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18): 73-79.DOI: 10.19754/j.nyyjs.20250930017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DVI时空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刘引鸽 侯玉君 林茂琦 姚川 徐程 李丹丹 吕欣怡   

  1. 1.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陕西宝鸡721013; 2.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陕西宝鸡721013
  • 出版日期:2025-09-30 发布日期:2025-09-30
  • 作者简介:刘引鸽(1965-),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及生态研究。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771048):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项目编号:2025SF-YBXM-273)
  • Online:2025-09-30 Published:2025-09-30

摘要: 本文聚焦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区,系统分析了2000一2022年植被NDVI的时空演变规律,阐明了气候变化 与人为活动对植被动态的交互作用机制,以期为该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基于2000一2022年 MODIS NDVI及年均温、低温、高温和降水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探究植被时空演变特征,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 定量评估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植被的澎响。研究发现:近23年陕北黄土高原植被NDI随时间波动增加,速 率为5.7%·10a,植被改善区域占93.12%,其中79.28%显著改善;年总降水与研究区NDVI主要呈正相关, 面积为93.14%,且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正效应大于低温的负效应;人类活动主导植被NDVI变化,植被改善区人 类活动贡献率为80.33%,其中64.32%的区域贡献率超过80%,气候因子的贡献率仅为22.98%,且贡献率高于 60%的占比仅为3.69%。植被退化区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70.42%和30.12%,且高值区呈现集聚 特征,贡献率分别占45.57%和49.12%;9种植被与年总降水量均呈正相关,气溫因素对草原的正向影响最大, 面积为80%以上。人类活动对荒漠的正向作用最大,但对草甸、草原和栽培植被以负面影响为主。2000-2022年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整体呈改善趋势,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其中人类活动的贡献相对较大。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变化;气候变化;人类活动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