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17): 85-93.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17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东北地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驱动力探究

史天戈 刘雁 刘海旭 吕文文   

  1. 吉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 出版日期:2025-09-15 发布日期:2025-09-15
  • 作者简介:史天戈(1998-),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资源生态与环境地理;通信作者刘雁(1977-),女,博士,教投,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区域资源环境变化。
  • 基金资助: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10509028RQ)
  • Online:2025-09-15 Published:2025-09-15

摘要: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粮食安全与生态屏障核心区,受城镇化、农业集约化及矿产开发影响,土地覆被破碎 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问题突出。基于1993一2023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景观破碎度、分离度、优势 度三维评价模型,结合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东北地区生态风险时空分异规律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生态 风险整体趋缓,高风险区面积减少47.1%,但科尔沁沙地、三江平原湿地及辽中南城市群仍为持续性高一高聚集 区,低风险区集中于大兴安岭长白山森林核心区。风险转移显示,29.4%的中高风险区转为低风险区,但三江平 原腹地存在高风险情况。驱动机制上,植被指数、生态服务价值与人为影响指数为核心驱动因子,自然因子贡献 率超49%,土地利用强度与人为影响指数交互贡献率达61.4%,叠加气候暖干化加剧风险分异。交互作用表明, 生态服务价值与人为影响指数交互贡献值(62.66%)揭示高生态价值区面临更剧烈干扰风险,日照时长与风蚀 模数交互(53.75%)反映气候干旱化加重沙地扩张。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地理探测器:东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