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6): 114-119.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23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周红韵 韩会庆 赵云梅 简元菊
出版日期:
2025-03-30
发布日期:
2025-03-30
作者简介:
周红韵(1995-),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城市环境规划;通信作者韩会庆(1983-),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土
地生态效应。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3-30
Published:
2025-03-30
摘要: 分析我国西南地区能源碳排放及影响因素,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基于西南地区2001一2021年的能源消费统计数据、土地覆盖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等,对西南地区土地利用 碳排放进行核算,通过构建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模型)揭示我国西南地区不同用地类型的碳排放空 间分布差异和变化趋势。研究结采表明,2001一2021年西南地区碳排放总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年增率6.3%,累 计增长量37.35亿t。同时,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对于地区的影响来看,2021年有27个城市林地所占比例、建设用 地所占比例对能源碳排放呈现正相关趋势。
中图分类号:
. 基于夜间灯光的能源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6): 114-119.
[1]巴曙松,吴大义。能源消费、二氣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基于 二氧化碳减排成本视角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31(06):5-11. [2]单孟文,李婷,王映然,等.2000一2020年青岛市区域碳排放 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通报,2024,44 (03):367-378,389. [3]韩救,周翔,象伟宁。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其低碳管理研究 进展[J].生态学报,2016,36(04):1152-1161. [4]陈姜全,李效顺,耿艺伟,等。中国城镇化与碳排放机制分析 及实证研究一基于经济发展、人口转移和城镇扩张视角 [J].自然资源学报,2024,39(06):1399-1417. [5]Liu H,Ma L,Xu L.Estimating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county -level fossil fuel consumption based on integrated nighttime light da- ta[J.Jour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1,278:123427. [6]吕倩,刘海滨。京津冀县域尺度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一基于 DSP/OLS夜间灯光数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9,21(06):41-50. [7]周红韵,叶润成,韩会庆,等。山地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 量影响的情景模拟一以贵阳市为例[JOL].华北水利水电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3[2024-06-18].hp://kns. mki.net/kems/detail,/41.1432.tv.20240426.1728.002.hlml. [8]方芳,赵军,黄宏运,等.城镇化推进模式与我国农业低碳全 要素生产率一来自双源夜间灯光证据[J].统计研究,2024,41(04):111-125. [9]苏泳娴,陈修治,叶玉瑶,等.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能源 消费碳排放特征及机理[J].地理学报,2013,68(11): 1513-1526. [10]杜海波,魏伟,张学渊,等.黄河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 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一基于DMSP/OLS与NPP/VIIRS夜间 灯光数据[J].地理研究,2021,40(07):2051-2065. [11]Cui X W,Shaojun E,Niu D X,et al.Forecasting of carbon e- mission in China based on 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optimized by modified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J].Sustainability, 2021,13(21):12302. [12]王艳军,王孟杰,李少春,等.由NPP-VIRS影像估算广东 省碳排放的尺度效应分析[J].测绘通报,2021(11):25- 30. [13]Pu X F,Yao J,Zheng R Y.Forecast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s building sector to 2060 [J.Ener- gies,2022,15(14):4950. [14]王风婷,方恺,于畅.京津冀产业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 钩弹性及驱动因素一基于Tapio脱钩和LDI模型的实证 [J].工业技术经济,2019,38(08):32-40. [15]胡剑波,赵魁,杨苑翰。中国工业碳排放达蜂预测及控制因 素研究:基于BP-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实证分析[J].贵 州社会科学,2021(09):135-146. [16]胡剑波,罗志鹏,李峰.“碳达峰”目标下中国碳排放强度预 测:基于LSTM和ARMA-BP模型的分析[J].财经科学, 2022(02):89-101. [17]田鹏,李加林,王丽佳,等.基于GTWR模型的浙江省海岸 带三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 2020,31(09):3173-3186. [18]Xu K,Wang X P,Jiang C,et al.Assess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ecosystems to climate change based on climate exposure,vegeta- tion stability and productivity J].Forest Ecosystems,2020,7 (3):12. [19]Piao,Shilong,Fang,et al.The carbon balance of terrestrial e- cosystems in China J].Nature,2009,458 (7241):1009- 1013. [20]卢秀,李佳,段平,等.中国区域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 的校正[J].测绘通报,2019(07):127-131. |
[1] | . 基于长时序遥感数据的玉林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6): 97-103. |
[2] | . 农户认知是否影响其耕地质量保护强度[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6): 104-109. |
[3] | . HSPF模型在呼兰河流域水文模拟中的应用[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6): 110-113. |
[4] | . 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及预测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4): 89-95. |
[5] | . 巴彦淖尔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4): 96-102. |
[6] | . 基于ANN-CA模型的喀斯特山区农村三生空间优化[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4): 103-107. |
[7] | . 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碳排放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关性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3): 84-89. |
[8] | . 东北三省城乡融合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3): 90-96. |
[9] | . 民族山区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3): 111-115. |
[10] | . 茂兰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 及固碳潜力的影响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2): 87-91. |
[11] | . 基于LUCC的鹤岗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及趋势预测[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2): 92-96. |
[12] | . 稻田甲烷排放研究及对策建议 一以辽宁省为例[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2): 103-106. |
[13] | . 基于Landsat卫星数据的上林县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76-81. |
[14] |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外耕地碳汇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82-88. |
[15] | . 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基因特征识别[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89-9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