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1): 102-109.DOI: 10.19754/j.nyyjs.20250115021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郑雨潮 田秀太
出版日期:
2025-01-15
发布日期:
2025-01-15
作者简介:
郑雨潮(2000-),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经济统计评价:通讯作者田秀杰(1982-),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经
济统计评价。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1-15
Published:
2025-01-15
摘要: 基于重新构建的碳源指标体系测算全国30个省市(不包含西藏)的农业净碳排放,通过重心移动模型 和莫兰指数探讨其时空特征,并使用ARMA-LSTM模型对其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1997一2021年中国农业 净碳排放量处于下降态势但存在年际波动,中国农业净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从结构上讲,2008年前斋牧 业碳排放占比最大,但逐年下降,2008年后与农作物种植碳排放占比相近,农业能源碳排放和农地利用碳排放 以2019年为节,点分别占比最小;按照单碳源主导型、双碳源主导型和碳源均衡型以及单碳汇主导型、双碳汇主 导型和碳汇均衡型等方式划分,可以从碳源类型差异和碳汇类型差异2个角度将30个省市各划分为7种地区; 西南地区对农业净碳排放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农业净碳排放在“西北一东南”方向上越来越集聚,且其重心除 1998年外均位于湖北省和重庆市内。农业净碳排放呈现空间聚集分布,高值聚类区主要分布在华东和中南地区, 低值聚类区则位于华北和东北地区;中国农业净碳排放将于2035年达到-2804.43万t,农业实现碳中和;2025 年农业净碳排放强度相比于2020年下降68%,2030年相比于2005年下降96.37%,农业于“十四五”和“十五 五”期间可以实现碳排放控制目标
中图分类号:
. 双碳目标下农业净碳排放时空演变及趋势预测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102-109.
[1]沈贝蓓,宋帅蜂,张丽娟,王子晴,任崇,李永生.1981一 2019年全球气温变化特征[J].地理学报,2021,76(11): 2660-2672. [2]冉光和,王建洪,王定祥。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的碳排放变动趋 势研究[J.农业经济间题,2011(02):32-38,110-111. [3]Huang X Q,Xu X C,Wang QQ,et al.Assessment of agricultur- al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ir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China,1997 -2016[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19,16 (17). [4]West T,Marland G.A synthesi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carbon emissions,and net carbon flux in agriculture:Comparing tillage pract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gric.Ecosyst.Environ,2002, 91:217-232. [5]Johnson J,Franzluebbers A,Weyers S,Reicosky D.Agricultural opportunities to mitigat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J.Environ. Pol山t,2007,150:107-124. [6]李国志,李宗植.中国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分析 一基于LDI模型[J].农业技术经济,2010(10):66-72. [7]李波,张俊飚,李海鹏。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分解[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08):80-86. [8]田云,张俊飚,李波.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测算、时空比较 及脱钩效应[J].资源科学,2012,34(11):2097-2105. [9]刘月仙,刘娟,吴文良。北京地区畜禽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变 化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07):891-897. [10]邵桂兰,孔海峥,于谨凯,李展.基于LMDI法的我国海洋 渔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5 (06):119-128.[11]石祖梁,贾涛,王亚静,王久臣,孙仁华,王飞,李想,毕 于运.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焚烧碳排放估算[J门·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09):32-37. [2]翁翎燕,李伟霄,张梅,谈俊忠。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 汇时空演变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2,31 (07):1584-1594. [13]陈炜,殷田园,李红兵.1997-2015年中国种植业碳排放时 空特征及与农业发展的关系[J].干早区资源与环境,2019, 33(02):37-44. [14]陈罗烨,薛领,雪燕。中国农业净碳汇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J.自然资源学报,2016,31(04):596-607. [15]张乐勒,李荣富,陈素平,祝亚雯,许信旺.安徽省1995年 -200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子分析及趋势预测一基于 STIRPAT模型[J].资源科学,2012,34(02):316-327. [16]赵亚涛,南新元,贾爱迪.基于情景分析法的煤电行业碳排 放峰值预测[J.环境工程,2018,36(12):177-181. [17]胡剑波,罗志鹏,李峰。“碳达峰”目标下中国碳排放强度预 测一基于LSTM和ARIMA-BP模型的分析[J].财经科学, 2022(02):89-101. [18]王树芬,高冠龙,李伟,等.2000一2020年山西省农业碳排 放时空特征及趋势预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42 (08):1882-1892. [19]蒋金荷。中国城镇住宅碳排放强度分析和用能政策反思[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32(06):90-104. [0]吴贤荣,张俊噫,田云,李鹏.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测算、 效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一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分解 方法与Tobit模型运用[J].资源科学,2014,36(01):129 -138. [21]闵继胜,胡浩。中国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测算[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07):21-27. [22]常青,蔡为民,谷秀兰,吴云青,张佰林。河南省农业碳排 放时空分异、影响因素及趋势预测[J].水土保持通报, 2023,43(01):367-377. [23]郑博福,粱涵,万炜,刘忠,朱锦奇,吴之见.江西省县域 农业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 2022,38(23):70-80. [24]尧波,郑艳明,胡丹,聂兰琴,付妍.江西省县域农业碳排 放的时空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23(03):311-318. [25]Hochreiter S,Schmidhuber J.Long Short -Term Memory [J]. Neural Computation,1997,9 (8):1735-1780. |
[1] | . 基于Landsat卫星数据的上林县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76-81. |
[2] |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外耕地碳汇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82-88. |
[3] | . 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基因特征识别[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89-95. |
[4] | . 基于G$的巴彦淖尔市地名文化景观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96-101. |
[5] | . 乡村异质性视角下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差异性实证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4): 94-100. |
[6] | . 基于POI数据的G219云南段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4): 101-107. |
[7] | . 长株潭绿心保护政策对区域DVI时空演变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4): 113-117. |
[8] | . 中国农业碳足迹压力时空分异及其预测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3): 61-68. |
[9] | . 建设用地健康风险评估有关探讨[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3): 69-72. |
[10] | . 经济发达省域碳排放责任核算与优化[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3): 79-84. |
[11] |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内涵模式及其前瞻[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3): 85-88. |
[12] | . 长株潭绿心视觉美学质量及视觉异质性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3): 93-98. |
[13] | .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在土壤环境中的应用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2): 104-107. |
[14] | . 汾河流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2): 108-112. |
[15] | . 东北边境县域的城镇化格局及其驱动力[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1): 62-67.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