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农业科学
    木豆特异根际促生细菌R15的分离鉴定及促生作用研究
    2025, 45(6): 1-6.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01
    摘要 ( )   PDF(2658KB) ( )  
    为开发新的菌种资源并获得具有优良促生作用的根际促生菌,本文从木豆根际土中分离并纯化出26株 根际菌,并系统评估了其植物促生特性,包括解磷、产铁载体、固氨及吲哚-3-乙酸(IAA)产生能力。对具有 优异性能的菌株进行了16SDNA鉴定,并通过盆栽实验研究其对植物生长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所有分离的 26株菌株均至少表现出1种促生相关特性,其中16株具有解磷能力,19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20株具有固氨能 力,12株具有产IAA能力。筛选出具有4种及以上促生特性的菌株6株。通过综合比较这6株菌株的促生性能, 菌株R15表现出显著的促生效果,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沙雷菌(Serratia sp.)。盆栽实验结采表明,菌株R15对 木豆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接种R15后,木豆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干重和根部干重分别增加 了1.79%、36.36%、34.11%和42.86%;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7.71%、31.31% 和30.27%;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0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分别增加了 1.82%、28.78%和55.25%。因此,本文从木豆根际土壤中分离出1株具有较强促生特性的菌株R15,为生物肥 料的研发提供了潜在的菌种资源和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热裂解有机营养液对水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5, 45(6): 7-10.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02
    摘要 ( )   PDF(2251KB) ( )  
    水培(Hydroponics)是一种以水作为营养介质,以无土栽培为基础的新型农业技术。水培营养液内往往 含有大量硝态氨,会造成蔬莱中硝酸盐含量过高等问题,影响蔬莱的品质与安全。为提高水培作物的产量和品 质,本研究以生莱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水热裂解有机营养液,分别稀释300倍、500倍、700倍和1000倍 并添加无机养分(T1、T2、T3、T4),同时以日本园试水培液为对照(CK),分别在14d、21d、28d测定生莱生 物学性状,收获后测定其产量及品质。结采表明:T3处理的生莱产量相较于CK无显著差异,T1~T4处理显著 捉高了生莱维生素C含量,同时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综合考虑各项指标,T3处理生莱的生长状况、产量及品 质最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乙二醇模拟干旱胁迫对木蓝属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025, 45(6): 11-16.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03
    摘要 ( )   PDF(2296KB) ( )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水资源减少的背景下,干旱胁迫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以 河北木蓝(Indigofera bungeana)和深紫木蓝(ndigofera atropurpurea)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浓度梯度的聚乙二 醇(PEG)模拟千干旱胁迫环境,通过室内发芽试验,测定各浓度胁迫下种子的萌发指标(发芽率、发芽势和发 芽指数)以及幼苗的形态指标(株高、地径和叶片数),并对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木蓝属植物对低 浓度PEG(5%)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且该浓度促进了种子萌发,但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干旱胁迫抑制2 种木蓝属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更加显著。特别是在25%PEG处理下,深紫木蓝已经死亡,显示出极强的 干旱抑制效应。另外,综合评价结采表明,河北木蓝的抗旱能力大于深紫木蓝的抗旱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贝母生物碱提取纯化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2025, 45(6): 17-20.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04
    摘要 ( )   PDF(1681KB) ( )  
    平贝母作为东北道地药材,具备清热涧肺、化疲止咳的功效,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及抗炎等多重 生物活性,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平贝母中含有生物成、核苷类、多糖、挥发油类等多种化学成 分。生物威作为平贝母的主要成分,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文对平贝母生物威的提取技术、分离纯 化及生物活性特性进行综述,为促进平贝母生物碱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推广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浓度洗洁精和洗手液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2025, 45(6): 21-24.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05
    摘要 ( )   PDF(1675KB) ( )  
    以市面上常见的洗洁精和洗手液作为实验溶液,探究不同浓度洗洁精和洗手液对白莱种子萌发的影响。 设置不同浓度梯度洗洁精和洗手液,对白菜种子进行浸取处理,每24观察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及种子的芽长和发 芽数。将第3天种子的发芽个数作为发芽势,第6天种子的总发芽数作为最终发芽数,以此来计算发芽率,并根 据AHP层次分析法分析哪种溶液对白莱种子萌发的影响最大。结果表明:洗洁精组溶液在第6天时的发芽率为 36.7%,洗手液组溶液在第6天时的发芽率为3.3%,洗洁精和洗手液对白莱种子的萌发均起抑制作用;AHP层 次分析法得出,洗洁精对白莱种子萌发的影响最大;随着洗洁精和洗手液浓度增加,对白莱种子发芽率、发芽势 的影响均表现为升高;洗洁精和洗手液处理的白莱种子芽长随各组体积分数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相比于洗手 液,洗洁粉对白莱的毒害作用更小。本文可为种子和土壤安全问题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椰糠复配基质对软枣你猴桃硬枝扦插生长特性的影响
    2025, 45(6): 25-32.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06
    摘要 ( )   PDF(11963KB) ( )  
    为探究椰糠用作软枣猕猴桃硬枝扦插基质的可行性,以椰糠、珍珠岩和蛭石按不同体积比复配,以草炭: 河沙(1:1)为对照进行硬枝扦插。测定基质理化指标(容重、通气度等)、插穗生根指标(生根率、根总长 等)、生长指标(叶面积、比叶重等)和扦插苗生理指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 等),研究不同复配基质对软枣称猴桃硬枝扦插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最佳复配配方。结果表明,T3处 理(椰糠:珍珠岩:蛭石=1:2:2)的生根率、交叉数、根总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干重、净光合速 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面积显著优于CK;存活率、根尖数、根平均直径、根系活力、叶干重、胞间C02 浓度、丙二醛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可以确定T3 处理的软枣猕猴桃硬枝扦插效果最好。得出结论,T3处理是最适宜的椰糠复配基质,能够替代以草炭、河沙为 主的软枣猕猴桃基质配方,是促进软枣猕猴桃种植业发展的环保基质优化配方,具有较好应用前景和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胁迫条件下燕麦热激蛋白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2025, 45(6): 33-36.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07
    摘要 ( )   PDF(2544KB) ( )  
    选取燕麦品种“花早”为实验材料,设置34℃、38℃和42℃不同溫度梯度,对燕麦分别进行24h、64h 热胁迫处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热胁迫条件下燕麦热激蛋白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随温度升高,热胁迫时间的增加,燕麦生长受到的抑制程度越高,表型长势越差;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升高,热胁迫时间的增加,燕麦HSP70、HSP90家族基因表达量均增大。此外,燕麦基因表达模式与表 型数据也具有一致性,燕麦长势越差,生长受到的抑制程度越高,SP基因表达量越高。本研究初步解释了燕麦 对热胁迫的适应和耐受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燕麦遗传育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油菜品种在日喀则市的引种试验初报
    2025, 45(6): 37-40.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08
    摘要 ( )   PDF(1680KB) ( )  
    为筛选适宜日喀则市高寒河谷农区种植的观赏油菜品种,挖掘观赏油莱品种在日喀则市的“油花两用” 利用潜力,实现油莱种植增收与观光旅游增效有机结合,特此在日喀则市开展了5个观赏油莱品种的引种试验, 对引入的观赏油莱品种与日喀则市主推的油菜品种从生育期、花期、花色、叶色、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进行对比 分析。结果显示:观赏油莱品种在日喀则市适宜早播的情况下可以正常开花结实,花色、叶色与常见的黄花绿叶 油莱品种相比较为新颖,花色、叶色也区分明显,可作为油莱创意造景的材料。在产量表现方面,所有参试品种 的产量均未超过对照,考虑到日喀则市油莱种植仍以收获油莱籽为主的实际情况,在日喀则市河谷农区进行示范 推广的潜力小,可作为培育筛选适宜日喀则市高寒河谷农区种植的“油花两用”型油莱新品种(系)的育种中 间材料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膜下滴灌灌水量对景电灌区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5, 45(6): 41-44.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09
    摘要 ( )   PDF(2067KB) ( )  
    为探究景电灌区膜下滴灌栽培方式番茄的灌溉定颜,以番茄为试材,当地平均膜下滴灌灌水量 (6500m3·hm2)作为对照(CK),研究了6种膜下滴灌灌水量(3500m3·hm-2、4000m3·hm2、4500m3·hm2、 5000m3·hm2、5500m3·hm2、6000m3·hm2)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 水量为5500m3·m2时,番茄的株高、叶面积、产量均表现较好,与CK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分利用 效率较CK提高了25.68%,差异显著(P<0.05),节水15.38%。综上,本试验条件下,建议景电灌区膜下滴灌 番茄灌溉定颜为5500m3·hm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茶提取物儿茶素抗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2025, 45(6): 45-49.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10
    摘要 ( )   PDF(1736KB) ( )  
    儿茶素作为绿茶中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在抗病毒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 潜力。为进一步探究儿茶素作为广谱病毒抑制剂的潜在可能性,本文综述了儿茶素结构与化学性质、抗病毒分子 机制、抗病毒靶,点研究和运用前景及挑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儿茶素抗病毒研究提供全面且深入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玉米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特性研究
    2025, 45(6): 50-53.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11
    摘要 ( )   PDF(1696KB) ( )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分解后能够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充足养分,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优 质资源,应用前景广阔。将农作物秸秆合理还田,不仅有利于提升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还能有效缓解因废弃或 焚烧秸秆造成的污染环境问题。为实现玉米秸秆的高效利用,本文总结了玉米秸秆腐解特性和养分释放特性,并 对秸秆还田后的土壤-作物系统肥力提升机制和作物利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综述,为农业生产中的秸秆还田提供科 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标水稻提前监测模型探索
    2025, 45(6): 54-57.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12
    摘要 ( )   PDF(1998KB) ( )  
    本研究采用SPSS19.0分析工具,深入探究了水稻成熟期籽粒中镉(Cd)含量与分蘖期土壤pH值及有 效态镉含量的关联性。通过数据分析,本研究构建了一套数学模型,用于预测水稻成熟期籽粒中的Cd含,模型 公式为gCd威然期好=0.48-0.18×pH分装期+0.621×lgAC山分装期。结果表明,该模型在4个测试点的预测准确率达到 75%,为黔南州稻田土壤Cd污染的风险评估和有效管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工程
    小型人参籽采收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2025, 45(6): 58-64.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13
    摘要 ( )   PDF(3495KB) ( )  
    我国作为人参种植大国,对于人参种质资源采收及保护极为重视。为解决我国人参种植产业中人参籽全 部由人工采收的现状,本文根据人参籽外形结构及特,点,设计一款小型人参籽采收装置,利用梳齿式采收装置实 现人参籽的采收。并通过装置的试验与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工作参数组合:梳齿角度为30°、梳齿转速为13r·mm、 梳齿传动轴安装高度为430mm,在此工作参数下进行人参籽采收试验,实际采收率平均可达95.36%,漏收率< 5%,由此可见,本采收装置能够较高效率的完成人参籽采收工作,并可替代人工采收方式,大大提升参农工作 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为我国人参种植产业的机械化发展填补空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进L0FTR算法的草畜平衡监测图像拼接方法
    2025, 45(6): 65-70.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14
    摘要 ( )   PDF(3583KB) ( )  
    为准确获取无人机对地监测中更大范围草原航拍图像信息,实现草原植被盖度、长势等参数的有效测算 及草斋平衡的监控,针对获取图像纹理差、特征,点少且不易检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LσTR算法的草斋平 衡监测图像拼接方法。根据有效航拍路径下拍摄获取的多张高分辨率无人机对地监测图像,该方法对图像局部拼 接实现降采样处理,采用LTR算法对图像进行粗细粒度匹配,并通过聚类算法优化匹配对,对优化后的匹配 对使用单应性矩阵变换、加权平均融合算法进行图像拼接及融合,以实现监测图像无缝拼接,从而获得完整的草 原航拍图像。通过对比基于ST算法、ORB算法及本研究方法图像拼接后的实验效果和数据,结果表明在拼接 效果上,使用优化后的LTR算法对低纹理草斋平衡监测的图像拼接质量更高,误差更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梨园树体管理机械发展现状及展望
    2025, 45(6): 71-76.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15
    摘要 ( )   PDF(3300KB) ( )  
    传统梨园树体管理存在机械化水平低、人工成本高和劳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我国梨果产业的 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通过分析国内外梨园树体管理机械发展现状,发现目前我国梨园疏花疏果、植保、剪枝和 采收环节仍主要采用人工作业方式,相关机械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实现梨园全程机械化管理的瓶颈。目前的果 园树体管理机械存在低端粗放、融合度低、适应性差、性价比差等问题,未来梨园树体管理机械需要融合发展新 技术、研发高端果园机械,加强多学科沟通、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机械适应性,发展农机 服务组织、提升机械化水平,全面推进果园全程机械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城土壤盐渍化分布特征分析
    2025, 45(6): 77-82.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16
    摘要 ( )   PDF(3468KB) ( )  
    土壤盐分含量是反映土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白城地区属于吉林西北部,是我国三大盐碱地分布 区之一,土地盐渍化程度极高,严重制约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有效监测当地土壤盐成化,预防盐渍化程度加 重,利用哨兵2多光谱途感影像结合实测土壤数据,建立土壤盐渍化途感反演模型,并通过随机森林筛选相关性 较强的敏感波段及盐分指数,得到反演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R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85和0.183g·kg, 能够较为有效的反映当地盐碱地分布情况,为白城地区盐成化治理提供帮助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业科学
    祁连山北麓浅山区设施葡萄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2025, 45(6): 83-86.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17
    摘要 ( )   PDF(1675KB) ( )  
    祁连山北麓浅山区具有发展设施葡萄延后栽培的独特优势,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积极助力果农增收和乡村 振兴,但严重的病虫害危害却极大程度地限制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了解掌握祁连山北麓浅山区设施葡萄主要病虫 害的发生特,点,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指导区域全力做好设施葡萄病虫害的防控,助力 祁连山北麓浅山区设施葡萄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蒙古沙冬青热激蛋白H$P基因家族鉴定及热迫表达分析
    2025, 45(6): 87-92.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18
    摘要 ( )   PDF(4024KB) ( )  
    植物因频繁暴露于多变的环境条件之下,常遭受非生物胁迫(如极端溫度一高温与低温、干旱、土壤 盐碱化以及重金属离子污染)和生物胁迫(包括病原体侵染和害虫侵袭等)的双重挑战。这些极端环境因素严 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蒙古沙冬青(Ammopi冲ptanthus mongolicus)隶属豆科沙冬青属常绿阔叶灌木,被 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稀有树种。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必需蛋 白,在植物响应逆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鉴定蒙古蒙古沙冬青HSP热激蛋白在热胁迫过程中的响应,本 研究基于蒙古沙冬青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共鉴定出了156个蒙古沙冬青HSP基因家族 成员,且这些基因都不均匀的分配在9个染色体上。按照其基因结构,保守基序特征将其分为6个亚族,包括 HSP20、HSP60、HSP70、HSP90、HSP100-1和HSP100-2,根据系统进化树各亚族成员均在同一个分支且蛋白 结构高度保守。通过对蒙古沙冬青45℃热胁迫不同时间(0h、3h、6h、12h、24h、48h)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 析,筛选出SP基因家族中的差异基因成员共有98个,通过热图分析其在不同处理时间的差异表达情况。本研 究可为蒙古沙冬青在耐热遗传育种方面的改良提供基因信息和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科学
    内蒙古道地药材赤芍繁育与栽培技术
    2025, 45(6): 93-96.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19
    摘要 ( )   PDF(1689KB) ( )  
    赤芍是内蒙古道地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规范化种植是捉升赤芍产量、保障药材供应的重要途 径,繁育与栽培技术的发展可显著提高赤芍规范化种植水平。本文根据赤芍生长发育特性研究并归纳其繁育与栽 培技术,阐释技术原理,对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进行梳理,总结了适宜内蒙古地区大面积人工繁育与栽培赤芍 的技术。探讨赤芍的林药间作、林下仿野生种植等林药复合栽培技术,提升赤芍品质与产量,捉高土地资源利用 效率,以实现生态效盖与经济效益双赢,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环境
    基于长时序遥感数据的玉林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
    2025, 45(6): 97-103.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20
    摘要 ( )   PDF(3257KB) ( )  
    玉林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深远影响。本文基于 GEE平台,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玉林市2003一2023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类解译,并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 地利用转移矩阵,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003一2023年3期土地利用 分类数据的总体精度分别为0.86、0.90、0.91,Kappa系数分别为0.84、0.88、0.90,分类粉度较高,结果具有 较强的可靠性。耕地面积显著减少,研究区中部、东部及西北、西南的耕地减少最为明显;林地面积增加显著, 集中于兴业县、容县、北流市和博白县;建设用地面积快速扩张,主要由市、县核心区和城镇中心向周边扩张。 2003一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较为剧烈,综合动态度为1.53%;2013一2023年变化趋于稳定,综合动态度降低 至0.34%,表明区域土地利用格局逐渐趋稳。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表现为耕地与林地、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 相互转化,耕地转为林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转移,反映了区域内生态保护政策和城镇化发展 的双重作用。研究结果为玉林市在经济发展、人口资源优化控制、耕地保护与生态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提 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可为类似区域的土地资源管理与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户认知是否影响其耕地质量保护强度
    2025, 45(6): 104-109.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21
    摘要 ( )   PDF(1790KB) ( )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不积极以及保护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依旧是现阶段耕地利用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2024年山东省县域所获得的295份实际调研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0gsic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该 地产权安全认知、土地流转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影响机制。基准模型中,证书重要 性、调整预期、失地预期均会对土地质量保护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在中介效应模型中,流转面积在调 整预期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强度之间存在中介效应,而在证书重要性与失地预期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因此, 政府应加大对土地调整政策的宣传工作,激励农户在进行耕作的同时加强对耕地的质量保护与长期投资,实现绿 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SPF模型在呼兰河流域水文模拟中的应用
    2025, 45(6): 110-113.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22
    摘要 ( )   PDF(2858KB) ( )  
    本文采用HSPF模型结合纳什效率系数(NSE)、相对误差(Er)与决定系数(R2)定量指标,系统评 估了HSP吓模型在呼兰河流域水文模拟的准确度与适用性。研究期间,对模型进行了全面的参数校正,并通过严 格的验证程序检验了模型预测能力。结果显示,优化后的HSPF模型在模拟水文过程方面表现出色,各项验证指 标均接近理想阙值,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为呼兰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规划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夜间灯光的能源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分析
    2025, 45(6): 114-119.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23
    摘要 ( )   PDF(4046KB) ( )  
    分析我国西南地区能源碳排放及影响因素,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基于西南地区2001一2021年的能源消费统计数据、土地覆盖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等,对西南地区土地利用 碳排放进行核算,通过构建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模型)揭示我国西南地区不同用地类型的碳排放空 间分布差异和变化趋势。研究结采表明,2001一2021年西南地区碳排放总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年增率6.3%,累 计增长量37.35亿t。同时,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对于地区的影响来看,2021年有27个城市林地所占比例、建设用 地所占比例对能源碳排放呈现正相关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IS的县域生态敏感性评价
    2025, 45(6): 120-124.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24
    摘要 ( )   PDF(2859KB) ( )  
    生态敏感性评估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和关键环节。本研究以陇南市成县为研究 对象,选取了包括土地利用类型、NDI(归一化植被指数)、高程、坡度、坡向、水体缓冲区和建筑用地距离在 内的7个评价因子,构建了成县的生态敏感性评估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地理信息系统(GS)技术 对成县的生态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将其划分为5个敏感性等级。结果显示,中度敏感的生态区域面积最 大,其次是高度敏感区域、轻度敏感区域、极度敏感区域和不敏感区域,其面积占比分别为49.50%、37.24%、 10.55%、2.47%和0.24%。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水体缓冲区。研究结果可为成县的区域生态 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土县温泉水化学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
    2025, 45(6): 125-129.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25
    摘要 ( )   PDF(2447KB) ( )  
    本文以阿里地区日土县温泉为研究对象,研究区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由于板块运动,使得 研究区溫泉发育良好,区内溫泉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利用水化学特征法对温泉水进行基本特征的调查,随后对研 究区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温泉主要的阳离子是C2,阴离子是HC03”,水化学 类型较复杂。研究区溫泉水来自不同的赋存环境。且对研究区地热水初始温度进行估算,发现研究区地热水温度 较高。通过调研和分析日土县温泉总体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具有很好开发利用潜力。这为阿里地区日土县温泉开 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林园艺
    云南边境地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区划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5, 45(6): 130-137.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26
    摘要 ( )   PDF(4733KB) ( )  
    聚落文化景观是反映区域文化景观差异的显著标志,其中最直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传统村落的文化景 观。云南乃至全国范固内,在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上都有学者进行区划研究,但这些研究在对云南进行区划 时,更多关注地区范固的共性问题,而忽略了云南少数民族数量多分布广但聚集小的个性问题,尤其是对云南边 境地区鲜有研究。因此,本研究聚焦于云南边境地区的文化景观个性问题,基于云南边境地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 的多样性、地域性、稳定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以相对一致性原则作为文化景观区划分的主导性原则,综 合考虑地域完整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以景观基因的视角将云南边境地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空间划 分为4个文化景观民族区:滇东南低热民族区、滇西亚热民族区、滇西南湿热民族区、滇西北高寒民族区;以及 10个文化景观民族亚区。最后,本研究结合自然因素、历史人文因素两大驱动因子,分析云南边境地区传统村 落文化景观形成该区划结果的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居民对昆明城市公园自然教育的认知与需求
    2025, 45(6): 138-145.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27
    摘要 ( )   PDF(2087KB) ( )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持续加速,城市公园作为市民娱乐和休闲的关键聚集地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其自然 教育功能却未得到相应发展。本研究采取线上网络评价收集和线下发放问卷相结合的方式,结合K0模型及 Betr-Wose系数法获取居民对自然教育的需求类型及重要度排序,探究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园自然教育的认知与 需求度。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城市公园的凝视主要集中于“开放,儿童,休闲,市区”等。居民对城市公园 自然教育的活动内容需求和教学形式需求中,必备需求(M)包括A2(休闲类活动)、A3(农业类活动)、A4 (艺术类活动)、A7(公益类活动)、B5(手工创作或踏查笔记形式);期望需求(0)包括A1(运动类活动)、 A6(科学类活动)、B6(采集调查形式);魅力需求(A)包括A5(养生类活动)、B4(自然扮演形式);无关 需求(I)包括B1(解说学习形式)、B2(五感观察形式)、B3(拓展游戏形式)。其中,居民对自然教育的活动 内容需求大于教学形式需求,A4(艺术类活动)的重要度排序较为靠前且敏感度最高,说明居民对此类活动的 需求程度较高,因此城市公园在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时应当首先考虑开展艺术类活动,教学形式层面居民对5 (手工创作或踏查笔记形式)需求度较高。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城市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对策:增强自然教育场 地设施建设,丰富活动内容和教学形式,加强自然教育工作人员培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
    乡村培育新业态新场景转化生态产品价值面临的问题与路径选择
    2025, 45(6): 146-149.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28
    摘要 ( )   PDF(1681KB) ( )  
    乡村培育新业态新场景转化生态产品价值有利于开拓“两山”理论的实践场,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振 兴和生态振兴。乡村培育新业态新场景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包括生态农业发展、绿色加工转化、生态文旅转化3大 模式,面临着新业态新场景发展层次偏低、生态资源开发潜力有待挖掘、生态产品开发效率亟待提高、生态产品 价值红利分享不均等问题,需强化生态资源开发的空间统筹、主体联合,构建生态资源保育增值机制、生态资源 转化赋权机制、生态资源活化赋能机制、生态价值共创共享机制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
    2025, 45(6): 150-156.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29
    摘要 ( )   PDF(1733KB) ( )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在理 论上具有契合性、在实践上具有继承性。基于对这一理论的学习,着眼于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阐释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原则,提出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主要在 于:激活“第一资源”,引领农业现代化;聚力“科技强农”,助力农业现代化;主攻大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 转型;以新型农业生产关系,保障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意义困境及对策建议
    2025, 45(6): 157-160.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30
    摘要 ( )   PDF(1682KB) ( )  
    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加快建设良好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健全农村金融服 务体系、提高农村农业生产融资水平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区域发展互联网背景加持的金融服务现实 意义,探究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方向,深入分析农村金融服务所面对的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农村金 融服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为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持续发展献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研究
    2025, 45(6): 161-164.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31
    摘要 ( )   PDF(1686KB) (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乡村文化的核心元素,也是其中的外在表征,它深深根植于华夏文明,承我 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精髓。本文从物质性、生活性、在场性、历史性、民族性5个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特征进行了阐释,并通过特征分析为乡村文化引领、农民主体、政府引导、科学规划等4条助力原则。在分析 助力原则的基础上,从彰显“非遗”市场价值、壮大“非遗”人才队伍、加强“非遗”项目建设、促进“非 遗”合理利用等4个方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文化发展提供进一步的思考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村返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5, 45(6): 165-169.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32
    摘要 ( )   PDF(1815KB) ( )  
    随着现代化和城镇的加速发展,农村地区大批青壮年人口进城谋生,导致乡土人才外流,农村经济发展 动力不足,“空心化”严重。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需全力推行 人才强国战略。同时,培养乡村人才也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已有学者就人才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人才返乡创业困境、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而鲜有学者运用扎根理论探讨农村返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鉴于 此,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发现农村返乡人才的培养大致经历基础引才、技能提升、成果转化 3个阶段,培养主体以国家、政府顶层单一培养为主,内容多涉及创业培训。因此,未来对农村返乡创业人才的 培养可从院校专业化培养、校企联动、本土人才就地转化等方面考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乡融合发展下城归群体的流动效益提升研究
    2025, 45(6): 170-173.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33
    摘要 ( )   PDF(1836KB) ( )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人力资本的单向流动模式正在转变,提升“城归”群体的流动效益 已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基于资源动员理论,本文分析了阻碍“城归”群体流动效益提升的原因,包 括个体资源与地区需求错位、动员策略与激励措施不足、城乡共建共享机制未完善。为此,根据产业型和资源型 乡镇发展的不同提出差异化策略:提升个体资源适配农村发展需求,优化激励措施缓解收入落差,促进政策协同 推动资源共享等。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2025, 45(6): 174-175.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34
    摘要 ( )   PDF(1665KB) ( )  
    农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机制是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激励 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民收入的平衡。欧美发达国家或地区,如美国和欧盟,通过碳信用交易、生 态服务支付等手段,推动了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提高了农民参与轮作休耕的积极性。而东南亚、巴西等发展中 国家或地区则逐步探索市场化补偿机制,在碳市场、绿色金融等领域取得初步进展。对于中国而言,借鉴国际经 验,构建政策与市场并行的补偿机制,开发碳交易市场和生态服务支付,加强国际合作和绿色金融支持,是推动 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流园地
    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农业职业培训路径研究
    2025, 45(6): 177-180.  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35
    摘要 ( )   PDF(1889KB) ( )  
    本文研究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在农业职业培训中的应用路径,分析其提升培训效率和个 性化学习体验的潜力。面对技术资源限制、伦理隐私等挑战,提出了政策建议,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旨在推动 农业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