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6): 11-16.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03
• 农业科学 • 上一篇
黄举波 周昱中 赵雪利
出版日期:
2025-03-30
发布日期:
2025-03-30
作者简介:
黄举波(1999-),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通信作者赵雪利(1987-),女,博士,副教授。研究
方向:植物分类研究。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3-30
Published:
2025-03-30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水资源减少的背景下,干旱胁迫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以 河北木蓝(Indigofera bungeana)和深紫木蓝(ndigofera atropurpurea)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浓度梯度的聚乙二 醇(PEG)模拟千干旱胁迫环境,通过室内发芽试验,测定各浓度胁迫下种子的萌发指标(发芽率、发芽势和发 芽指数)以及幼苗的形态指标(株高、地径和叶片数),并对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木蓝属植物对低 浓度PEG(5%)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且该浓度促进了种子萌发,但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干旱胁迫抑制2 种木蓝属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更加显著。特别是在25%PEG处理下,深紫木蓝已经死亡,显示出极强的 干旱抑制效应。另外,综合评价结采表明,河北木蓝的抗旱能力大于深紫木蓝的抗旱能力。
中图分类号:
. 聚乙二醇模拟干旱胁迫对木蓝属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6): 11-16.
[1]邵艳军,山仑.植物耐旱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 报,2006(04):16-20. [2]姚怡宁,宗桦,周璐,等。川西大渡河干热河谷优势灌草植物 的根系特征及其固土能力研究[J].生态学报,2025(06):1 -13. [3]符开欣,刘新,张新全,等.六份川西北短芒披碱草种质萌发 期抗旱性评价[J.中国草地学报,2017,39(02):41-47. [4]胡小文,武艳培,王彦荣.豆科植物种子物理性休眠解除机制 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9,29(02):420-427. [5]桂喆,孙海群.6种豆科植物种子形态结构研究[J].黑龙江 畜牧兽医,2017(03):22-26. [6]Marium K,Sumi S,Mustafa F E,et al.Drought Stress in Grain Legumes:Effects,Tolerance 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J]. Agronomy,2021,11(12):2374-2374. [7]罗振鹏,谢芳。硝酸盐调控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机制 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9,35(10):34-39. [8]尹国萍,陈士林.中国木蓝属分布式样的数值分析及资源利用 [J].广西植物,1992,12(01):22-32. [9]焦云红,付伟,耿霄,等。河北木蓝繁殖研究[J].安徽农业 科学,2009,37(34):16824-16825. [10]刘壮,罗瑛,刘国道,等.木蓝属11份热带绿肥营养元素含 量及品质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283- 286. [1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40卷 [叮.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12]刘欣,张伟,何寻阳,等.一种引种深紫木蓝固氮灌木提升 路斯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方法[P].湖南省:CN202010393198. X,2022-02-08. [13]罗冬,王明玖,李元恒,等。四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 生长对干旱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5 (02):224-230 [14]孙霞,高信芬.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对干早河谷5种木蓝种子萌发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0, 16(03):317-322. [15]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9. [16]梁露,孔德政,刘卓星,等。荷花花粉活力的检测方法比较 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02):131-136. [17]郭丽娜,何必凤。河北木蓝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陕西农 业科学,2022,68(08):24-28,62. [18]李春情,刘潮字,闫鹏,等.不同玉米品种抗早性的生理鉴 定与综合评价[J].作物杂志,2024(04):253-262. [19]魏江形,马孝颖,李雪雯,等.8份苹果种质资源的抗早性 评价[J].果树学报,2024,41(04):569-578. [20]高卢卢,施慧.环境因子调控植物种子萌发研究进展[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5(04):48-57. [21]曹帮华,翟明普,郭俊杰。不同硬实程度的刺槐种子活力差 异性研究[J].林业科学,2005(02):42-47. [22]陈玲玲,夏方山,毛培胜,等.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种子硬实 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红外技术,2015,37(09):793- 798. [23]李丹,王晓玉,杨玉,等。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体系现 状与展望[J].中国种业,2023(02):1-9. [24]王玉祥,杜雨,陈映霞,等.盐胁迫对无芒雀麦种子萌发及 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J].千早区资源与环境,2022,36(05): 139-145. [25]崔红慧,孙曼曼,廖宏泽.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10种 紫花首蓿萌发期抗旱性比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必(7): 88-93. [26]高霞,石凤翎,王涛,等.PEG-6000模拟干早胁迫对黄芪属 种子萌发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24(07):97-104, 111.[27]于婵,张依琳,李秋莹,等.盐碱胁迫对牛至种子萌发和幼 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草地学报,2024,32(06): 1882-1892. [28]韩晓霞,马小军.不同干早程度下4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期 抗早性评估[J].内蒙古水利,2021(11):12-14. [29]李红玉,王勃,张耀丹,等.PEG模拟干早胁迫对3种豆科 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J].畜牧与饲料科学,222,43(02):8 -83. [30]高雪芹,伏兵哲,穆怀彬,等.PEG-6000干旱胁迫对沙芦草 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及其抗旱性评价[J].种子,2013,32 (08)::11-16. [31]谢正新,次仁曲宗,杨智永,等.植物对高赛环境的生理生 态适应性研究进展[J].西藏科技,2023,45(06):11-19. [32]藏真凤,白婕,刘丛,等。紫花苜蓿形态和生理指标响应干 旱胁迫的品种特异性[J].草业学报,2021,30(06):73-81. [33]刘元玺,王丽娜,吴俊文,等.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和非结构 性碳水化合物特征的干旱响应[J].林业科学,2024,60 (06):71-85. [34]于思敏.干旱胁迫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 响[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23. [35]马霜.2种木蓝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转录组分析[D]. 银川:宁夏大学,2023. [36]何字静,高智远,张露,等.巨柏苗木对干早胁迫的生长响 应[J].高原农业,2024,8(05):490-495. [37]蒋明义,荆家海.水分亏缺下植物细胞延伸生长受抑的原初 机制[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2(04):301-304. [38]郝瑜,张茜,马赵群,等。干早胁迫对胡杨、沙枣幼苗的生 理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5,53(02):43-51. |
[1] | . 基于深度学习的西瓜病虫害检测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5): 1-6. |
[2] | .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玉米害虫绿色防控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5): 7-11. |
[3] | . 桃金娘果实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5): 12-16. |
[4] | . 数据同化方法下食品抗生素残留与替代策略[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5): 21-25. |
[5] | . 曲酸结晶母液制备叶面肥应用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5): 26-29. |
[6] | . 不同产地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探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5): 30-35. |
[7] | . 栽秧花不同生长阶段黄酮含量的差异性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5): 36-42. |
[8] | . 有机硅土壤调理剂对盐渍化土壤改良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5): 64-66. |
[9] | . 番茄果实品质栽培调控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4): 1-6. |
[10] | . 加拿大一枝黄花浅色木质素制取工艺优化及其表征[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4): 7-12. |
[11] | . 幼园甜樱桃不同树形光能截获率果实产量和生产效率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4): 13-21. |
[12] | .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雷公藤中几种成分的含量[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4): 22-25. |
[13] | . 不同共生鱼种对稻田作物产量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4): 26-30. |
[14] | . 黄精精深加工研究现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4): 35-40. |
[15] | . 大花卷丹的百合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与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4): 41-4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