市大 兴安岭南麓退耕还林地不同恢复年限(1年、3年、5年)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樟子松植物群落特征以及 土壤全N、全P、有机C含量等指标,探究退耕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土壤特征的变化以及相互影响。结果表 明:随退耕年限的增加,樟子松林地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种类显著增加,数量地呈现增长的趋势;与此相对应,土 壤有机C、全N、全C含量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全P和速效K含量则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独特变化 模式;Glea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与土壤有机C、全N、全C呈显著正相关,而Sheldon指 数与土壤养分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樟子松群落特征与土壤环境显著优化且趋向稳定,生 态系统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演替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澳洲坚果根际促生菌的分离和筛选
    2025, 45(9): 81-88.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17
    摘要 ( )   PDF(3129KB) ( )  
    本文旨在从澳洲坚采优树的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具有多种促生性能的菌株组合,并明确其促生特性。利用 定性筛选出7种促生菌,经16 S rRNA鉴定,其属于解钾菌类:K1液化沙雷氏菌(Serratia liquefaciens)、K2吡咯 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K3放射杆状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K4胶质类芽孢杆 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固氦菌类:N1产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zotoformans)、N2荧光假单胞杆 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N3罕见无色小杆菌(Achromobacter insolitus)。拮抗实验得出相互无桔抗作用菌株 组合为K3-K4、K3-N3、N1-N2、N1-N3。对7种菌株和4种菌株组合进行5种促生特性的定量鉴定发现,N1有 4种促生特性和高固氨作用,K1有高产蛋白酶能力,N3具有高产铁载体能力;而组合菌株的促生特性更多更强, 尤其是N1-N3组合最突出,K3-N3组合最优。多种菌株组合的促生特性更加优于单一菌株,不管是促生特性的 种类还是强弱上多种促生菌株组合更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析如何充分发挥贵州省森林综合效益
    2025, 45(9): 89-91.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18
    摘要 ( )   PDF(1684KB) ( )  
    贵州省森林资源丰富,在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在分布和结构方面存在一定局限 性。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综合效益最大化,在有限空间内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综合效盖,未来将成为一个 发展方向。本文在充分分析贵州省森林资源现状、当前贵州省森林综合效益发挥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贵州省 如何通过转变森林经营理念、优化经营方式、加强林业科技支撑、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公众参与等科学有效的举 措,达到充分发挥森林综合效益的目的,旨在最终实现贵州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科学
    葡萄霜霉病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
    2025, 45(9): 92-95.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19
    摘要 ( )   PDF(1692KB) ( )  
    葡萄霜露病是葡萄园中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害之一,发病轻时叶片干枯,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到干扰, 造成葡萄产量下降。发病重时可影响葡萄花器或果实的生长发育,进一步使果品的食用价值或商业价值丧失,造 成葡萄产量大幅度降低,甚至毁产。葡萄霜露病对叶片的危害最为常见,其症状也最典型,葡萄的嫩梢、花器、 果穗、幼果等部位也可受害。叶片受害,初期产生水渍状半透明的淡黄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为黄褐色形状不规 则的多角形病斑,湿度大时,背面对应部位产生白色霜状露层,因此该病命名为霜露病。嫩梢、叶柄、卷须、花 梗受害,初期为水渍状半透明斑,点,后逐渐发展为呈黄褐色或褐色斑块,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稀疏的白色露状 物,受害部位常扭曲畸形,严重时枯死。花穗、幼果染病,病部表面产生白色露状物,受害部位变褐色,严重时 腐烂千缩。穗轴染病,易造成葡萄穗粒大量脱落。葡萄霜露病的病原物为真菌,具体为葡萄生单轴露(Plso para viticole),其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条件、品种抗性、初始菌量、病菌致病性、栽培管理等有关。要想有效控制 葡萄霜露病,需结合气候条件对葡萄霜露病进行监测,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优先选用优质抗病品种,保持采园 清洁卫生,加强葡萄园栽培管理,必要时及时喷洒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进行防治,实施葡萄生产全程绿色防控和农 药减量增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包膜型缓控释肥在主粮作物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5, 45(9): 96-101.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20
    摘要 ( )   PDF(1878KB) ( )  
    包膜型缓控释肥通过控制外部壳层来调控内层肥料的释放速度,不同包膜材料包襄的缓控释肥因其降解 速率不同影响肥料养分释放,进而影响该区域种植作物的产能提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不同包膜材料缓控释肥的 田间应用效果,针对有机、无机包膜绕控释肥在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产区的产量效应,探讨了合理利 用物理包膜缓控释肥的方式,分析产生此差异的环境因素,对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环境
    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025, 45(9): 102-105.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21
    摘要 ( )   PDF(1709KB) ( )  
    草地退化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综述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放牧、气 候变化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因素,分析了自然恢复、人工辅助恢复和生态工程措施等多种生态修复方法的应用 现状及其效果。多项研究表明,固栏封育和补播等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草地的植被盖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促 进土壤质量的改善。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不足,特别是在不同草地类型的系统性研究和长期监测方面。未来的 研究应加强对草地退化机理的探索,构建系统化的修复技术框架,并重视乡土草种的利用,以推动草地生态系统 的可持续恢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碱地利用农艺措施研究及应用进展
    2025, 45(9): 106-108.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22
    摘要 ( )   PDF(1687KB) ( )  
    农艺措施是改良利用盐成地的基础性措施,成本低、易操作。包含农田耕作、灌溉、地表覆盖、培肥、 轮作与间作等,涵盖面广。本文综述了各类农艺措施的作用机理、研究及应用的典型案例和技术关键要,点等,以 期为盐碱地产能捉升相关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视角下湖南省植被驱动力机制分析
    2025, 45(9): 109-114.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23
    摘要 ( )   PDF(2448KB) ( )  
    为更好指导区域生态环境恢复相关政策的制定,探索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主要驱动因素。本研究使用研究 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和相关驱动因素数据集,分析研究区域的植被变化,采用相关非线性分析方法,探究 各驱动因素对于湖南省植被覆盖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从时空演化上看,2000一2020年,湖南NDVI时空异质 性表现明显;在植被覆盖等级转移方面,21年间,从植被改良区面积远大于退化区面积的“中植被覆盖”为主 的NDI植被覆盖等级向“中高植被覆盖”转移;各个驱动机制方面,地形地貌对于该区域的植被覆盖影响较 大,自然因素在21年间对NDI的影响有减弱趋势,而人为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则在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典型区域森林碳储量估算及影响因子分析
    2025, 45(9): 115-118.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24
    摘要 ( )   PDF(2385KB) ( )  
    全球气候变化下我国区域生态环境设是当今的焦点问题,碳储量准确估算及影响因子分析对森林资源 科学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以Sentinel-2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原始波段因子、植被指数因子、纹理因子等特征因 子,结合野外样地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构建研究区林地碳储量反演模型,估算 典型区域碳储量及分析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卢氏、嵩县及偃师研究区碳储量分别为1382.67万t、296.67 万t以及129.32万。林地整体碳密度变化与年降雨量、城市化强度有负相关性,与平均海拔、林地利用率、土 壤碳储量有正相关性。碳储量及碳密度均随海拔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碳储量随坡度升高呈先增加后下降 趋势,碳密度呈上升趋势,且阴坡碳储量最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研究
    2025, 45(9): 119-123.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25
    摘要 ( )   PDF(1715KB) ( )  
    贵州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合理土地利用削弱了自然植被的固碳能力,且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导致二氧 化碳排放显著增加。本研究总结了贵州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意义及目标,探讨了当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存 在的困境,并提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 结构升级,加强生态修复,推进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市场方面,企业需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资清洁能源项 目,参与碳交易市场,共享低碳技术。公众参与至关重要,通过提升环保意识和日常低碳行动,支持清洁能源使 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贵州省通过政府、市场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可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有效保护生 态环境,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Landsat8数据的香港近海海域叶绿素a浓度反演
    2025, 45(9): 124-130.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26
    摘要 ( )   PDF(3764KB) ( )  
    为验证Landsat8L2级遥感数据在监测二类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可行性,以其为数据源,香港近海海域 2019一2023年香港近海海域叶绿素a浓度进行反演,分析叶绿素a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种经验模型的反演 精度并不高,决定性系数(R2)均小于0.6;半分析法最佳反演模型为以B4/B2作为变量的一元二次模型,决定 性系数为(R2)为0.80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38.6%,均方根误差(RMSE)为1.59ug·L,证 明了Landsat8L2级数据在二类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的可行性;2019一2023年香港近海海域叶绿素a浓度时空 变化特征:在时间上叶绿素a浓度1年内呈现先高后低的波动变化,随温度增减而变化较为明显。而空间分布 上,东部海域平均浓度高于西部海域,南部海域为变化过渡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产科学
    克氏原螯虾苗种池塘仿生态繁育技术
    2025, 45(9): 131-134.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27
    摘要 ( )   PDF(1697KB) ( )  
    克氏原螯虾又称小龙虾,近年来相关产业发展迅速,对其苗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本文从选址、水草 种植、亲虾挑选及放养、亲虾培育、虾苗培育、病害防控等方面总结了克氏原螯虾在池塘中仿生态繁育技术的相 关要点,为克氏原螯虾苗种繁育捉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林园艺
    库尔勒香梨果实中脱萼剂残留量测定及膳食风险评估
    2025, 45(9): 135-138.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28
    摘要 ( )   PDF(1700KB) ( )  
    为研究喷施不同脱萼剂的不同浓度对库尔勒香梨果实是否存在残留、影响食品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液 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6种脱萼剂[赤露素、茶乙酸、苯甲·丙环唑、丙唑·多菌灵、众元母梨计(商品名,有 效成分含量为25%的丙环唑)、丙环唑]不同浓度处理的库尔勒香梨果实进行残留量测定,并结合我国居民腾食 结构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6种脱萼剂中仅检测到茶乙酸存在残留,其残留量范围为0.12~0.35mg·kg,超 出我国GB2763-2021《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0.1mg·kg)。然而,腾食风险 评估显示,茶乙酸各浓度处理的风险商(RQ)均低于0.02%,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闳值(RQc≤1O0%)。这 表明在试验设定的20~60mg·L浓度范围内,茶乙酸在库尔勒香梨上的残留对普通人群的长期腾食风险处于可 接受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库尔勒香梨安全生产中脱萼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拉萨紫斑牡丹柱头可授性研究初探
    2025, 45(9): 139-142.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29
    摘要 ( )   PDF(1848KB) ( )  
    为了探寻拉萨紫斑牡丹柱头可授性,试验选取西藏农科院蔬莱所农业科技园区六年生的健壮紫斑牡丹 11株,每株挑选2个健壮且饱满开花前1d的花蕾。每株对应1d,在开花前1d至开花后10d,花蕾a采用联苯胺 -过氧化氢法检验柱头可授性,柱头浸泡20mi后,通过体式显微镜观察,花蕾b去雄套袋进行授粉。花蕾a开 花后第2~4天柱头产生气泡最多,发现花蕾b只有开花第4天授粉有结实种子,表明花蕾在开花第2~4天时可 授性最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横断山区绿花杓兰群落的TWINSPAN数量分析
    2025, 45(9): 143-146.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30
    摘要 ( )   PDF(1721KB) ( )  
    为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绿花杓兰,探究绿花杓兰群落演替的规律,需对绿花杓兰群落的类型进行划分。本 文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TWINSPAN的分析方法对绿花杓兰分布的热,点地区一四川横断山区的群落进行分 类排序研究,结果显示,四川横断山区3大山脉绿花杓兰群落共分为22个群丛,各群丛特征明显,绿花杓兰各 个群丛表现出了不连续性的特点,群丛构成显示,虽然绿花杓兰对伴生物种没有明显的选择性,但在伴生植物科 属的层面有明显的选择性。研究结果对横断山区绿花杓兰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资源保护和植物群落的调查具 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
    西南地区耕地利用转型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2025, 45(9): 147-154.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31
    摘要 ( )   PDF(4496KB) ( )  
    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土保持及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同时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和粮食产销平衡 区,其耕地利用转型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构建耕地利用空间及功能转 型评价体系,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剖析西南地区2000一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其驱动因素。 得出结论:2000一2020年,西南地区耕地利用空间、功能及综合转型指数均呈波动增长态势,但各省转型速度 与水平存在差异;西南地区耕地利用空间转型呈现“东北高东南低”的空间特征,功能转型以四川盆地等地为 核心呈现高水平分布,转型所在不同时期的空间格局有所变化;西南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具有显著正向集聚效应, 局部集聚特征各异,发展不均衡性显著;西南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受地形地貌、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等因素澎响显 著。各地需因地制宜推动耕地利用转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参照依赖视角下农户宅基地退出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2025, 45(9): 155-160.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32
    摘要 ( )   PDF(1736KB) ( )  
    捉高农户宅基地退出满意度是保障农户合法土地权益和实现宅基地制度改革绩效应有之义。本文基于南 京市宅基地退出项目区农户调研数据,利用有序L0模型实证研究参照依赖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满意度的影响。 研究发现:由于存在参照依赖,宅基地退出前原住宅特征和退出后安置区特征均是影响农户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退出前住宅为楼房、生产生活环境评价较高的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满意度较低,合理分配新房面积、保障新房质 量、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等均将增强农户效用获得感,提高其满意度;正面的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评价、较高的 政策了解程度和意愿尊重感知等也会提升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满意度;非农就业为主的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满意度较 高,家庭人口数较多、承包地面积较大的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满意度较低。据此,捉出重视农户宅基地退出长期影 响评价、强化安置区建设、提高农户政策认同等方向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2025, 45(9): 161-163.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33
    摘要 ( )   PDF(1690KB) ( )  
    数字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契机,农业发展正从粗放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转变。河北省 作为农业大省,拥有较为优越的发展基础,已取得了一定成采,但也遇到发展瓶颈,如农业机械化程度支撑不 足,农业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低等问题,可通过提升农 业全流程智能化水平,构建“种产销”一体的网络经营模式,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等方面 发展数字农业,坚定迈向数字化转型之路,激发农业发展内在活力,推动农业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经济与农业共享发展的价值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5, 45(9): 164-170.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34
    摘要 ( )   PDF(1739KB) ( )  
    数字经济通过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 基础设施共享、技术共享、人才共亭、信息共亭。当前,数字经济与农业共享发展存在基础设施共享不足、农业 技术共享有待加强、农业人才共享难度大、农业信息共享壁垒高等问题,需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共享力度、提升农 业技术共享力度、提升农业人才共享意识、突破农业信息共享壁垒,以实现数字经济与农业共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实践
    2025, 45(9): 171-176.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35
    摘要 ( )   PDF(1734KB) ( )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时代演变发展的结果,是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村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动力、聚集效应、 支持力度以及其组织的管理运营能力等方面存在局限性,通过湖南省宁乡大桥镇鹊山村的实践案例,获得启示: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必须进行科学规划与布局,坚守发展原则与底线,聚集与调动各类资源要素,充分发挥村 组织的基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WOT分析山西省高粱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5, 45(9): 177-180.  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36
    摘要 ( )   PDF(2002KB) ( )  
    山西是我国高粱栽培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高粱产区的中心地带。为促进山西省高粱产业高质量发 展,通过构建SV0T矩阵分析山西省高粱产业发展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得出以增长型战略(S0)为主, 扭转型战略(V0)作为辅助的发展策略,并制定山西省高粱产业具体战略目标,捉出具体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