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农业科学
    华北平原夏玉米WHCNS模型适用性分析
    2025, 45(17): 1-4.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01
    摘要 ( )   PDF(3161KB) ( )  
    为探究土壤-作物系统水热碳氮耦合模型(SoilWaterHeatCarbon andNitrogenSimulalion,WHCNS)在华 北平原的适用性,本研究基于2年的夏玉米田间试验数据对WHCINS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经率定后 的WHICINS模型可用于土壤水力特性、氮损失和作物生长发育的模拟。表明WHCINS模型具有精确模拟华北平原 夏玉米生育期内土壤水力运动特性、氮损失和作物生长的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芍药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2025, 45(17): 5-11.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02
    摘要 ( )   PDF(3460KB) ( )  
    为提升芍药花总黄酮提取率,本研究借助单因素试验筛选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 参数。试验采用超声辅助聚乙二醇400(PEG400)-硫酸铵双水相提取芍药花中的总黄酮,测定手段采用紫外分 光光度法。对PEC400质量分数、液料比和超声功率等6个方面开展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影响提取效果的关键变 量;选取硫酸铵质量分数、液料比和超声时间三因素进行Box-Behmken响应面试验。结果显示:单因素最优条件 为PEC400浓度27%、硫酸铵21%、液料比50mL·g、超声30min、提取温度30℃,超声功率240W。苟药花总 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PEG400浓度21%、硫酸铵22.5%、液料比45mL·g、超声23min、提取温度40℃、超 声功率300W。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达37.83±0.45mg·g。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法能高效提 取芍药花中黄酮类化合物成分,稳定可行,绿色环保,为芍药花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单 一部位利用”向“全株资源开发”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节水灌溉下不同品种娃娃菜的生理应答及抗旱性评价
    2025, 45(17): 12-21.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03
    摘要 ( )   PDF(7922KB) ( )  
    为筛选出适合河西走廊干早灌区较为节水的娃娃莱品种及研究节水灌溉下对其生理应答,以8个品种娃 娃莱为试材,设计正常灌溉和节水灌溉2个灌溉水平开展大田试验,研究节水灌溉对生长发育与产量、营养品质 及抗早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W3、W7在节水灌溉下可稳产,W3、W5、W7通过累积可溶性蛋白、 可溶性糖、维生素C、铁元素等积极应对干早胁迫,W3对细胞渗透压调节能力强,W5叶片损伤可能更严重, W3、W4、W6、W7酶促抗氧化系统活性更高。主要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8个品种娃娃菜28个抗旱指 标,综合表现最佳的有W7、W5、W3、W6,适宜推广种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干旱灌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裙竹荪抗李斯特菌的潜在机制研究
    2025, 45(17): 22-24.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04
    摘要 ( )   PDF(2215KB) ( )  
    本研究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长裙竹苏活性成分抗李斯特菌的潜在作用机制。利用PubMed、中国知网 等数据库查阅并筛选出长裙竹苏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NCBI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出枯草芽孢杆菌的核心靶点,利 用分子对接技术、C0功能及KECG通路分析等方法探究长裙竹苏抗李斯特菌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长裙 竹苏抗李斯特菌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丁基异丁酯和十六烷酸,主要通过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肽聚糖基 细胞壁生物过程等C0功能活性以及侵袭细菌上皮细胞通路发挥抗李斯特菌的潜在作用机制。综上,长裙竹苏可 能通过调节李斯特菌相关的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着细菌的代谢过程、细胞壁的削弱及降低侵袭力等达到抗李斯特菌 的作用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肥料在桶栽茄子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2025, 45(17): 25-28.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05
    摘要 ( )   PDF(1998KB) ( )  
    以茄子品种“宝莱三号”为试验材料,施加不同肥料为变量,进行茄子桶栽试验。通过测定植株株高、 叶面积、茎粗、叶绿素、单果重、干鲜重、根重及根长植株形态,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粗纤维果实品 质以及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全盐、速效钾、有效磷、全氮土壤指标,研究不同肥料对茄子生长质量、果实品 质以及根系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的种植生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施用西班牙微藻能量肥能有 效增强茄子长势,提高其产量,并改善果实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碱胁迫条件下水稻热激蛋白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2025, 45(17): 29-32.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06
    摘要 ( )   PDF(2581KB) ( )  
    本研究以水稻“中花11”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浓度碳酸氢钠碱胁迫下对 水稻表型和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碱胁迫条件下,大部分sHSP和HSP90家族基因的 表达变化趋势与表型变化趋势一致,说明低浓度碱胁迫促进基因表达,进而促进水稻生长;高浓度抑制基因表 达,进而抑制水稻生长。rHSP90基因的表达量随碳酸氢钠浓度升高而增大,高浓度碱胁迫促进基因表达。本文 分析了水稻热激蛋白在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水稻耐碱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提高水稻产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工程
    兰州新区秦川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方案分析
    2025, 45(17): 33-37.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07
    摘要 ( )   PDF(1724KB) ( )  
    针对兰州新区秦川园区土地利用低效、土壤贫瘠、灌溉排水不畅等问题,本研究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技 术方案。通过土地平整消除砂坝砂坑,实现土地集中连片;采用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改良土壤;构建滴 灌与管灌结合的灌溉系统,配套调蓄水池与过滤设备;完善4m宽机耕路、3m宽生产路路网,并建设农田防护 林网与输配电工程。该方案经科学设计与多方论证,预计可显著提升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生产抗灾能力,为西北 千早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技术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河灌区高效农业灌溉供水安全保障方案技术探讨
    2025, 45(17): 38-43.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08
    摘要 ( )   PDF(1936KB) ( )  
    为解决党河灌区水资源调蓄不足、农业用水效率低、地下水超采等问题,保障农业灌溉供水安全,本研 究提出综合保障方案。本文在分析灌区供水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灌区水资源供需水平衡分析,进一步提出 “水盆子”调蓄工程和敷设输配水管网建设方案,对其水盆子选址选型、管材比选及主要建筑物设计等方面进行 全方位技术探讨,对解决灌区供水矛盾提供技术支撑,对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推动区域生 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智能控制的农业精准灌溉系统研究与应用
    2025, 45(17): 44-47.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09
    摘要 ( )   PDF(2252KB) ( )  
    为提高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作物精准灌溉,节约农业用水。基于对智能控制农业精准灌溉目 标分析,构建融合物联网感知层、控制器执行层的系统架构,通过多元数据融合,结合不同作物、生长阶段及需 求设计自动灌溉模型,以粒子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预测作物蒸腾蒸发量,作为模糊控制输入,实现启动继电 器、电磁阀自动灌溉。结果表明:基于智能控制的农业精准灌溉系统在大棚中通过控制功能测试,以手持设备发 送灌溉命令,启闭电磁阀,远程控制以Web网页、客户端进行控制,确定控制功能正常,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基于智能控制的农业灌溉系统可以实现农业精准灌溉,融合物联网感知、先进控制算法,可自动化、智能化满足 作物生长用水需求,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膨化剂对凉山苦荞片品质改良的对比研究
    2025, 45(17): 48-52.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10
    摘要 ( )   PDF(2382KB) ( )  
    为解决凉山苦荞片膨松度、酥脆度较低等问题,本研究以凉山苦荞为原料,选取膨化率、吸水率、含水 率、色差、质构和感官评分为指标,探究不同膨化剂对苦荞片品质改良的效果。结果显示,在同等实验条件下, 7种膨化剂的加入对苦荞片的品质均有改善作用,其中相对最优的膨化剂为PSJ05(君发),可使苦荞片的膨化率 由20.55%提升至39.13%,吸水率由37.38%提升至54.19%,含水率由74.28%降低至65.77%,破裂力为 6.52N、感官弹性9.3%、咀嚼性0.14mJ、硬度7.82N。感官评分优于对照组且膨化剂的加入对苦荞片色泽无明 显的改变,所以膨化剂的加入对苦荞片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昭苏县夏塔灌区现状评估及节水改造方案探讨
    2025, 45(17): 53-58.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11
    摘要 ( )   PDF(1732KB) ( )  
    为推动昭苏县夏塔灌区可持续发展,采用现场勘查、数据资料分析等方法评估灌区现状。研究发现,灌 区供水量满足现状及规划要求,但存在渠道老化渗漏、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信息化管理落后等问题,制约农业生 产与经济社会发展。针对上述情况,提出涵盖渠道结构优化、信息化系统升级、配套工程完善的节水改造方案。 该方案实施后,可显著提升渠道输水能力与水利用系数,改善灌溉条件,助力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对深化灌区 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业科学
    林草复合模式下草种选择研究进展
    2025, 45(17): 59-64.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12
    摘要 ( )   PDF(1738KB) ( )  
    林草复合系统(Agroforestry)是生态农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不仅优化了资源利用,还增强了土地 的生态服务功能。本文探讨了林草复合模式下,如何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林木种类、气候变化以及牧草的生物 学特性选择适合的林下草种。通过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分析了不同草种的生态适应性、草种间的互补 作用及其在林草复合系统中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合理选择林下草种,不仅能够提升土壤肥力,促进生物多样 性,还能够提高林草复合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本文还结合了不同地区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林草复合模式下 草种选择的策略,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科学
    植物嫁接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5, 45(17): 65-69.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13
    摘要 ( )   PDF(1725KB) ( )  
    植物嫁接技术是一种通过人工手段实现植物遗传特性整合的无性繁殖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的繁殖和改 良。本文综述了植物嫁接常用方法及影响嫁接成活的关键因素,重点解析其在水果、蔬菜、花卉、林木及药用植 物方面的最新应用进展,并对其未来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嫁接技术的多元化、精准化应用提供参 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苦荞品种在凉山州的主要生物学性状与品质表现研究
    2025, 45(17): 70-75.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14
    摘要 ( )   PDF(1738KB) ( )  
    为实现苦荞高产优质栽培,本试验以14个不同苦荞品种为材料,其中,“九江苦荞”作为对照,测定 不同品种苦荞的生物学性状以及氨基酸、蛋白质、脂肪、淀粉和黄酮(主要是芦丁和榭皮素)的含量,并进行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总量在9.66~11.30g·100g,蛋白质含量在11.12~12.48g·100g,脂肪含量 在1.84~4.22g·100g,总淀粉含量在571.10~859.08mg·g,黄酮含量在1.42%~3.79%;相关性分析显示, 主茎分枝数与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分枝数较少的品种更有利于黄酮类物质积累;花序柄长与氨基酸总量呈显 著负相关,短花序柄品种在氨基酸合成方面具有优势。综合分析发现,“西荞8号”的表现最优异,且主要品质 指标均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陕西蓝莓丰产栽培技术初探
    2025, 45(17): 76-79.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15
    摘要 ( )   PDF(1697KB) ( )  
    为促进陕西省蓝莓产业的健康发展,探索适合当地的丰产栽培技术体系。本文系统总结了陕西省勉县、 洋县、周至县、鄂邑区等地的蓝莓引种建园实践经验,重点研究了建园环境要求、品种选择与配置、土壤改良、 定植技术、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及采收贮运等关键技术环节。结论表明,通过集成应用上述 技术,可在陕西秦巴山区和关中地区实现蓝莓丰产载培,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环境
    湖南省县域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2025, 45(17): 80-84.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16
    摘要 ( )   PDF(2216KB) ( )  
    本研究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从种植结构非粮化和农业生产结构非粮化两方面 探索2019年湖南省县域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9年湖南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为 44.23%,农业生产结构非粮化率为23.48%,2种非粮化现象均呈现四周高中间低,西北部高于东南部的空间格 局;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模型的R2为0.31,耕地平均斑块面积、城镇化水平、农业产值占GDP比值、农业机 械总动力和地均劳动力资源为主要促进因素,耕地占比为主要抑制因素;农业生产结构非粮化逐步回归分析得到 的R2为0.43,主要受坡度、城镇化水平、地均劳动力资源、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建议调整惠农补贴并 优化资源配套,多方位解决粮食销售问题,实现农民增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三协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北地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驱动力探究
    2025, 45(17): 85-93.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17
    摘要 ( )   PDF(4150KB) ( )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粮食安全与生态屏障核心区,受城镇化、农业集约化及矿产开发影响,土地覆被破碎 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问题突出。基于1993一2023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景观破碎度、分离度、优势 度三维评价模型,结合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东北地区生态风险时空分异规律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生态 风险整体趋缓,高风险区面积减少47.1%,但科尔沁沙地、三江平原湿地及辽中南城市群仍为持续性高一高聚集 区,低风险区集中于大兴安岭长白山森林核心区。风险转移显示,29.4%的中高风险区转为低风险区,但三江平 原腹地存在高风险情况。驱动机制上,植被指数、生态服务价值与人为影响指数为核心驱动因子,自然因子贡献 率超49%,土地利用强度与人为影响指数交互贡献率达61.4%,叠加气候暖干化加剧风险分异。交互作用表明, 生态服务价值与人为影响指数交互贡献值(62.66%)揭示高生态价值区面临更剧烈干扰风险,日照时长与风蚀 模数交互(53.75%)反映气候干旱化加重沙地扩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茶气象灾害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2025, 45(17): 94-102.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18
    摘要 ( )   PDF(5688KB) ( )  
    油茶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多种气象灾害的影响,为实现对不同油茶气象灾害指标出现天数、等级的预测。 以河源地区为例,对该地区油茶气象灾害指标筛选与等级进行划分,以5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3一2024年日降 雨量、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等气象数据为基础,标记整理出数据集:通过LSTMI、CRU模型进行训练和推 理,以提前30d作为起报时间点,预测出不同油茶气象灾害指标可能出现天数,通过对比得出最优模型,最优模 型参数和实测值与预测值对比分析结果,推理出最优模型下油茶气象灾害指标天数结果,并判断灾害指标等级, 对预测结果进行可视化应用。结果表明: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和相关灾害定义标准,筛选得出当地油茶气象灾害主 要分为5种类型;LSTM模型训练过程中的学习和泛化能力较GRU模型更优,更能有效捕捉数据规律;LSTM模 型对于油茶气象灾害预测最优参数权重结果隐藏层为96,学习率为0.001,训练轮数为150,在此参数结果下模 型对花期低温阴雨寡照危害指标的预测精度表现最优:油茶气象灾害指标预测可视化应用,可生成5种指标下的 灾害等级、灾害天数结果,可直观了解油茶可能面临的气象灾害情况,为油茶种植户在灾害来临前提供科学有效 的防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杭州千岛湖县域污水处理厂碳增效应研究
    2025, 45(17): 103-108.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19
    摘要 ( )   PDF(2342KB) ( )  
    本研究以杭州建德市寿昌污水处理厂为实证案例,探讨县域环保工程的节能减碳效果。本文从理论与方 法入手,介绍了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碳排放核算方法,并以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核算为参照,详细 测算了寿昌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量。研究发现,寿昌污水处理厂2023年年处理总氮约15t,总磷约2t。产生的总 碳排放量为1105.51tC0e,单位水处理碳强度为0.397kgC0,e·t,电力消耗是最主要的排放源,污泥千化获烧 技术有效降低了碳排放。要治理环境,就需要建设和运营污水处理厂,但污水处理厂本身亦产生碳排放。本研究 提出将水环境保护项目的减氮减磷效果折算为污水处理厂数量,可用于水生态项目的碳排放测算与比较基准,为 水环境净化类生态环保项目的碳减排评估提供了科学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冲填土区域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
    2025, 45(17): 109-114.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20
    摘要 ( )   PDF(3246KB) ( )  
    以上海沿海的南汇新城镇区域21个点所采集土壤样品为基础,研究该区域表层(0.5m)、下层 (3.0m)、深层(6.0m)土壤中5种重金属As、Cd、Cu、Hg、Ni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重金属污染指数P为 As>Ni>Cu≥Cd>Hg,重金属As、Cd、Ni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存在下层p>上层p>深 层p,下层pv>上层pv>深层p。As、Cd、Ni存在致癌和非致癌风险,Cu、Hg存在非致癌风险、不存在致癌风险。 儿童和成人致癌风险均为As>Ni>Cd,儿童非致癌风险为As>Ni>Cu>Hg>Cd,成人非致癌风险为As>Ni>Cd>Cu> Hg。针对沿海冲填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空间分布情况及风险评价的研究,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和风险管控提供 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产科学
    池塘批量生产克氏原螯虾水花苗技术
    2025, 45(17): 115-118.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21
    摘要 ( )   PDF(1705KB) ( )  
    近年来,我国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迅速,各地区养殖规模及其总产量显著提升。但产业发展大而不优, 不均衡性明显。传统稻虾模式难以满足“错峰大虾”消费追求,周期性苗种需求量大,“南苗北运”无苗种等问 题,让优质种苗供应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瓶颈。为提高克氏原螯虾优质种苗的供应能力,推动产业均衡发展,本 文从池塘准备、水草种植、亲虾培育、繁育生产、日常管理等多方面技术关键出发,总结了池塘批量生产克氏原 螯虾水花苗的相关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林园艺
    游客景观原真性感知地方依恋与环境责任行为的关系
    2025, 45(17): 119-125.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22
    摘要 ( )   PDF(2043KB) ( )  
    本研究选取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景区做实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从游客角度探究景观原真性感知对于 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深入分析地方依恋的中间环节,通过研究得出结果:景观原真性感知和环境责任行为呈现 较强的正相关联系:地方认同在游客环境责任行为里面居于主要地位,地方认同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地方依 恋是起关键作用的中间因素,在游客的景观原真性感知与环境责任行为之间构建了桥梁,具体体现为“景观原 真性感知-地方认同-环境责任行为”和“景观原真性感知-地方依恋-地方认同-环境责任行为”这2条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梦香文心兰花香成分释放规律分析
    2025, 45(17): 126-130.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23
    摘要 ( )   PDF(2646KB) ( )  
    通过对文心兰盛花期花朵在1d中5个时间段的花香成分变化的研究,探明文心兰花香成分释放的日变 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文心兰花香成分的生物合成及其代谢途径的研究莫定基础。研究以盛花期“白梦香”文 心兰花朵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CC-MS)、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和冗余 分析(RDA)文心兰不同时间段花香成分及其差异。文心兰在不同时间段共检测到42种花香成分,主要为酯类、 烯醇类、烷烃类和醛酮类等化合物。8:00、11:00、14:00、17:00、20:00的文心兰中分别检出9、19、15、 17、14种花香成分,其中,11:00和20:00、14:00和17:00的花香成分差异较小,8:00花香成分与其他4 个时间段差异较大。8:00、11:00和20:00,相对含量最高的花香物质为(±)-2-甲基-1-丁醇,分别为 59.13%、62.59%和42.82%,而14:00和17:00则为S-(-)-2-甲基-1-丁醇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 60.86%和56.77%。S-(-)-2-甲基-1-丁醇、(±)-2-甲基-1-丁醇、3,4-二甲基-1-辛烯、2-甲基丁-2-烯 -1-乙酸酯和3,7,7-三甲基双环[4.1.0]庚-3-烯-2-醇是不同时间段主要差异性花香成分。文心兰不同时间 段花香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存在差异,花香成分的合成释放可能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昆明地区白花姬岩垂草的引种栽培与应用前景
    2025, 45(17): 131-134.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24
    摘要 ( )   PDF(3456KB) ( )  
    通过在昆明地区引种栽培白花姬岩垂草,建设应用示范点,系统研究了该类群的生物学特征、生态学习 性、试验地表现及栽培技术,在分析其功能效益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展望和建议。结果表明:白花姬岩垂草在昆 明地区表现优良,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和抗性强、管理粗放、生态效益明显,可应用于多种城市绿化场景,在提 升城市绿化效果,实现生物多样性和降低维护成本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
    不同类型消费者对电商助农产品在线消费意愿的影响研究
    2025, 45(17): 135-140.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25
    摘要 ( )   PDF(1724KB) ( )  
    直播带货是购物方式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新型方式,研究不同类型消费者购买电商助农产品意愿影响因 素,有助于拓宽对消费者心理以及农产品电商直播的思考,丰富消费者心理与农产品购买的相关研究,丰富农产 品电商直播模式的研究体系。对此,本文基于2024年泉州市的536份的问卷样本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 查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在消费者群体中年龄、职业、性别和个人可支配所得等社经参数会影响消费 者农产品直播购物行为,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农产品销售,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一定借鉴意 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研究
    2025, 45(17): 141-149.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26
    摘要 ( )   PDF(2231KB) ( )  
    建设农业强国需加速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其增添强劲动力。本研究基于2011一2022 施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超过 门槛值后作用更加显著。异质性检验发现,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基础设施通 过推动农业科研和提升环境质量,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上述结论,建议通过以下途径增强其推动作 用:增加对农业数字技术的研发投入,助力关键技术突破并加速成果转化: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培育精通数字技 术的农业专业人才:推动空间信息、农田管理和环境监测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以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内在机制探究
    2025, 45(17): 150-154.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27
    摘要 ( )   PDF(1720KB) ( )  
    在数字化浪潮下,乡村全面振兴迎来新契机。本文剖析赋能理论中的权力赋予、资源获取、能力提升及 社会支持4大核心要义,理清数字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其通过要素、主体、治理和空间4方面推 动乡村振兴,提出培塑、运行、激励、保障和测评5大内在机制协同运转的应对策略。研究认为,数字化通过增 强乡村资源要素分配能力,激发内生动力,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乡村 振兴总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钻石模型的武都花椒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2025, 45(17): 155-159.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28
    摘要 ( )   PDF(1961KB) ( )  
    花椒作为武都的特色农产品,是主要发展的产业之一。随着花椒种植面积增加和消费者要求的提高,市 场竞争逐渐激烈。因此,通过对武都花椒产业发展进行调查,运用钻石模型分析花椒产业发展的竞争力状况,发 现该地区花椒产业的生产条件丰富、需求条件极其广阔,具有很大的商业发展增值潜力。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竞争 力仍缺乏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及结构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提出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价值、加强规模 化水平、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开发花椒精深加工,增加附加值等对策建议。以期提升武都花椒产业竞争力,从而 促进武都花椒产业更好更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村落康养旅游产品构建研究
    2025, 45(17): 160-167.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29
    摘要 ( )   PDF(1765KB) ( )  
    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依托传统村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 品成为新形势下的重要需求。如何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传统村落康养旅游产品是找到供需关系平衡的重点。本文 通过系统分析其产品类型、发展现状来寻找现存的同质化、异化、割裂化与错位化等问题,并结合相关案例,提 出了“资源整合-文化赋能-产业联动-政策创新”四位一体的构建策略,为传统村落康养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 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有效的实践指导,这将助力传统村落实现文化保护传承与乡村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为乡村 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赋能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路径分析与对策建议
    2025, 45(17): 168-171.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30
    摘要 ( )   PDF(1711KB) ( )  
    数字赋能是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重塑农 业生产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的关键路径。然而,当前农村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技术应 用不充分,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数据标准化程度低、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体系融合度不足,导致其 发展受限。为有效推进数字赋能,本文基于系统性视角,提出“全链条数字化农业”与“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 双轮驱动路径,通过强化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升级、优化供应链管理、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改革,实现农业农 村现代化的全面提升。本研究为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路径、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的科技支撑体系提 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流园地
    吉林省智慧农业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2025, 45(17): 172-175.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31
    摘要 ( )   PDF(2484KB) ( )  
    本文紧扣吉林省智慧农业的发展需求,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精心设计并构建了智慧农业服务系 统。该系统以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提升服务效能为核心宗旨,有机集成数据检索库、智能客服平台、知识服务系 统等多个关键模块,实现农业信息的精准推送以及智能决策支持。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模式和方法,让智 慧农业成为吉林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助力吉林省农业科技智能化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遗产视域下陕北窑洞建筑的符号学特征解析
    2025, 45(17): 176-180.  DOI: 10.19754/j.nyyjs.20250915032
    摘要 ( )   PDF(4195KB) ( )  
    窑洞作为陕北文化的民俗符号,承载着陕北地区极具特色的民俗民情、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本文以 符号学为理论基础,从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3个层面,对陕北窑洞的建筑符号、特点进行探讨与研 究。解读了窑洞建筑中的符号元素,分析了陕北窑洞在装饰、结构、色彩等方面上的设计美学,剖析了其在建筑 美学中的独特地位和内在文化价值。挖掘该建筑所表达的深层历史含义及特殊地域文化,促进对窑洞建筑的传 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