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6): 97-103.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20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廖超明 邹冲今 秦元丽 李宥儒
出版日期:
2025-03-30
发布日期:
2025-03-30
作者简介:
廖超明(1975-),男,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通信作者秦元丽(1976-),
女,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保护、林业信息技术建设与应用。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3-30
Published:
2025-03-30
摘要: 玉林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深远影响。本文基于 GEE平台,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玉林市2003一2023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类解译,并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 地利用转移矩阵,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003一2023年3期土地利用 分类数据的总体精度分别为0.86、0.90、0.91,Kappa系数分别为0.84、0.88、0.90,分类粉度较高,结果具有 较强的可靠性。耕地面积显著减少,研究区中部、东部及西北、西南的耕地减少最为明显;林地面积增加显著, 集中于兴业县、容县、北流市和博白县;建设用地面积快速扩张,主要由市、县核心区和城镇中心向周边扩张。 2003一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较为剧烈,综合动态度为1.53%;2013一2023年变化趋于稳定,综合动态度降低 至0.34%,表明区域土地利用格局逐渐趋稳。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表现为耕地与林地、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 相互转化,耕地转为林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转移,反映了区域内生态保护政策和城镇化发展 的双重作用。研究结果为玉林市在经济发展、人口资源优化控制、耕地保护与生态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提 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可为类似区域的土地资源管理与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中图分类号:
. 基于长时序遥感数据的玉林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6): 97-103.
[1]廖美玉,方秀琴,蒋心远,等.黄河流域近40年土地利用/覆 被时空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4,38(02):165- 177,189. [2]Xu Yuqing,Xiao Fengjin,Liao Yaoming.Assessment of grassl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J. Diversity,2022,14(3):160. [3]奎国烟,史常青,杨建英,等。内蒙古草原区植被覆盖度时空 演变及其驱动力[J].应用生态学报,20必,34(10):2713-222 [4]冉涛,徐如阁,李奇。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斜坡地质灾害发育 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24,33(04): 176-187. [5]张燕,粱进一,韦玲霞.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驱动 力分析[J].千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10):65-74 [6]杨漫,刘恩勤,杨扬,等.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的 若尔盖高原湿地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定量分析[J/OL].环 境科学,1-16[2025-02-20].htps://doi.og/10.13227/j. hjkx.202406190. [7]王小娜,田金炎,李小娟,等.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对 遥感发展的改变[J].遥感学报,2022,26(02):299-309. [8]付甜梦,张丽,陈博伟,闫敏.基于GEE平台的海岛地表覆 盖提取及变化监测一以苏拉威西岛为例[J].遥感技术与应 用,2021,36(01):55-64. [9]戴晓琴,沈瑞淇,王俊,等.GEE遥感云平台支撑下的河南省 土地利用变化检测[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38(03):287-294. [10]邹亚东,何亮,张晓萍,等.基于GEE数据平台的北洛河流 域1970-2019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 2021,41(06):209-219. [11]粱锦涛,陈超,孙伟伟,等.长时序Landsat和GEE云平台 的杭州湾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格局演变[J].遥感学报, 2023,27(06):1480-1495. [12]牛乾坤,刘浏,黄冠华,等.基于GEE和机器学习的河套灌 区复杂种植结构识别[J].农业工程学报,2022,38(06): 165-174. [13]全冉,杨雅萍,陈晓娜.多源30m分辨率土地覆被数据在蒙 古高原的一致性分析和精度评价[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2,24(12):2420-2434. [14]巫磊,吴文挺.GEE平台下结合滤波算法和植被物侯特征的 互花米草遥感提取最优时间窗口确定[J].地球信息科学学 报,2023,25(03):606-624. [15]许宝荣,刘一川,董莹,等.基于nVEST模型的兰州地区生 境质量评价[J].中国沙漠,2021,41(05):120-129. [16]解铭威,周慧获,陈耸,等.2000一2020年山西省吕梁市土 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水土保持通报,2024, 44(03):296-306. [17]付乐,迟妍妍,于洋,等.2000一2020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 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22,31 (10):1927-1938. |
[1] | . 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及预测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4): 89-95. |
[2] | . 巴彦淖尔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4): 96-102. |
[3] | . 基于ANN-CA模型的喀斯特山区农村三生空间优化[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4): 103-107. |
[4] | . 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碳排放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关性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3): 84-89. |
[5] | . 东北三省城乡融合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3): 90-96. |
[6] | . 民族山区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3): 111-115. |
[7] | . 茂兰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 及固碳潜力的影响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2): 87-91. |
[8] | . 基于LUCC的鹤岗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及趋势预测[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2): 92-96. |
[9] | . 稻田甲烷排放研究及对策建议 一以辽宁省为例[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2): 103-106. |
[10] | . 基于Landsat卫星数据的上林县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76-81. |
[11] |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外耕地碳汇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82-88. |
[12] | . 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基因特征识别[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89-95. |
[13] | . 基于G$的巴彦淖尔市地名文化景观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96-101. |
[14] | . 双碳目标下农业净碳排放时空演变及趋势预测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102-109. |
[15] | . 基于多因子评价的村庄分类与规划引导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110-11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