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16): 85-89.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19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王思佳 崔佳
出版日期:
2025-08-30
发布日期:
2025-08-30
作者简介:
王思佳(2000-),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耕地利用与管理;通信作者崔佳(1985-),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土地
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8-30
Published:
2025-08-30
摘要: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是长江黄河上游水源涵养的核心区,分析其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有利于解决高海拔生态 敏感区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的难题。基于PSR模型构建包含压力、状态、响应3个子系统的评价体系,运用 CRITIC赋权法,结合障碍度模型,分析2010一2022年阿坝州与甘孜州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演变与关键障碍 因子。两州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呈“总体改善、路径分化”特征,阿坝州实现脆弱到良好的跨越,后至2022年回 调14.33%,甘孜州呈倒U型演变;两州面临压力有所缓解,阿坝州状态子系统稳中有进,甘孜州则断崖式下 跌,2020一2022年下降40.34%,两州响应子系统持续提升;障碍因子空间分化,农药化肥施用量为首要障碍因 子,阿坝州障碍以压力子系统为主,甘孜州主要受制于状态子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受人为活动与生态脆弱的 双重胁迫,未来可以通过推进农业投入品绿色化管控、优化人地关系、深化分区施策与流域协同、构建智慧生态 监测与预警平台等措施,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生产与生态双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 参考。
中图分类号:
. 基于PSR模型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6): 85-89.
[]颜文涛,陈卉,万山霖,等。省级次区域国土生态空间格局构 建与管控政策一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为例[J].上海城市规 划,2021(03):8-17. [2]张扬,邱瑶,张琰,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生态功能分区识 别: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为例[JV0L].环境科学,1-21[2025-07-17].hps:/doi.org10.1327/j.可jkx.202409255. [3]谢花林,李波,王传胜,等.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J].生态学报,2005(11):236-244. [4]Xu W,Mage J A.A review of concepts and criteria for assessing agroecosystem health including a preliminary case study of southern Ontario[J.Agriculture,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1, 83:215-233. [5]赵宏波,郑辉,苗长虹,等.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系统健 康格局与因子诊断一以吉林省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 2016,27(10):3290-3298. [6]Peterson EE,Cunningham SA,Thomas M,et al.An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agroecosystem health [J].Ecological Indi- cators,2017,79:265-275 [7]韩磊,张晗,刘钊,等.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陕北黄土 高原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人民黄河,2025,47(05): 100-105. [8]徐新妍,袁淑杰,刘芷含,等。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及周边地区 极端气温指数时空变化分布特征[J/0L].高原气象,1-15 [2025-07-17].http://kns.cnki.net/kems/detail/62.1061. P.20250412.1224.014.hml [9]孙字,刘维忠,盛洋.基于PSR模型的新疆水资源经济生态 韧性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干早区地理,2023,46 (12):2017-2028. [10]贺正齐,周到,张振扬,等.基于PSR与云模型的重要耕地 后备资源区水资源一能源-粮食协同安全评价[J].水利经 济,2025,43(01):26-31,47. [11]韩灵新,王雨春,包字飞,等.基于PSR模型的长江流域生 态系统健康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25,45(05):50B-514. [12]董稳静,陶艳茹,庞燕,等.基于PSR模型的太湖流域生态 健康评价及主要影响因素[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4, 14(03):846-855. [13]李志英,薛梦柯,王绍邦,等.基于PSR-PLUS模型的昆明 市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5, 34(04):871-881.[14]王欢,彭海英.基于PSR模型的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J].农业与技术,2023,43(12):87-92. [15]Yue W Z,Qiu S S,Xu H,et al.Polycentric Urban Develop- ment and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A Case of Hangzhou,Chi- na [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9,189:58-70 [16]彭沥瑶,肖智.2013一2022年广东省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 益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J].水土保持通报,2025,45 (02):348-359. [17]匡丽花,叶英聪,赵小敏,等.基于改进TOPSIS方法的耕地 系统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自然资源学报,2018, 33(09):1627-1641. [18]张慧,刘倩倩,李咏雪.东北黑土区耕地系统健康评价及障 碍因子分析一以肇源县为例[J0L].农业资源与环境学 报,1-14[2025-07-17].htps://doi.og10.13254/j. jare.2024.0293. |
[1] | . 宅基地立体利用模式分析与路径探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6): 80-84. |
[2] | . 白云鄂博露天稀土矿山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5): 48-54. |
[3] | . 贵州省台江县旅游碳足迹测算与碳减排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5): 66-69. |
[4] | . 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62-66. |
[5] | . 天津市耕地适度经营规模测算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67-72. |
[6] | . 中国耕地非耕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73-79. |
[7] | . 秸秆基料化驱动草菇栽培的生态循环模式构建[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80-84. |
[8] | . 基于混合特征选择的面向对象土地利用分类[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85-88. |
[9] | . 黑龙江省产水量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89-95. |
[10] | .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云南省坝区县耕地连片化演变规律[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3): 66-70. |
[11] | . 基于VEST模型的哈尔滨市碳储量时空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3): 71-76. |
[12] | .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减碳增收效应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3): 77-82. |
[13] | . 玉米秸秆还田对冻融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3): 87-94. |
[14] | . 跨学科视角下白云湖湿地土地利用长时间序列变化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2): 87-93. |
[15] | . 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2): 94-10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