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1): 102-109.DOI: 10.19754/j.nyyjs.20250115021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双碳目标下农业净碳排放时空演变及趋势预测研究

郑雨潮 田秀太   

  1.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 出版日期:2025-01-15 发布日期:2025-01-15
  • 作者简介:郑雨潮(2000-),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经济统计评价:通讯作者田秀杰(1982-),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经 济统计评价。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机制与路径选择”(项目编号:19Y104);黑龙 江省统计科学研究课题“黑龙江省产业‘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B01)
  • Online:2025-01-15 Published:2025-01-15

摘要: 基于重新构建的碳源指标体系测算全国30个省市(不包含西藏)的农业净碳排放,通过重心移动模型 和莫兰指数探讨其时空特征,并使用ARMA-LSTM模型对其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1997一2021年中国农业 净碳排放量处于下降态势但存在年际波动,中国农业净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从结构上讲,2008年前斋牧 业碳排放占比最大,但逐年下降,2008年后与农作物种植碳排放占比相近,农业能源碳排放和农地利用碳排放 以2019年为节,点分别占比最小;按照单碳源主导型、双碳源主导型和碳源均衡型以及单碳汇主导型、双碳汇主 导型和碳汇均衡型等方式划分,可以从碳源类型差异和碳汇类型差异2个角度将30个省市各划分为7种地区; 西南地区对农业净碳排放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农业净碳排放在“西北一东南”方向上越来越集聚,且其重心除 1998年外均位于湖北省和重庆市内。农业净碳排放呈现空间聚集分布,高值聚类区主要分布在华东和中南地区, 低值聚类区则位于华北和东北地区;中国农业净碳排放将于2035年达到-2804.43万t,农业实现碳中和;2025 年农业净碳排放强度相比于2020年下降68%,2030年相比于2005年下降96.37%,农业于“十四五”和“十五 五”期间可以实现碳排放控制目标

关键词: 农业净碳排放;重心转移;空间集聚;农业碳中和;ARIMA-LSTM模型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