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11): 71-75.DOI: 10.19754/j.nyyjs.20250615017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罗青 赵翠薇
出版日期:
2025-06-15
发布日期:
2025-06-15
作者简介:
罗青(2000-),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乡人口迁移与生态环境效应;通信作者赵翠薇(1968-),女,博士,教授。研
究方向:土地管理与资源开发。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6-15
Published:
2025-06-15
摘要: 我国正经历着大规模的城乡人口迁移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进程还将持续,给人 地关系带来了不确定性。精细尺度的人口变化研究对于理解、模拟和调控人地系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揭示 我国农村人口减少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究城市化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夜间灯光、人口密度、遥感观 测等数据估计了我国城乡人口密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揭示了综合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变化,从推-拉角度分析人 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探究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0一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提高了76.49%,超过20%的农村 地区人口减少,超过40%的城市地区人口增加。城乡人口迁移以“胡焕庸线”为界,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 稀疏且差异悬殊。运用推-拉理论表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经济、政策、文化等方面。本文研究结果对人地 系统的优化调控,特别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
. 我国城市化及农村人口减少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1): 71-75.
[1]王德,朱玮,叶晖.1985~2000年我国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差 异的均衡作用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3(06):1-9. [2]劳昕,沈体雁,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人口流动空间模式变化一 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人口科 学,2015(01):15-28,126. [3]Shi C,Lu X,Zhang H,et al.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induced by rural- to -urban migration during China's urbanization (2005 - 2015)[J].Environmental Science Ecotechnology,2022,10: 100166. 「4]王桂新,魏星,沈建法.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作 用关系之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148-161. [5]刘盛和,邓羽,胡章.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划分方法及空 间分布特征[J].地理学报,2010,65(10):1187-1197 [6]卢文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减地增”研究[D].北京: 北京大学,2022. [7]柳建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及改革研究一—基于农村劳动力流 动及人口城市化视角的分析[J].中州学刊,2011(05):72-77. [8]汪梦溪.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网络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D].成 都:西南财经大学,2023. [9]张美霞.城镇化进程中户籍约束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D].重庆:西南大学,2022. [10]刘志强,谢家智.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来自重庆的经验证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4(11):31-39. [11]王锦池,尚正永。苏州市农村人口规模变化和空间迁移对乡 村振兴的影响[J].城市建筑,2024,21(21):142-146. [12]杨传开,宁越敏.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格局演变及其对城镇化 发展的影响[J].地理研究,2015,34(08):1492-1506. [13]古恒字,劳昕,温锋华,等.2000一202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 移格局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22,77 (12):3041-3054. [14]Chen J,Gao M,Cheng S,et al.Global 1 kmx 1 km gridded re- vised re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n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during 1992-2019 based on calibrated nighttime light data [J.Scientif- ic Data,2022,9:202. [15]李斌,吴书胜,朱业。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刺 余劳动力转移一基于“推拉理论”和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 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5(10):3-10. [16]连海涛,郭莹,孙柯柯,等.以“推拉”理论为基础的太行 山区传统村落微更新式保护策路[J].城市建筑,2017 (11):10-12. [17]曹琳剑,王杰,王欢欢,等。京津冀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口集 聚耦合演进分析一基于推拉理论解析[J].地理科学, 2019,39(08):1256-1264. 18]Yang Y,Ma M,Tan C,et al.Spatial recognition of the urban- rural fringe of Beijing using DMSP/OLS nighttime light data [J]. Remote Sensing,2017,9:1141. 19]Feng Z,Peng J,Wu J.Using DMSP/OLS nighttime light dataand K-means method to identify urban-rural fringe of megacities J].Habitat Interational,2020,103:102227. [20]Qi W,Deng Y,Fu B.Rural attraction:The spatial pattern and driving factors of China's rural in-migration [J].Joumnal of Rural Studies,2022,93:461-470. [21]Yue T,Liu J,Wang Y.Digital simulation of population density in China [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3,58:17-24. [22]Yang H,Chen W.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urban vegetation carbon sink and driving mechanisms of human activities in Huaibei, China [J].Environmental Science Pollution Research,2022. [23]柳建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及改革研究一基于农村劳动力 流动及人口城市化视角的分析[J].中州学刊,2011(05): 72-77. [24]欧阳慧,吕云龙。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展及面临的新形势 [J].中国物价,2022(06):9-11. [25]唐琼,吴静。新中国成立以来户籍制度的变迁改革及经验启 示[J].老区建设,2022(03):25-31. [26]杨江海,彭珂珊。我国农村人口增长与土地制度变化的利弊 分析与对策[J].经济地理,1991(04):45-49. [27]刘雅南,邵宜航。中国户籍制度下的城市化与结构转变[J] 经济学动态,2013(01):32-39. [28]李岳云.城乡一体化的框架体系与基本思路[J].江苏农村 经济,2010(02):32-34. |
[1] | . 基于LDI模型的贵州省种植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71-75. |
[2] | . 典型喀斯特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C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76-83. |
[3] | . 甘肃省黄河流域耕地适宜性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84-88. |
[4] | . 内蒙古外来入侵物种蓝花矢车菊[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89-91. |
[5] | . 贵州山区农村撂荒空间特征及治理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92-96. |
[6] | . 包膜型缓控释肥在主粮作物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96-101. |
[7] | . 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02-105. |
[8] | . 盐碱地利用农艺措施研究及应用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06-108. |
[9] | . 贵州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19-123. |
[10] | . 基于Landsat8数据的香港近海海域叶绿素a浓度反演[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24-130. |
[11] | . 基于熵值法的昆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8): 88-92. |
[12] | . 岷江上游生境质量与碳诸量时空演变及相关性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8): 100-106. |
[13] | . 气候变化对我国植被碳汇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98-102. |
[14] | . 不同人为干扰下纳帕海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保护建议[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103-107. |
[15] | . 基于综合指标的八虎力河的河流健康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108-11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