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10): 92-96.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21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白玉梅 王涛 韩会庆 何树臣 申思民 张贵诗
出版日期:
2025-05-30
发布日期:
2025-05-30
作者简介:
白玉梅(1998-),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土地规划,自然资源与利用;通信作者韩会庆(1983-),男,教授,博士。研
究方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5-30
Published:
2025-05-30
摘要: 撂荒土地不仅对农业生产力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产生不良影响,还加剧了经济衰退、社会不稳定和粮食 安全风险。本文以贵州省典型山区农村一铅厂坝村为研究区,通过问卷调查、遥感影像数据、GS空间分析法 和景观格局分析法,对撂荒地的空间特征及其与地形、道路、水源地、房地的关系以及劳动力响应进行深入探 讨。研究结果表明,撂荒地主要集中在坡度较陡、高程较高、远离道路和水源的区域,并表现出较高的景观破碎 化和复杂性。此外,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及土地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等因素是撂荒现象的主要驱动因素。基于 这些发现,本文捉出了改善贵州山区撂荒问题的治理路径,旨在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从而促进 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 贵州山区农村撂荒空间特征及治理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92-96.
[1]程东亚,李旭东.贵州乌蒙山区人口-经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 协调关系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21,30(01):125-135. [2]余李敏,李阳兵,罗光杰,等。贵州中部岩溶山区坡耕地时空 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22,38(11): 289-298. [3]姚志,贾景辉.中国农村撂荒耕地再利用的理论逻辑、现实困 境与行动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25(01):113-122 [4]杨林,陈珏仪,李航飞,等.韶关市农村耕地撂荒驱动因素及 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3,43(14):154-157. [5]孙小字,杨钢桥.农业社会化服务对耕地撂荒的抑制效应一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资源科学,2024,46(08):1554- 1569. [6]匡远配,彭云,李妍妍。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多重逻 辑、基本特征及实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24(12):2 -22 [7]葛玉娟,赵字鸾,李秀彬.山区耕地细碎化对土地利用集约度 影响一以贵州省亚鱼村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0,39 (07):1095-1105. [8]高晓燕,向念。家庭化迁移与农户耕地隐性撂荒一基于中国 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J].江汉论坛,2023(09):5- 13. [9]黄慧琼,萎平.贵州三穗县耕地撂荒及其定量分析[J].南方 农机,2020,51(05):21-22. [10]姚志,贾景辉。中国农村撂荒耕地再利用的理论逻辑、现实 困境与行动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25(01):113-122. [11]郑淋议,钱文荣.人口老龄化对农地利用的影响研究一基 于大样本微观农户的考察[刀.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 学版),2024,54(10):5-20. [12]庄健,罗必良。农田整治对农户撂荒行为的影响一基于 “农田整治一要素市场一作物布局”治理策路的分析[J刀。南 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06):132-145. [13]谢花林,吴箐,李秀彬.湘闽赖山区劳动力转移差异对梯田回 撂荒决策和规模的影响[J].地理学报,2023,78(01):16 -34. [14]陈藜藜,邹朝晖,刘晔。基于条件过程分析的农村劳动力外 流对耕地撂荒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23,37 (11):73-83. [15]韩会庆,马淑亮,郜红娟,等.喀斯特乡村土地利用景观的 粒度效应[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39(04):127-133. [16]张新鼎,崔文刚,韩会庆,等。基于“三生”适宜性的典型 喀斯特乡村土地利用冲突识别及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 2023,30(04):412-422. [17]李晓雅,郭青霞,杜轶。不同类型村庄撂荒耕地景观格局特 征对比分析[J.农学学报,2019,9(08):19-25. |
[1] | . 基于LDI模型的贵州省种植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71-75. |
[2] | . 典型喀斯特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C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76-83. |
[3] | . 甘肃省黄河流域耕地适宜性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84-88. |
[4] | . 内蒙古外来入侵物种蓝花矢车菊[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89-91. |
[5] | . 包膜型缓控释肥在主粮作物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96-101. |
[6] | . 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02-105. |
[7] | . 盐碱地利用农艺措施研究及应用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06-108. |
[8] | . 贵州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19-123. |
[9] | . 基于Landsat8数据的香港近海海域叶绿素a浓度反演[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24-130. |
[10] | . 基于熵值法的昆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8): 88-92. |
[11] | . 岷江上游生境质量与碳诸量时空演变及相关性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8): 100-106. |
[12] | . 气候变化对我国植被碳汇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98-102. |
[13] | . 不同人为干扰下纳帕海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保护建议[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103-107. |
[14] | . 基于综合指标的八虎力河的河流健康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108-112. |
[15] | . 黄河流域夏玉米根系带水质模型应用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113-11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