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10): 84-88.DOI: 10.19754/j.nyyjs.20250530019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庞伟亮 赵强军 郭思岩 薛著辉 石斌
出版日期:
2025-05-30
发布日期:
2025-05-30
作者简介:
庞伟亮(1985-),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地利用与保护。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5-30
Published:
2025-05-30
摘要: 本研究以甘肃省黄河流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A心G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耕地分布按照 “地貌+适宜性”双要素进行分区的基础上,划分耕地适宜性等级及分布区域,为差别化保护耕地提供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从地貌分区来看,耕地主要位于陇中黄土高原区,现状耕地为2983173hm2,占区域总面积 83.75%,说明陇中黄土高原区是黄河流域耕地重,点保护的区域。从适宜性分区来看,黄河流域耕地适宜性等级 主要以I级(最优)、Ⅱ级(良好)、Ⅲ级(一般)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84.04%,主要分布在古浪、景泰、兰 州新区、靖远、平川等区域的平原区,会宁、临夏、定西、天水、平凉、庆阳河谷川地及源面区域,限制适宜性 的主要因素为高程、地形起伏度、耕作基础条件(路网密度)、耕地集中度。从综合分区来看,北山山地、河西 走廊以I级(最优)为主,甘南高原、陇南山地主要以Ⅲ级(一般)和W级(较差)为主,陇中黄土高原、祁 连山地主要以I级(最优)、Ⅱ级(良好)、Ⅲ级(一般)为主,说明甘南高原、陇南山地耕地整体适宜性较差, 北山山地、河西走廊、陇中黄土高原、祁连山地耕地适宜性相对较好。
中图分类号:
. 甘肃省黄河流域耕地适宜性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84-88.
[1]闫东浩,张骏达,王红叶.耕地作物适宜性评价研究现状分析 [J].中国农技推广,2022,38(09):60-63. [2]安磊,朱救,邓馥荣.石家庄市耕地适宜性评价[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23,46(02):78-86. [3]李晓亮。中国土地类型划分及耕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北 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 [4]乔子源,陈展鹏,欧先萍,等。耕地恢复适宜性评价与重点区 域识别研究一以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为研究区[].中国国 土资源经济,2025,38(01):81-89. [5]刘争胜,杨立彬.基于粮食安全的黄河流域可新增耕地资源分 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12):75-77. [6]杨捷。黄河流域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性评价研究[D].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7]李长生,严金明。生态退耕背景下黄河流域耕地变化与农业生 产和生态环境关系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 (10):1-8. [8]赵国秀,张全景,翟腾腾,滕淦,贺飞.黄河流域耕地压力时 空演变特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3,39(12): 1576-1583.[9]马有财,钟帅康。黄河流域各省(自治区)耕地“非粮化” 影响因素研究[J].乡村科技,2023,14(19):51-55. [10]李衡,陈国银,王世晶,等.基于CLUE-S情景模拟的挠力 河流域耕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23,54 (10):329-339. [11]沈广哲,刘娟.基于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的古蔺县耕地后备 资源开发时序研究[J].资源与人居环境,224(08):28-38. [12]周业泽,高远,裴阳,等.基于AHD-GIS的地表基质适宜性 评价一以吉林省双辽一东丰地区为例[J].地质与资源, 2024,33(06):802-812. [13]丁玉鹏,孔祥芸,孙琦惠。烟台市未利用地开发的适宜性评 价研究[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5(01):47-50. [14]关美婷。基于耕地适宜性和稳定性评价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 布局优化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5(01):72-75. |
[1] | . 基于LDI模型的贵州省种植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71-75. |
[2] | . 典型喀斯特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C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76-83. |
[3] | . 包膜型缓控释肥在主粮作物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96-101. |
[4] | . 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02-105. |
[5] | . 盐碱地利用农艺措施研究及应用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06-108. |
[6] | . 贵州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19-123. |
[7] | . 基于Landsat8数据的香港近海海域叶绿素a浓度反演[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9): 124-130. |
[8] | . 基于熵值法的昆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8): 88-92. |
[9] | . 岷江上游生境质量与碳诸量时空演变及相关性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8): 100-106. |
[10] | . 气候变化对我国植被碳汇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98-102. |
[11] | . 不同人为干扰下纳帕海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保护建议[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103-107. |
[12] | . 基于综合指标的八虎力河的河流健康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108-112. |
[13] | . 黄河流域夏玉米根系带水质模型应用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113-116. |
[14] | . 科尔沁沙地榆树林下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变化特征[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7): 117-121. |
[15] | . 基于长时序遥感数据的玉林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6): 97-10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