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9): 119-123.DOI: 10.19754/j.nyyjs.20250515025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韩会庆
出版日期:
2025-05-15
发布日期:
2025-05-15
作者简介:
韩会庆(1983-),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5-15
Published:
2025-05-15
摘要: 贵州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合理土地利用削弱了自然植被的固碳能力,且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导致二氧 化碳排放显著增加。本研究总结了贵州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意义及目标,探讨了当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存 在的困境,并提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 结构升级,加强生态修复,推进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市场方面,企业需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资清洁能源项 目,参与碳交易市场,共享低碳技术。公众参与至关重要,通过提升环保意识和日常低碳行动,支持清洁能源使 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贵州省通过政府、市场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可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有效保护生 态环境,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中图分类号:
. 贵州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19-123.
[1]孙字栋,毛德华,邱冬冬。长沙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时空演变 特征及多情景模拟[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5,42 (02):529-542. [2]金之钧,张川.面向碳中和的中国能源转型路径思考[J门.北 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60(04):767-774. [3]张雅欣,罗荟霖,王灿。碳中和行动的国际趋势分析[].气 侯变化研究进展,2021,17(01):88-97. [4]胡淑芬,郭亚亭.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的三 维价值向度[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40(02):83-89. [5]顾佰和,于东晖,王琛,等.进一步深化碳达峰、碳中和战路 转型路径的若千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4,39(04): 726-736. [6]何志武,范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对区域碳排放量的影响效应 评估一以重庆市为例[J].西北人口,2019,40(04):79- 90. [7]骆瑞玲,范体军,夏海洋。碳排放交易政策下供应链碳减排技 术投资的博弈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4,22(11):44- 53. [8]张保留,白梓函,张楠,等.城市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评估方法 与应用[J1.环境科学,2023,44(07):3649-3659. [9]魏一鸣,余碧莹,唐葆君,等。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优化方 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4): 3-12. [10]黄炜达,吴君,杨鹏,等.中国典型省份经济活动和居民生 活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J].资源与产业,2024,26(03): 195-209. [11]于涵,刘璐,王文晶,等。基于扎根理论的吉林省“双碳” 政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7 (01):110-116. [12]谢榕芳。新发展理念引领“双碳”目标达成的战略意蕴与实 施路径[J].经济师,2023(06):21-22.[13]辛欣.科技助力“双碳”战略实施路径分析[J].江苏科技 信息,2024,41(06):6-10. [14]陈田田,陈果,王强。贵州省碳吸收/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及 其与经济的脱钩效应[J].生态学报,2024,44(03):915 -929. [15]李旭东.贵州省直接生活能源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41(08):184-191. [16]Zhang M,Yang W,Yang M,Yan J.Guizhou Karst Carbon Sink and Sustainability-An Overview [J].Sustainability,2022,14 (18):11518. [17]刘熹,潘龙高.碳中和目标下的贵州省碳排放预测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8):39-40. [18]骆雪娇.“双碳”战路背景下贵州环境治理模式与生态文明制 度创新[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02):40-45. [19]Yan J,Yang W,Min Z,Yang M.Innovation Strategy for Green Development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in Guizhou-An Overview [J].Sustainability,2022,14 (21):14377. [20]贵州省碳达峰实施方案[J].中国科技奖励,2023(05):37 -48. [21]魏嫒,简小玉。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贵州省土地利用碳排放 演变及预测研究[J].生态经济,2022,38(04):108-114. [22]贵州发布工业领域碳达蜂实施方案[J].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3(02):67. [23]苏显方,陈美霞.基于情景分析的贵州省碳达峰路径预测 [J].统计与管理,2023,38(07):69-79. [24]王大会,李泰君.贵州省碳达峰现状与路径分析[J].中国 资源综合利用,2023,41(01):185-187. [25]芦颖,李旭东,杨正业.贵州省能源碳排放现状及蜂值预测 [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41(11):173-180. [26]Jia JJ.Interac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in Guizhou Province [J].Energy Informatics,2024,7 (1). [27]袁波,昌薇,朱娇媚,等.基于LDI模型的贵州省碳排放 影响因素研究[J].化工管理,2024(03):61-65. [28]昌薇,袁波,汪菊,等.多情景模式下贵州碳排放达峰路径 研究[J].节能,2024,43(04):84-87. [29]钱晓智.基于LDI模型的贵州省工业能源碳排放的影响因 素研究[J].化工管理,2022(34):68-70. [30]韩会庆,汪俊雯,张益鑫,等.贵州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社 会经济脱钩关系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 43(02):92-97. [31]李晓龙,张琼月,刘雨欣.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转 型的影响研究一基于贵州县域面板数据的空间效应分析 [J].区域金融研究,2024(01):29-38. [32]贺席燕,赵航,柳庆英,等。贵州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 素分析[J].贵州科学,2017,35(05):47-52. [33]安芬,李旭东,程东亚.基于LDI的贵州生活能源碳排放 特征及效应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0, 43(02):35-44. |
[1] | . 包膜型缓控释肥在主粮作物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96-101. |
[2] | . 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02-105. |
[3] | . 盐碱地利用农艺措施研究及应用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06-108. |
[4] | . 基于熵值法的昆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8): 88-92. |
[5] | . 岷江上游生境质量与碳诸量时空演变及相关性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8): 100-106. |
[6] | . 气候变化对我国植被碳汇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98-102. |
[7] | . 不同人为干扰下纳帕海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保护建议[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103-107. |
[8] | . 基于综合指标的八虎力河的河流健康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108-112. |
[9] | . 黄河流域夏玉米根系带水质模型应用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113-116. |
[10] | . 科尔沁沙地榆树林下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变化特征[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117-121. |
[11] | . 基于长时序遥感数据的玉林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6): 97-103. |
[12] | . 农户认知是否影响其耕地质量保护强度[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6): 104-109. |
[13] | . HSPF模型在呼兰河流域水文模拟中的应用[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6): 110-113. |
[14] | . 基于夜间灯光的能源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6): 114-119. |
[15] | . 基于GIS的县域生态敏感性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6): 120-12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