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16): 80-84.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18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李宥霖 蔡为民 陈章泉 杜玉祥 张佰林
出版日期:
2025-08-30
发布日期:
2025-08-30
作者简介:
李有霖(2001-),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乡村振兴、城乡规划;通信作者蔡为民(1970-),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
乡村振兴、土地资源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城乡规划等。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8-30
Published:
2025-08-30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宅基地利用逐渐呈现闲置废弃率高、集约利用率低的特点,尽管宅基地制度 改革成效显著,但仍有部分居民宅基地居住的刚性需求难以得到保障;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为 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率和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程度,宅基地的立体利用成为必要途径之一。本文立足于天津 市宅基地立体利用情况,总结其在立体利用实操过程中的做法和不足之处,横向对比国内4个典型地区宅基地立 体利用的模式及经验,并梳理天津市宅基地立体利用与“三权分置”改革苹之间的内在逻辑,以期打通宅基地立 体利用实践难,点,为实现农村建设用地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提供思路和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 宅基地立体利用模式分析与路径探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6): 80-84.
[1]张佰林,朱敏杰,平宗莉,等.农村居民点产住用地权衡特征 及其经济梯度分异一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 2021,35(05):75-83. [2]张诗懿,杜欣蔚,李哲敏.多元主体协同参与闲置宅基地与农 房资源盘活利用模式研究一以浙江省钱塘区实践为例[J/ 0L].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16[2024-10-09].hp:/ kns.cnki.net/kcms/detail/11.3513.S.20240925.1709.018. html. [3]蔡为民,张钰,张佰林,等。乡村空间治理视域下宅基地再利 用类型选择一基于天津市静海区56个宅改试点村的研究 [J].地理科学进展,2022,41(10):1806-1818. [4灯肖鹏.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中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J].南京 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05):147-157. [5]张孝字,方志权,张展,等.上海探索盘活宅基地资源打造乡 村人才公离[J].上海农村经济,2024(09):15-16. [6]张学润,何美丽.农村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策路[J].农村· 农业·农民,2024(18):40-42. [7]陈小君.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历史性机遇与发展选择[J].中国 人民大学学报,2024,38(05):40-57. [8]刘鹏,任添奕。权利保障视域下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有偿退出制 度完善研究[J/OL].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 [2024-10-09].htps:/doi.org10.13842/j.cnki.issnl671- 816X.2024.06.002. [9]胡建,刘立娟.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J].农业经济,2024(09):114-116. [10]王艳西.进城落户人员宅基地有偿转让的逻辑转换与制度优 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1(05):89 -98,203. [11]徐建平,杨双燕.“三权分置”背景下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探 析一以大理试点为视角[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4(09): 12-15. [12]杜晓艳.宅基地使用权改革对乡村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 [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4(08):73-75. [13]张尧,程茂吉。基于技术逻辑与管理政策的村庄规划用地布 局研究[J].绿色科技,2024,26(15):228-236. [14]杨文博,杨丹瑶,徐杰,等。农村闲置宅基地有效利用路径 设计及政策支持研究[J].南方农机,2024,55(16):104 -106,117. [15]陆雅.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理论逻辑与深化路径[J叮 农业经济,2024(08)111-113. |
[1] | . 白云鄂博露天稀土矿山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5): 48-54. |
[2] | . 贵州省台江县旅游碳足迹测算与碳减排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5): 66-69. |
[3] | . 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62-66. |
[4] | . 天津市耕地适度经营规模测算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67-72. |
[5] | . 中国耕地非耕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73-79. |
[6] | . 秸秆基料化驱动草菇栽培的生态循环模式构建[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80-84. |
[7] | . 基于混合特征选择的面向对象土地利用分类[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85-88. |
[8] | . 黑龙江省产水量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89-95. |
[9] | .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云南省坝区县耕地连片化演变规律[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3): 66-70. |
[10] | . 基于VEST模型的哈尔滨市碳储量时空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3): 71-76. |
[11] | .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减碳增收效应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3): 77-82. |
[12] | . 玉米秸秆还田对冻融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3): 87-94. |
[13] | . 跨学科视角下白云湖湿地土地利用长时间序列变化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2): 87-93. |
[14] | . 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2): 94-101. |
[15] | . 我国城市化及农村人口减少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1): 71-7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