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6): 120-124.DOI: 10.19754/j.nyyjs.20250330024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董晴 宫峥嵘 折远洋 陈耀年 卓平清
出版日期:
2025-03-30
发布日期:
2025-03-30
作者简介:
董晴(1996-),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土地与资源。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3-30
Published:
2025-03-30
摘要: 生态敏感性评估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和关键环节。本研究以陇南市成县为研究 对象,选取了包括土地利用类型、NDI(归一化植被指数)、高程、坡度、坡向、水体缓冲区和建筑用地距离在 内的7个评价因子,构建了成县的生态敏感性评估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地理信息系统(GS)技术 对成县的生态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将其划分为5个敏感性等级。结果显示,中度敏感的生态区域面积最 大,其次是高度敏感区域、轻度敏感区域、极度敏感区域和不敏感区域,其面积占比分别为49.50%、37.24%、 10.55%、2.47%和0.24%。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水体缓冲区。研究结果可为成县的区域生态 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
. 基于GIS的县域生态敏感性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6): 120-124.
[1]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 规律研究[J]·生态学报,2000(01):10-13. [2]安敏,韦雅倩,何伟军,等。气侯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中国生态 敏感性的影响分析与改善路径一基于响应曲面法[J]。中国人 口·资源与环境,2024(05):69-79. [3]李元征,冯智志,李立,等。基于GS的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 统生态敏感性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04): 219-225. [4]李咏红,李岱青,陈雅琳,等。四川省成都市生态环境敏感性 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5,35(01):236-241,363. [5]董晓嫒,胥德泽,施小斌,等.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敏感性评 价研究一以广河县为例[J]·干旱区地理,2024,47(04): 599-611. [6]董佳奇,间敏,左合君,等.库布齐沙漠生态敏感性GS分析 与评价[J].测绘通报,2024(07):117-122. [7]汤雨平,舒梦蓉,吴元晶,等。基于GIS的闽江河口国家湿地 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英文)[J]·Joum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24,15 (01)33-43. [8]Li T,Zhang Q,Singh V P,et al.Identification of degradation are- a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egradation intensity assess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J].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2022, 10:114. [9]刘若琦,黄志强。基于AHP-GS的宜春市生态敏感性评价 [J]·地理空间信息,2024,22(04):54-59. [10]Liao W,Jiang W.Evaluation of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China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J]Remote Sensing,2020,12 (15):2462. [1山]陈谢扬,朱炳臣,李同昇,等。生态敏感网络构建及其修复 格局研究一以陕西省为例[J]·地理科学,224,44(09): 1619-1629. |
[1] | . 基于长时序遥感数据的玉林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6): 97-103. |
[2] | . 农户认知是否影响其耕地质量保护强度[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6): 104-109. |
[3] | . HSPF模型在呼兰河流域水文模拟中的应用[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6): 110-113. |
[4] | . 基于夜间灯光的能源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6): 114-119. |
[5] | . 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及预测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4): 89-95. |
[6] | . 巴彦淖尔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4): 96-102. |
[7] | . 基于ANN-CA模型的喀斯特山区农村三生空间优化[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4): 103-107. |
[8] | . 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碳排放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关性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3): 84-89. |
[9] | . 东北三省城乡融合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3): 90-96. |
[10] | . 民族山区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3): 111-115. |
[11] | . 茂兰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 及固碳潜力的影响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2): 87-91. |
[12] | . 基于LUCC的鹤岗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及趋势预测[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2): 92-96. |
[13] | . 稻田甲烷排放研究及对策建议 一以辽宁省为例[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2): 103-106. |
[14] | . 基于Landsat卫星数据的上林县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76-81. |
[15] |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外耕地碳汇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82-8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