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18): 85-90.DOI: 10.19754/j.nyyjs.20250930019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王文歌 崔佳
出版日期:
2025-09-30
发布日期:
2025-09-30
作者简介:
王文歌(2001-),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通信作者崔佳(1985-),女,博士,教授。研究方
向: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9-30
Published:
2025-09-30
摘要: 黑龙江省东部城市群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粮食安全核心区,其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ESV)演变研究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2000一2020年多时期遥感数据,综合运用土地利 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及修正的ESV评估模型,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发现:耕地持续扩张(2216.98km2)与湿地面积骤减(1925.55km2)构成土地利用变化的价段性特征,综合动 态度由0.28%降至0.23%:ESV总量保持稳定,但内部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其中调节服务下降最为显著,水文调 节和气候调节功能衰退与湿地面积缩减直接相关;敏感性分析显示,ESV评估结果可信(CS<1),湿地和林地为 高敏感类型。研究证实,耕地扩张与湿地退化是生态功能衰退的主因,建议通过“三线协同”管控优化国土空 间格局,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中图分类号:
. 黑龙江省东部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8): 85-90.
[1]Tumer B L,Lambin E F,Reenberg A.The emergence of land change scienc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sustainability [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7,104 (39):16185-16190. 2]Lambin E F,Tumer B L,Geist H J,et al.The causes of land- use and land-cover change:moving beyond the myths [J].GlobalEnvironmental Change,2001,11 (4):261-269. [3]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国土 空间规划(2021一2035年)多的通知[DB/0L].hps://ww. hlj.gow.cn/hlj/cl08376/202405/c00_31735697.shtml.2024- 05-17. [4]朱会义,李秀彬.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 [J].地理学报,2003(05):643-650. [5]谢高地,张彩霞,张雷明,等.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J].自然资源学报,2015,30 (08):1243-1254. [6]赵同谦,欧阳志云,郑华,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 其价值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4(04):480-491. [7]黄海潮,雷鸣,孔祥斌,等。中国耕地空间格局变化及其生态 系统服务价值响应[J].水土保持研究,2022,29(01):339 -348. [8]陈美景,王庆日,白中科,等.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 转型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 43(22):9459-9470. [9]孙宝娣,崔丽娟,李伟,等。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空 间尺度转换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8,38(08):2607- 2615. [10]Costanza R,D'Arge R,De Groot R,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J].Nature,1997,387: 253-260. [11]Assessment M E.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synthesis [J].Physics Teacher,2005,34 (9):534. [12]张百婷,李宗省,冯起,等.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祁连山地 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化分析[J].生态学报,2024,44 (10):4187-4202. [13]刘吉平,赵丹丹,田学智,等.1954一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 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力[J].生态学报,2014,34 (12):3234-3244. [14]贾天朝,胡西武.1985-2020年中国“两屏三带”生态屏障 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演化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24, 31(04):348-363. [15]丘海红,胡宝清,张泽.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广西近20年生 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2,12 (05):1455-1465. [16]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J.生态科学,2023,42(06):144-155. |
[1] | .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DVI时空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8): 73-79. |
[2] | . 文化共生视域下肇兴侗寨乡土景观多维转译机制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8): 80-84. |
[3] | . 湖南省县域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7): 80-84. |
[4] | . 东北地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驱动力探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7): 85-93. |
[5] | . 宅基地立体利用模式分析与路径探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6): 80-84. |
[6] | . 基于PSR模型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6): 85-89. |
[7] | . 基于HSPF模型的呼兰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6): 90-94. |
[8] | .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内蒙古草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6): 95-100. |
[9] | . 董志塬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与动力机制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6): 101-107. |
[10] | . 水体DOM对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机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6): 108-112. |
[11] | . 长株潭市民对长株潭绿心地区游憩服务需求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6): 113-116. |
[12] | . 白云鄂博露天稀土矿山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5): 48-54. |
[13] | . 贵州省台江县旅游碳足迹测算与碳减排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5): 66-69. |
[14] | . 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62-66. |
[15] | . 天津市耕地适度经营规模测算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67-7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